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专注(第2页)
可即便进了社团,老师讲的专业术语他常常听不懂,和同学比起来,无论是曲目、指法还是视奏能力都差了一大截。
秦致远从没觉得自己有天赋,但每次练完一遍,只觉得哪怕再慢也要一点点追上去。
少年宫的老师偶尔会私下夸他:“你没有特别的天赋,但那种劲头挺少见。”
他听了也不多说,只是回去又多练了一遍。
他知道,自己能走到今天,既靠机缘,也靠慢慢磨出来的笨办法。
没有人给他规划未来,没人告诉他“该怎么做会更好”。
他只知道,一遍遍去做,总归会比昨天顺一点。
也正是靠着这种坚持,他意外拿到了地方初选的资格,最终走进了曙光杯的正赛现场。
每次有人问他为什么坚持弹琴,秦致远都答不上来。
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他只是觉得,弹得不好可以再弹一遍,明天可能会比今天更顺。
只要能继续弹下去,他就觉得安心。
此刻站在舞台侧,他能感受到心跳得特别快。上场前,他深呼吸好几次,还是有点头晕。
他看了一眼台下,发现没人熟悉的面孔,但他习惯了。
一路走来,他一直是这样,安静、倔强,不指望有人为他加油。
轮到秦致远时,他缓慢地走上舞台,脚步有些僵硬,手心里全是汗。
舞台的灯光让他眯起了眼,台下观众和评委的面孔模糊一片。
他深吸一口气,把谱子摆在琴架上,小心地坐定,双手搭在键盘上,感觉心跳几乎能从指尖传到黑白琴键。
他选弹的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No。1,整首三乐章,结构明晰,技术与音乐性兼备。
最初几小节,他的手指有些僵硬,音色偏薄,紧张和局促暴露无遗。
台下评委在做记录,观众席还在低声窃语,似乎对这个普通外表的男孩并没有多少期待。
可秦致远并未被这些影响。他咬着牙,紧紧咬住每一个节奏点,哪怕有些音按得不够干净,他依然坚持推进。
第一乐章的快板节奏中,他的断奏朴实无华,没有多余的修饰,却极为扎实。
左手低音如同石块砌路,每个和弦都带着点倔强。
右手旋律稍显生涩,却意外有种朴素的清澈。
等音乐推进到发展部,他的紧张感慢慢缓解,节奏变得自然,情绪也渐渐展开。
乐句的衔接越发顺畅,偶尔的装饰音虽不够华丽,却极有分寸。
台下有观众开始安静下来,有评委停下了笔。
“他还挺稳的。”有老师低声道。
进入第二乐章,秦致远的手指明显放松了许多。
这是慢板,旋律简洁、温柔。他弹得没有那么抒情,却极为诚恳。
每一组和弦都被他认真地敲下来,像是与琴键做着最真实的对话。
台下渐渐有人屏住呼吸,原本散漫的气氛收紧起来。
秦致远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
到了第二乐章中段,他已全然忘了紧张,每一乐句都推得极稳,哪怕没有炫技、没有夸张情绪,音乐中那种耐心和坚持渐渐把人带了进去。
观众席上,江临舟第一次正视起秦致远的演奏。
不是天赋,也不是炫技,而是一种笨拙但持续的“深度进入”,让这首古老的奏鸣曲,有了朴素、倔强的新味道。
第三乐章的前奏,他还未触及,此刻整个人已渐入佳境??手指和琴键渐渐契合,舞台、观众、评委都逐渐消失在他的注意力之外。
此刻,他的世界只剩下谱面上的音符和自己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