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交谈(第1页)
琴房里重新安静。
江临舟此时也停了下来。
唐屿走近,停在琴侧,没有绕到正面来。
灯光从他肩后落下,影子压在琴盖上,形成一条斜线。
他先看了看江的手,再看谱子,语气不像平时课堂上的短促命令,而是压低了半度:
“你们之前,是不是发生过什么?”
江临舟“嗯”了一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像是在确认他听见了这个问题。
他把右手拇指、食指轻轻捏在一起,又松开,动作很轻:“没有。”
“雨薇平时很直,可不太会失控,”
唐屿顿了下,
“像今天这样,少见。我原以为只是审美分歧,没想到已经到这个程度了。”
江临舟把谱翻回前一页,眼神平稳:“我会把今天这一段再过一遍。”
唐屿摇了摇头,手指点在同位句的句末:
“不是重弹一遍的问题。以你们的能力,两遍视奏就能把音弹顺。
问题在于方向不一致,你这里要结构的挺拔和重心的落点,她那边追求色彩的延展、连踏的呼吸、句尾的起伏。
两边都对,但现在像两条平行线,互不相接。
四手不是把两份独奏叠在一起,而是一口共同的气。先把这口气合上:
相同位置的句子先说清楚踏在哪一拍抬落;
句末别收死,留一点可承接的余味,让对方接得上下一句。
先把呼吸、落点、踏板这些共识定出来,再谈各自的处理。
江临舟看着那处句末,短促地应了一声:“好。”
“再说八度段,”
唐屿沿着标记往下,
“你把非重音收得很干,拍点像刻度。这个干对单人很有效,但合奏时,会让对方没有落脚的缝。
她一慌,指法转换更容易出错。你又起速略快半拍,问题被放大。”
江临舟把右手拇指压在谱角,不让纸张翘起。
他没有反驳,只是解释:“我把稳态保持住了。”
唐屿点头:“你这条线是稳的。可合奏要两个人一起稳。把你的稳态做成她能落脚的地面,让她一进来就能贴住你的呼吸和落点。”
他顿了顿:
“合奏不是把独奏的严谨搬过来,而是提供可依赖的支撑。先把地面铺平,再谈各自的处理。”
空气里又静了一瞬。
唐屿收回手,语调转得更缓:“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安排你和她一起弹吗?
不是为了舞台效果。是想让你去试着听见别人的声音,去感受不同的审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