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尘埃里开不出花(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大二开学前,宿舍重新分配。我拖着行李箱,站在新宿舍门口,看着里面陌生的面孔和空荡荡的床位,一种强烈的、想要“重新开始”的冲动,如同微弱却倔强的火苗,在死寂的心湖里悄然点燃。改变,或许应该从“头”开始。周末,我独自一人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理发店。店里放着舒缓的音乐,空气中弥漫着洗发水的清香。我坐在镜子前,看着镜中那个面色苍白、眼神空洞、长发披肩的自己——那副被痛苦和自卑浸透的、熟悉又陌生的样子。

“想怎么剪?”年轻的理发师小哥温和地问。

我深吸一口气,指尖无意识地缠绕着垂在胸前的长发,懦弱、笨拙、纠缠不清……这些是我的标签。“剪短。”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决绝的平静,“剪到……齐耳吧。”

理发师小哥愣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但没多问,点点头:“好。”剪刀的“咔嚓”声在耳边响起。一缕缕乌黑的长发,无声地飘落在地。我看着镜中,长发一点点变短,露出脖颈的线条,下颌的轮廓也逐渐清晰。一种奇异的、带着轻微痛感的轻松感,随着发丝的飘落,一点点蔓延开来。仿佛剪掉的不仅仅是头发,更是那段沉重不堪、充满屈辱和失败的过去。镜中的女孩,眼神依旧带着一丝迷茫和脆弱,但短发让她看起来利落了许多,甚至……透出一点久违的、被掩埋的倔强。剪完头发,走出理发店。初秋的风带着凉意,拂过耳后裸露的皮肤,带来一阵清爽的触感。我下意识地摸了摸齐耳的短发,指尖传来毛茸茸的、新生的感觉。心里那片沉重的死寂,似乎被这微凉的风,吹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

新宿舍的氛围比想象中好。室友们性格各异,但都还算友善。其中,睡在我斜对床的女孩,叫敏敏子。她个子不高,圆脸,眼睛很大,总是笑眯眯的,像个小太阳。她性格开朗直爽,有点自来熟,但不会让人觉得冒犯。“哇!你剪短发啦?好酷!”敏敏子看到我的新发型,眼睛一亮,毫不吝啬地夸赞,“很适合你!显得特别精神!”我有些局促地笑了笑,不太习惯这种直白的热情,心里却泛起一丝微弱的暖意。精神?这个词似乎很久没出现在我身上了。

敏敏子很自然地融入我的生活。她会拉着我去食堂尝试新出的菜品(虽然我总说没胃口),会拽着我去图书馆占座(虽然我经常对着书本发呆),会在周末兴致勃勃地计划去哪里玩(虽然我总想窝在宿舍)。她像一团温暖而不灼人的火,一点点融化着我周身的冰壳。

起初,我对敏敏子的热情保持着礼貌而疏离的距离。但她似乎毫不在意我的冷淡,依旧每天乐呵呵地跟我分享她的见闻——吐槽某个老师讲课像念经,八卦系里谁和谁在一起了,抱怨食堂的肉包子越来越小……琐碎,却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渐渐地,在她日复一日的“软磨硬泡”下,我坚硬的壳开始出现裂缝。我开始回应她的话,虽然只是简单的“嗯”、“哦”。开始和她一起去食堂,虽然吃得不多。开始被她拉着在校园里散步,虽然话依旧很少。

一天晚上,宿舍里只有我们俩。我对着电脑屏幕,看着财经专业那些冰冷枯燥的公式和图表,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强烈的厌恶感几乎要冲破喉咙。我烦躁地合上电脑,发出一声轻微的叹息。“怎么了又头疼了?”敏敏子从床上探出头,关切地问。我摇摇头,沉默了一会儿。心底压抑了太久的苦闷和迷茫,像被堵住的洪水,急需一个宣泄的出口。或许是夜晚的寂静,或许是敏敏子那双真诚的眼睛,让我第一次有了倾诉的冲动。“……没有头疼。”我声音干涩,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就是……觉得好没意思。”

“嗯?什么没意思?”敏敏子坐起身,认真地看着我。“这个专业……这些课……”我指了指桌上的课本,“我……一点都不喜欢。学得很痛苦。”话一出口,心里那块巨石仿佛松动了一下。我深吸一口气,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那些深埋心底的、从未对人言说的秘密,带着苦涩和委屈,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我……我其实一直想学医的。高三填志愿的时候……因为一些……很复杂的原因,被改成了这个。”我避开了任伟的名字和那些不堪的细节,只模糊地说“家里压力”、“一些意外”。

“每次上课,看着那些公式,我都觉得……像在坐牢。每天都在熬日子。感觉……感觉我的未来,被强行塞进了一个错误的轨道,越走越远,看不到一点光……”声音越来越低,带着浓重的鼻音。敏敏子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脸上没有了平时的嬉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和的理解和心疼。等我停下来,她才轻轻开口:

“……我懂。”她叹了口气,“虽然我不讨厌这个专业,但我也有我的烦恼。”

