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烬 寇白门 (第1页)
红烬[寇白门]
一
金陵城里有一条秦淮河。
秦淮河边有一世娼之家。
寇家。明末,寇家出一女子,色艺双绝,声躁江南。她叫,寇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也知拈韵吟诗。又心思缜密,擅于谋计,殊于群芳。甚至,有人说她以娼妓之名掩藏了自己大明细作的身份。听上去,颇有奇趣。
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纵观秦淮八艳,寇白门的结局最是凄凉。无论得与不得,好或是坏,人人心中都住着一份爱情。马湘兰与王穉登。柳如是与钱谦益。顾横波与龚鼎孳。陈圆圆与吴三桂。卞玉京与吴伟业。李香君与侯方域。董小宛与冒辟疆。
唯独寇白门,心中无人。
孤寡一生。
二
秦淮八艳,寇白门年岁最小。
却也是她,出名得最早。
寇白门,本名寇湄,白门是她的小字。生于公元1624年,与董小宛同岁。与另外七艳不同,她生于、长于世娼之家。以色事人仿佛是她的宿命。因此,她的从妓生涯反倒清简、单纯些。没有自怨自艾和无穷尽的身世之伤。见惯了的,就是脂粉铅华与逢场作戏。
对从良一事,素来就看得淡些。
虽出生微贱,但十分坦然。与其嫁作人妇,受三纲五常之约束,倒不如在这烟花红绿的地方,来得逍遥快活。不过,这并不表示她自甘堕落,痴恋风尘。若真有真心实意,欲为之赎身与之共生的良人,她自然也是要把握的。许是因着血统里的旖旎,她的心思要比旁人冷静、周密,有筹谋得多。
十七岁那年,她遇到了保国公朱国弼。
朱国弼其人,《明史》(卷173)记:“子麒,袭侯,尝充总兵官,镇两广。与姚镆平田州,诛岑猛,加太子太保。嘉靖初,召还。久之,守备南京,卒。子岳嗣,亦守备南京。隆庆中卒。四传至孙国弼。天启中,杨涟劾魏忠贤,国弼亦乞速赐处分。忠贤怒,停其岁禄。崇祯时,总督京营。温体仁柄国,国弼抗疏劾之。诏捕其门客及缮疏者下狱,停禄如初。及至南京,进保国公。乃与马士英、阮大铖相结,以讫明亡。”
二人何时相识,如何往来,不得而知。只是知道,那一年,朱国弼疯魔一般地恋上了这个小女子。寇家姐妹多姿丽,寇白门又是寇家姐妹之翘楚。与男子往来之手段,定是要厉害些的。
能将与朱国弼的一段情事隐藏得密不透风,便是旁人学不来的本事。
世人知晓之时,便是她风光大嫁之日。
她不是柳如是,遇到的不是反叛的文人士子钱谦益。是本身便是代表纲常祖制与正统价值的皇室贵胄。为身份所限,注定是无法被明媒正娶。吊诡的是,朱国弼却反倒给了她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大婚礼。某种程度上讲,她的婚礼要比柳如是的惊心动魄得多。
崇祯十五年,寇白门与朱国弼大婚。大婚那日,春风沉醉。
五千名披甲战士,人手一盏大红纱灯,从武定桥排到了国公府。
光如日照。虽依照祖制,妓女从良婚嫁,须在夜间悄悄举行,不易张扬。但朱国弼奢靡,给了寇白门最大的阵仗。
那时候,秦淮两岸,谁人不妒?
不过,好事也就止于此了。寇白门一生孤凉,仿佛是为了当日一刹的欢愉,赔付了毕生的好运。国公府佳丽如云,其中就有同时秦淮妓馆的美人王满。入了朱府之后,好日并不长久。
朱国弼喜新厌旧之恶习,可谓是登峰造极。
不出几日,寇白门便成了国公府的众多摆设之一。倒是寇白门心宽,既来之,则安之。对自己重蹈旁人覆辙,日渐失宠的生活,并不介意。照样是坦****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一花一鸟一屏风,皆是她眼中好景。生在何处,都是为了打发生活。
也有人说,寇白门本就是安插到朱府的细作。因此,国公宠幸与否,自然是她不在意的。她在意的,是国公往来之行踪。
如斯一想,也是合理。她不是《美人心计》里的窦漪房,为人胁迫,最后要与旧主吕雉反目,倒戈汉文帝。说不定,她真的是自主请愿而来。只求做好本分的事。
哪里会在意国公的喜恶与恩宠。
不料,两年之后,江山易主。大明灭亡,大清南下,取而代之。崇祯十七年,清廷一纸令下,朱国弼居家上下迁居京城被软禁。此时,府上的一干姬妾便成了国公爷兑换金银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