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伪官王维一(第3页)
倒春寒的时候,人少了很多。元稹打听了一圈,得知他们进士科落榜,于是纷纷散去。如今留下的少年,个个家住京城,闲来无事来此解闷。
比方说,家住靖安里的小少爷……具体一点,家住靖安里的宗室小少爷。
靖安坊那么大,自然不止元稹一户人家。
但是他没想到能在开元观碰到邻居。
元稹之前躲着他走,生怕他一回去,坊里就开始传谣言,说元稹游手好闲。
京城能去的地方很多,来这里玩,算不上纨绔子弟,只是字面意义上的衣服华贵而已。
——元稹对这个宗室小少爷印象不算差。
这位宗室小少爷很是难缠,元稹之前不理他,今日估摸着开元观人少,一人无聊,他便主动拦住元稹问为何天天见他却不打招呼。
没打招呼的人多了去了。
元稹扭过头去:“我来打听朝中大事,你比我矮一头,能知道什么?少来耽误我。”
宗室小少爷换个方向站,元稹再度偏头,他也不嫌累,大步一跨又出现在元稹眼前。
“我们俩可是邻居。”
“隔墙如隔山。”元稹拒绝道。
“我朝中有人。”
“那你说说陆贽的六千字奏文是怎么回事?”元稹偷笑。他肯定读不下来那么长的一篇文。
“我知道!”宗室小少爷跃跃欲试。
朝中大臣早就等着裴延龄自己栽坑倒台,那一天陆贽从早忙到晚,结果第二天一早就呈上奏章。一夜不睡,也写不出来六千字吧?朝中大臣都觉得奇怪。
而且长安城内太平,陆贽却说天下大旱,而后京兆尹、司农卿、盐铁转运使纷纷作证,裴延龄才暴露他狡猾记仇的一面,宗室小少爷的家人也才知道外面的旱情。
“就好像陆贽说裴延龄奸诈,他就奸诈,陆贽说外面大旱,于是真的大旱。”宗室小少爷总结道。
“这话可不能乱讲,李家大少爷!”元稹其实心里有点信了,“别说那些玄怪奇诡的,你还知道什么?谏议大夫阳城的事情,可曾听说?”
巧了,他真的听说过一些。
【菩提寺中,王维平日谎称失语,病重难治,于是手边常备毒药。他几欲自绝,却没料到与裴迪重逢。】
【“安得舍尘网,拂衣辞世喧。”王维给裴迪留言相视,可裴迪怎能看他听天由命在此身故。王维面对故友,昔日盛景历历在目,微小细碎的日常任由岁月磨成锋利的刀刃。】
【数年来念经礼佛,不悲不喜,远离红尘,王维在烽烟之中故作自若,但鬓角的白发堪比镣铐,他能挣脱绳索,却躲不开如箭的光阴。】
【裴迪舍命赶来相救,隐忍数载的王维,情绪一泄而出。】
【王维《叹白发》】
【我年一何长,鬓发日已白。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
柳宗元很是自责。
百炼镜在刘禹锡手上,就是利器。他提前看到韩愈的文章,即时化解韩愈潜在的敌意,他随手点开的是裴延龄的罪证,由此令裴延龄处在高处,却立在悬崖边上。
镜子到了柳宗元手中,使得之前的安排前功尽弃,害了陆贽尚有周旋的余地,但如今阳城也因他要遭遇一劫。
“还没发生的事,何必担心,”刘禹锡冷静一想,“今日,你不是打听过了吗?阳城仍是谏议大夫。他被贬为国子司业,百炼镜上写得是他上前谏言,惹怒圣人……他像眼下这般坚守自己,不发一言,永远都不会有事。”
“可是……”柳宗元担心没人为陆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