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蜂窝煤问世(第2页)
?效果:焦炭燃烧温度更高、更稳定,热值远超普通煤炭,且燃烧时无烟少硫。用于炼铁,可大幅提升炉温,显著提高生铁产量和质量(降低硫、磷杂质含量),为后续大规模铸造(包括火器、农具)奠定坚实基础。
?意义:这是迈向近代工业的关键一步,为即将到来的军工和工业革命埋下伏笔。
[2。能量点+50。]
[当前能量点:50500]
[3。文明火种传播度微幅提升。]
焦炭炼铁法…朱啸眼中熔金般的火焰无声跳跃。这奖励来得正是时候!蜂窝煤解决民用取暖,焦炭则首指国之重器——钢铁!有了优质的焦炭,无论是铸造更精良的“破虏铳铳”、“神威将军炮”,还是打造更坚固的农具、开凿更高效的水利,都将事半功倍!这将是撬动大明工业萌芽的第一块基石!
他意念微动,那份关于焦炭炼铁法的庞杂知识瞬间融入记忆,如同与生俱来。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充满掌控感的弧度。
“方正化。”
“奴婢在。”阴影中传来回应。
“传朕口谕给张国纪:蜂窝煤推广顺利后,皇家商会下一个目标——西山煤窑!朕要最好的焦炭!工部那边,盯紧点。”
“奴婢遵旨。”
------
数日后,京师外城,一处贫民聚集的坊市。
寒风凛冽,卷着雪沫子抽打在行人脸上。往日里死气沉沉的街巷,今日却罕见地透着一股生气。皇家商会临时设立的几个“御寒惠民点”前排起了长龙。人们裹着单薄的衣衫,脸上冻得发青,眼神却带着期盼,紧紧盯着前方。
几个商会伙计正麻利地演示着。只见他们将一块黑乎乎、布满孔洞的圆饼(蜂窝煤)塞进一个崭新的、带着铁皮烟囱的炉子里,用火引点燃。不过片刻,炉口便冒出稳定的蓝色火焰,热力西溢!更神奇的是,那烟囱里冒出的烟,竟比烧柴火时淡了许多!
“瞧见没?这叫‘蜂窝煤’!皇上体恤咱们老百姓挨冻,特意让皇家商会弄出来的!”一个嗓门洪亮的伙计大声吆喝着,“便宜!耐烧!烟小!配上这‘御寒炉’,屋里暖和还不呛人!第一批,成本价!只收工料钱!”
“真的假的?这黑疙瘩…真比木炭好使?还便宜?”一个老汉搓着冻僵的手,将信将疑。
“老丈,您试试!”伙计热情地递过一小块样品和一个简易的小炉头,“旁边就有火盆,您自己点!皇上金口玉言,还能骗咱老百姓?”
老汉颤抖着手接过,学着样子点燃。看着那跳跃的蓝色火苗和明显减少的烟气,感受着掌心传来的久违暖意,浑浊的老眼瞬间了。
“暖…真暖和!烟…烟真的小!”老汉的声音带着哽咽,猛地转身,朝着皇城的方向,“噗通”一声跪倒在冰冷的雪地里,额头重重磕下,“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啊!您救了小老儿一家子的命啊!”
“皇上万岁!”
“谢皇上天恩!”
“皇家商会仁义!”
如同点燃了引信,压抑己久的感激与狂喜瞬间爆发!排队的百姓纷纷跪倒,朝着紫禁城的方向,用尽全身力气嘶喊着,声音汇聚成一股滚烫的洪流,冲散了冬日的严寒,在坊市上空久久回荡!无数双冻得通红的手,紧紧攥着刚刚领到或买到的蜂窝煤和炉具,仿佛抓住了活下去的希望。那跳动的蓝色火焰,不仅温暖了冰冷的陋室,更点燃了无数颗濒临绝望的心。
街角阴影里,几个穿着不起眼棉袍的身影(隐鳞卫)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将百姓的欢呼与感恩尽收眼底。其中一人迅速在袖中记下几笔,随即无声退入人群。
乾清宫暖阁内,朱啸听着方正化毫无波澜却详实的汇报,看着系统界面上缓慢跳动增长的[文明火种传播度]和[能量点],目光深邃。
蜂窝煤之火,己燎原而起。
焦炭之炉,正待点燃。
这大明的寒冬,终将被这薪火…一寸寸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