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
罗志田其他已完结
近代史上的中、西、新、旧,各自都有其独立的意义,不过相互依存的一面似更显著。中西和新旧之间的关系,尤更密切而纠结。在某种程度上,正因中国在对外竞争中的屡屡失利,“中西”的认同已带有太多的感情色彩,承载着强烈的价值判断,才逐渐“新旧”所取代。从清末到民初,一方面新旧中西之间的紧张在持续,同时也有一些读书人试图淡化其间的认同色彩。本书从当时人的认知入手,结合丰富的历史文献,展现出这一过渡时代多元竞争的思想史风貌,极具史学价值。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pdf
最新章节:二进化论与作为五四基本理念的科学
更新时间:2025-11-24 10:19:47
- 二进化论与作为五四基本理念的科学
- 一论战双方的动机
- 从科学与人生观之争看后五四时期对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1
- 六余论 进一步认识五四的丰富性
- 五社会模范的自制能力
- 四救国和读书怎样两全
- 三老师辈一年后的反思
- 二蒋梦麟对五四的即时观察
- 课业与救国 从老师辈的即时观察认识五四的丰富性1
- 六余论 五四比我们认知的更丰富
- 五新青年编辑部改组风波
- 四新青年的转向
- 自序
- 失去重心的近代中国 清末民初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
- 一思想权势转移 从西学不能为用到中学不能为体
- 二社会权势转移 从士到知识人
- 三社会权势再转移 知识人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青年的兴起
- 近代湖南区域文化与戊戌新旧之争1
- 一从边缘走向中央的湘学
- 二后湘军时代湖南的守旧与趋新
- 三近代湖南排外的实际与迷思
- 四余论 官绅的互动与竞争
- 思想观念与社会角色的错位 王先谦叶德辉与戊戌前后湖南新旧之争
- 一引言
- 二旧中有新 王先谦叶德辉对国情的认知
- 三由新转旧 旧派人物反戈一击的关注所在
- 四余波
- 他永远是他自己陈独秀的人生和心路1
- 一发出时代的声音
- 二从国家到个人的觉悟
- 三从文学到伦理的文化革命
- 四从康梁到胡陈的时代转折
- 五走向行动的政治革命
- 六一生定位
- 文学革命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反响
- 一引言 新青年的沟通作用
- 二我们与他们的困扰
- 三新文学作品的实际读者
- 林纾的认同危机与民初的新旧之争
- 陈独秀与五四后新青年的转向
- 一五四前后的新青年
- 二北大的学科调整与京城的新旧之争
- 三在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陈独秀
- 四新青年的转向
- 五新青年编辑部改组风波
- 六余论 五四比我们认知的更丰富
- 课业与救国 从老师辈的即时观察认识五四的丰富性1
- 二蒋梦麟对五四的即时观察
- 三老师辈一年后的反思
- 四救国和读书怎样两全
- 五社会模范的自制能力
- 六余论 进一步认识五四的丰富性
- 从科学与人生观之争看后五四时期对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1
- 一论战双方的动机
- 二进化论与作为五四基本理念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