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交谈(第2页)
你一直把音乐当作自己的逻辑延伸,可音乐不止是逻辑。”
今天的事,核心不是技术,是尊重。”
又是短暂的停顿。江临舟把铅笔帽扣上:“我会改。”
“别只说改。”唐屿摇了摇头,“要学会好好沟通。先把你要的重心点出来,再问她要的颜色在哪里。“
唐屿看了他几秒。
那股骄傲并不张扬,是一种沉着而安静的自信,好像每个拍点、每个落脚都先在他心里衡量过。
他不反驳,不是因为认同,而是因为不觉得需要被说服;
语气平稳,也只是笃定自己没错。
结构、落点、稳定性都在他的掌控里,于是对的标准下意识落在他那一侧。
唐屿在这份沉默里看见了问题的根:不是听不懂,而是太相信自己的对。
江临舟这才抬眼看他一瞬,目光仍然平:
“好。我明天把各段的换踏方案写出来,给她看一遍。能对上就继续,合不来就改。”
“可以。”
唐屿顺势接下去,
“今晚你们各自先把处理方案写出来,把踏板、句末余味、起速这些地方都记清楚,我等会跟雨薇沟通一下。“
”明天别急着合,先花点时间对稿,把每一小节对一遍,看看哪里冲突。
到琴上时,起速由Secondo给,你在旁边跟;
句末的处理,两种办法都试过再决定。
至于八度段,别再弹得像刻度一样死板,稳是要稳,但要带一点弹性,给她一个落脚的缝。”
江临舟点头,把第二页的角折了一个小三角:“记下了。”
唐屿看着他的动作,忽然换了更私人的口吻:“你觉得我一开始为什么会招你?”
江临舟没接话。
“你的音乐很出色,但始终差了一口气。”
唐屿顿了一顿,像在心里挑拣着合适的词,
“要形容的话……你让我想到霍洛维茨。”
江临舟的指尖在谱页边轻轻一滞,纸张也随之微微颤动。
“不是指音色,也不是段落的处理方式,”
唐屿补了一句,眼神平静却锋利,
“而是那种把所有呼吸都攥在手里的状态。霍洛维茨的声音既能轰鸣如山,也能细若游丝。
他的线条干净得像刻刀,重心像钉子钉在地面,爆发往往留在最后一瞬。
那种紧绷和自我控制,独奏时能制造惊心动魄的张力,但在合奏里,会把对方整个推到你的逻辑之外。”
唐屿微微叹息:
“这既是缺憾,也是独特的美。你也有这样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