她顿了顿,声音也低沉下来:“我爸妈……他们关系不太好。从我记事起,就经常吵架。有时候吵得很凶,摔东西……每次放假回家,我都提心吊胆,生怕一推门就看到他们在吵架。那种压抑的气氛……真的让人喘不过气。所以……我其实挺害怕回家的。有时候宁愿待在学校,哪怕一个人。”她的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紧闭的心门。原来,这个看起来永远阳光灿烂的女孩,心底也藏着不为人知的阴霾。那份同病相怜的感觉,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不再是礼貌的室友,而是分享了彼此秘密和脆弱的朋友。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久。聊各自的烦恼,聊对未来的迷茫,聊那些压在心底的、不敢轻易示人的沉重。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房间里两个蜷缩在各自床铺上、低声倾诉的女孩。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温暖的、带着淡淡忧伤的信任感。那份深埋心底的孤独和绝望,似乎被这坦诚的交流和无声的理解,稀释了一些。

那次深夜长谈后,我和敏敏子的关系突飞猛进。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泡图书馆,一起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闲逛。她像个小太阳,用她的开朗和热情,驱散着我心底的阴霾。而我,也渐渐学会了回应她的热情,学会了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甚至偶尔会露出真心的笑容。大二下学期,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考研。周围的同学开始讨论目标院校,报辅导班,买资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你……想考研吗?”一天在图书馆,敏敏子合上书本,小声问我。我愣了一下。考研?继续在这个让我深恶痛绝的专业里深造?光是想想,胃里就一阵翻腾。但如果不考研……我能做什么?财经本科,没有实习经验,没有一技之长,能找什么工作?“我……我不知道。”我声音苦涩,“这个专业……我实在学不下去了。再读三年……我会疯的。”敏敏子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也不太想考本专业的研究生。感觉……没什么意思。但我爸妈希望我考,说学历高点好找工作。”她叹了口气,“其实……我更想早点工作,经济独立,搬出来自己住。不想再听他们吵架了。”我们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要不……”敏敏子眼睛突然一亮,“我们一起备考吧!不管考不考得上,至少……有个目标,有个伴儿!总比现在这样浑浑噩噩强!而且,我们可以互相监督,互相打气!”一起备考?我有些犹豫。我能行吗?对这个专业深恶痛绝的我,能坚持下来吗?“可是……我对这个专业……”“哎呀!管它呢!”敏敏子打断我,语气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豪气,“就当是……为了一个目标努力!为了证明我们不是咸鱼!为了……逃离现在这种糟糕的状态!好不好?我们一起!”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里充满期待和鼓励,我心底那点微弱的火苗,似乎被点燃了。是啊,总得做点什么。不能一直沉溺在过去的泥潭里。就算是为了逃离,为了证明自己还能挣扎着向前走一步,也好。

“好!”我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声音不大,却带着一丝久违的坚定,“我们一起!”

备考的日子,枯燥、漫长、充满挑战。我们像两个笨拙的战士,一头扎进了财经考研的汪洋大海,天书般的符号和公式,专业课更是噩梦。宏微观经济学、公司金融、投资学……那些拗口的名词和复杂的模型,像一团团纠缠不清的乱麻,让我头晕目眩。我常常对着书本发呆,眼神空洞,思绪飘到九霄云外。那种深入骨髓的厌恶感和无力感,像沉重的枷锁,拖拽着我下沉。敏敏子也没好到哪里去。她虽然不像我这么排斥,但基础也不算扎实。看到那些复杂的衍生品定价模型,也会抓狂地挠头:“这都什么鬼画符啊!”但幸好,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Y!快看!这个公式推导我终于搞明白了!”敏敏子兴奋地推推我,把草稿纸递过来,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她的思路。虽然她的字迹潦草,思路跳跃,但那份豁然开朗的喜悦,像一道微光,照亮了我眼前的迷雾。“敏敏子!救命!这个CAPM模型我死活理解不了!”我哭丧着脸求助。她会放下自己的书,凑过来,用她能理解的方式,连比带划地给我解释,虽然有时候解释得她自己都晕了,但那份认真的劲儿,让我觉得没那么孤单。图书馆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清晨,天还没亮透,我们就背着沉重的书包,裹着寒气冲进图书馆占座。晚上,直到闭馆音乐响起,才揉着酸涩的眼睛,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桌上堆满了厚厚的参考书、习题册、咖啡杯和吃了一半的面包。空气里弥漫着纸张、油墨和熬夜的气息。我们互相监督。谁要是走神了,另一个就用笔轻轻戳一下。谁要是想偷懒了,另一个就板着脸说:“想想我们的目标!”然后两个人相视苦笑,继续埋头苦读。我们互相打气。做模拟题错得一塌糊涂时,会互相安慰:“没事没事,错题是宝贝!下次就不会错了!”(虽然下次可能还会错)。背政治背到想吐时,会互相鼓励:“坚持!背完这一章,请你喝奶茶!”(虽然最后可能因为太穷只买了瓶矿泉水)。日子在书山题海中艰难前行。身体疲惫不堪,精神高度紧张。但奇怪的是,心底那片沉重的绝望和冰冷,似乎被这种高强度的、目标明确的“挣扎”所驱散了一些。虽然依旧厌恶这个专业,但至少,我是在为了“逃离”它而努力。这份努力本身,像一根救命稻草,让我在情绪的泥沼中,有了一点可以攀附的力量。敏敏子成了我黑暗世界里最重要的支柱。她的开朗、乐观、以及偶尔的抱怨和抓狂,都让我觉得真实而温暖。我们分享零食,分享秘密,分享对未来的恐惧和一点点微弱的憧憬。在那些枯燥痛苦的备考日子里,这份并肩作战的情谊,像荆棘路上开出的微小却坚韧的花朵,散发着微弱却足以支撑前行的芬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