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改写的志愿不是人生(第1页)
窗外的雨,从清晨开始就未曾停歇。不是瓢泼大雨,而是那种连绵不绝、带着初秋寒意的冷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玻璃窗,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令人窒息的潮湿之中。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腥气和一种挥之不去的阴郁。
我坐在电脑前,屏幕幽幽的光映着我略显疲惫但带着一丝期待的脸。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的页面无声地展开。昨晚的家庭会议还历历在目,那天晚上,我和爸妈坐在家里看电视,气氛轻松。电脑屏幕上,几个与我分数匹配的省外医科大学的志愿草稿已经初步拟定。虽然想到即将远离家乡,想到与他彻底分隔两地,心里依旧会泛起一丝酸涩,但那份为梦想奔赴远方的决心,像一块沉甸甸的基石,压下了所有的不安和彷徨。这份牺牲,是我主动选择的,它让我觉得自己终于勇敢了一次,终于为自己的未来做出了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选择。明天,就将正式提交这份承载着梦想和决心的志愿表。
“学医好啊!宝贝女儿有这份心,妈妈支持你!”妈妈当时拉着我的手,眼神温暖,“治病救人,功德无量!妈妈为你骄傲!”
“嗯,医生是个崇高的职业。”爸爸也点点头,语气沉稳,“爸爸也支持你追求自己的梦想。只要是你想做的,觉得有意义的,我们就支持。”
那份全然的信任和支持,像一道温暖的屏障,暂时驱散了兼职带来的疲惫和对未来的迷茫。我们甚至一起查了几个与我分数匹配的省外医科大学,规划着可能的未来。虽然知道他要去理工大,虽然知道我们可能分隔两地,但那份追逐梦想的坚定感,让我内心充满了力量。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妈妈起身去开门。“哎呀,小伟来啦!”门口传来妈妈热情的声音,“快进来快进来!外面雨大吧?快擦擦!”我的心莫名地一紧。任伟?他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任伟打着伞走进来,裤脚被雨水打湿了一些,但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和可靠、无懈可击的笑容。“叔叔阿姨好!Y!”他礼貌地打招呼,“打扰了。想着今天填报志愿,是大事,过来看看Y,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哎呀,小伟你太有心了!快坐快坐!”爸爸也招呼道,语气带着赞许,“我们正帮薇薇看医科大学的志愿呢!这孩子,有志向,想学医!”
任伟被让到沙发上坐下,接过妈妈递来的热茶。“谢谢阿姨。”他目光转向我,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哦?学医?Y,你怎么会想学医?”他的语气听起来像是纯粹的好奇,但眼神深处却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锐利。
“嗯,”我点点头,迎着他的目光,带着昨晚被父母支持后的底气,“我觉得治病救人很有意义,而且……我挺感兴趣的。”
“这样啊……”任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即眉头不易察觉地微微蹙起,轻轻摇了摇头,露出一种混合着担忧、惋惜和“过来人”般的不赞同表情。“学医……志向是好的,但是……”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然后以一种极其“理性”和“为你着想”的口吻开始分析,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朵:
“这条路,可不是一般的辛苦啊!首先,周期太长了,本科五年是最基本的,想进好医院,至少还得读研,甚至读博,规培……加起来七八年甚至十年就过去了!你想过没有?当你同龄人都已经工作稳定、成家立业,享受生活的时候,你可能还在实验室里熬通宵、背那些厚厚的解剖图谱和病理学呢!”他掰着手指,条理清晰得像在陈述无可辩驳的事实,目光扫过父母,带着明显的暗示。我看到妈妈脸上的笑容微微僵了一下。
“其次,压力太大了”任伟继续,语气加重了几分,“天天面对生老病死,精神压力巨大!值夜班是家常便饭,一台手术站十几个小时,下了手术台腿都打颤!而且现在医患关系多紧张啊,你看看新闻,动不动就被投诉,甚至被威胁!医生被打、被砍的新闻还少吗?那种身心俱疲、提心吊胆的日子,你真的准备好了吗?”他的话语像冰冷的针,精准地刺向父母内心最深的恐惧。
爸爸的眉头也皱了起来,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
“还有,环境也……”任伟的目光落在我身上,带着一种审视,“你一个女孩子,天天跟血啊、脓啊、各种器官打交道,心理承受能力要非常强才行!而且,”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善意”的提醒,“学医掉头发可是出了名的!天天熬夜背书,压力山大,你看那些资深医生,有几个头发浓密的?女孩子,还是要注意点形象的。”
母亲脸上的血色褪去了一些,嘴唇微微抿紧。
任伟看着父母表情的变化,眼底闪过一丝满意,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热切而充满诱惑:
“我觉得啊,以Y的分数和条件,选择省内那几所大学的财经类专业就特别好!比如金融学、会计学,都是热门专业!”他开始描绘“财经”的美好蓝图,声音充满了说服力:
“首先,就业好!毕业就能进银行、证券公司、大企业财务部,工作环境高大上,西装革履,空调恒温,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不像医生,天天泡在消毒水味里。”
“其次,稳定体面!工作压力相对小,不用值夜班,不用面对生死,社会地位也高,说出去是‘白领’、‘金领’,多好听!”
“最关键的是,适合女孩!离家近!”他刻意加重了最后几个字,目光紧紧锁住父母,“工作强度适中,环境舒适,将来结婚生子也方便照顾家庭。而且,省内这些大学离家近,周末就能回家,吃上妈妈做的热饭,爸妈也放心!叔叔阿姨,你们说是不是?孩子一个人跑那么远学医,你们能放心吗?万一累病了,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
这最后一句,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父母的心坎上!尤其是母亲,她脸上的担忧瞬间放大,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动摇。她下意识地看向我,又看向父亲,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
爸爸也沉默了,眼神复杂地看着我,又看看任伟,显然被“离家远”、“没人照顾”、“累病”这些词击中了软肋。
“小伟说得……也有道理……”妈妈的声音带着犹豫和不安,之前的坚定支持开始瓦解,“学医……是挺好,但是……太远了,太辛苦了……妈……妈是有点不放心……”
“是啊,”爸爸也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带着沉重的忧虑,“治病救人是好,但是……责任太大,也太辛苦了。而且离家那么远……要不……我们再考虑考虑?省内也有好大学……”
我看着父母脸上的动摇和担忧,心一点点沉下去。任伟的分析,像精准的手术刀,不仅切割着我的梦想,更精准地切中了父母内心最深的恐惧——对女儿远离的担忧,对辛苦的恐惧。他利用父母的关爱,作为撬动他们支持我梦想的杠杆!
“爸,妈,我不怕辛苦!我……”我急切地想解释,想重申我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