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空洞与援手(第1页)
“我…我迷路了…”我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蝇,脸颊因为窘迫而发烫,“额…我出来锻炼身体来着,然后…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含糊地解释着,不敢提“他”的名字。任伟没有追问细节,只是理解地点点头,语气依旧温和:“别急,你家是在XX小区吧?离这儿不算太远,但方向确实容易走岔。正好,我刚买完早餐,顺路送你回去吧?”他指了指车把上的袋子,又拍了拍电动车后座,“上来吧,我载你回去,不过你先等我把菜送回去,我跟我妈讲一声。”那份不容置疑的可靠感,像暖流一样驱散了清晨的寒意和无助。我几乎没有犹豫,感激地点点头:“谢谢班长!”
坐在电动车后座,清晨的风拂过脸颊,带着路边青草的气息。任伟骑得很稳,偶尔会提醒我“坐稳了”。看着他挺直的、穿着校服的背影,一种奇异的安心感弥漫开来。他身上的皂角味混合着塑料袋里白面馒头淡淡的麦香,形成一种令人放松的气息。很快,熟悉的街景映入眼帘。到了他家楼下,任伟停稳车,看我脸色依旧不好,犹豫了一下,说道:“看你脸色还是不太好,估计是又累又饿。要不…上去坐坐?我妈刚蒸好的馒头,还热乎着,吃一点垫垫肚子再休息?”
我本想拒绝,但胃里确实空空如也,加上刚才的惊吓,身体也有些发虚。更重要的是,那份被他及时救助的感激之情让我难以推辞。“那…麻烦班长了。”
任伟的家整洁而朴素,他妈妈是个和善的阿姨,看到我虽然有些意外,但立刻热情地招呼:“是小伟同学啊?快进来坐!哎呀,这大清早的…还没吃早饭吧?正好,馒头刚出锅,我去给你们盛点粥!”不一会儿,餐桌上就摆上了热气腾腾的白粥、松软的大白馒头、一小碟咸菜,还有任伟刚买回来的那捆翠绿的小青菜,也被他妈妈利落地清炒了一盘端上来。简单的食物散发着最朴实的温暖。“快吃吧,别客气。”任伟递给我一个馒头,自己也拿起一个。我小口咬着松软的馒头,温热的食物下肚,驱散了身体里最后一丝寒意和疲惫。紧绷的神经也终于彻底放松下来。刚才的失落、恐慌,似乎都被这顿温暖的早餐熨平了一些。“谢谢你,班长。”我真心实意地道谢,“要不是你,我可能还在那个路口傻站着呢。”任伟笑了笑,摆摆手:“举手之劳,碰巧遇上了,你这是出来跑步?”他目光扫过我,带着善意的询问。我握着筷子的手微微一顿,垂下眼帘,含糊道:“就…睡不着,想出来跑跑步…结果跑远了。”心里却再次闪过那扇紧闭的门和那个没睡醒的声音。任伟似乎看出我不想深谈,体贴地没有追问,转而说道:“高考结束了,是该放松放松。不过,光在家待着或者漫无目的地跑,可能也容易…无聊?或者像今天这样,出点小状况?”我默默地点点头,戳着碗里的粥。是啊,空洞感又悄悄蔓延上来。
吃完早餐,拒绝了他妈妈留我再坐会的好意,任伟坚持送我到我家楼下才骑车离开。那份周到和细心,让我心里暖暖的。回到家,我把迷路被任伟救助的事情简单说了,当然,隐去了去找“他”的部分,只说是想去找一个同学晨跑结果迷路了。“哎呀!多危险啊!多亏了小伟!”妈妈拍着胸口,一脸后怕,“这孩子真是太好了!又稳重又热心!从小就懂事!”
“是啊,”爸爸也连连点头,语气充满赞许,“任伟这孩子,品学兼优,做事有分寸,待人接物都让人放心。小Y啊,你可得好好谢谢人家!”父母对任伟的评价,永远是“品学兼优”、“稳重可靠”、“懂事”。这份来自父母的“背书”,无形中加深了我对他的感激和信任。
为了表达谢意,我主动联系了任伟几次。先是发了一条长长的感谢短信,言辞恳切。隔天,我特意去书店买了一本他之前提过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传记,送到他家楼下。他有些意外,但很礼貌地收下了,连声道谢。后来,我又在□□上找他聊过两次,主要是请教一些填报志愿的注意事项(他消息灵通,知道很多内部信息),他也都耐心解答了。
每一次接触,任伟都表现得温和有礼,不像初中那会儿的强势,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既不会过分热络让人不适,也不会显得疏离。他言语间流露出的稳重和见识,确实让人安心。这几次交集,让我对他的好感度不断提升,那份清晨救助带来的感激,也渐渐沉淀为一种基于对他“靠谱”人设的信任。
然而,在这段与任伟有来有往的“感谢期”里,他一直没有回来。
没有电话,没有短信,□□头像也一直是灰色的。仿佛高考结束的那个下午,在走廊尽头转身离开后,他就彻底消失在了我的世界里。我无数次点开那个熟悉的头像,对话框里空空如也,最后一条消息还停留在高考前他发来的“加油”。我甚至好几次不由自主地走到他家楼下,抬头望着那扇熟悉的窗户,里面漆黑一片,没有灯光,没有人影。巨大的失落感和被忽视的委屈,像藤蔓一样缠绕着心脏,越收越紧。那个空洞,并没有因为任伟的出现和几次交集而填满,反而因为“他”的彻底缺席,变得更加深邃和冰冷。
几天后,任伟邀请我去一起吃顿饭。
第二天傍晚,我们在约定的地方见面。任伟穿着一件干净的浅蓝色T恤和牛仔裤,看起来清爽又精神。他带我去了一家环境干净整洁的家常菜馆,点了几个清爽可口的小菜。饭桌上,气氛还算轻松。我再次表达了感谢,任伟也谦虚地表示不值一提。我们聊了聊高考后的打算,聊了聊对大学生活的模糊憧憬。任伟说话很有条理,对未来规划清晰,言语间流露出一种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和稳重,让我更加佩服。“对了,Y,”饭吃到一半,任伟放下筷子,语气变得认真起来,“你高考成绩快出来了,感觉怎么样?志愿有方向了吗?”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突然问这个。想到那个空洞的成绩和迷茫的未来,我眼神黯淡了一下,摇摇头:“…还没想好,有点…不知道选什么。”
任伟点点头,表示理解:“刚考完都这样。不过,我觉得你成绩不错,选择面还是挺广的。”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热切和可靠,“其实,我这边倒是有个不错的提议,既能过渡一下暑假,又能为以后积累点经验。我联系了市里一家口碑挺好的辅导机构,‘启航教育’,他们暑假在招兼职助教。”他顿了顿,观察着我的反应,然后继续描绘蓝图,声音充满了说服力:“我觉得这个机会特别好!工作内容不算复杂,主要是协助主讲老师管理课堂秩序,跟学生和家长做一些基础的沟通,偶尔帮忙批改一下简单的作业。你想啊,高考结束了,我们也不能光在家待着,对吧?这工作既能锻炼沟通能力——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打交道,跟家长沟通反馈,这对以后上大学做小组作业、社团活动,甚至将来工作面试、职场交流都很有帮助!又能赚点零花钱——机构给的待遇不错,按天结算,一天基本工资加绩效,努努力一百多块没问题,一个暑假下来也是笔不小的收入。最重要的是,能放松心情,转换环境!总比闷在家里胡思乱想强吧?而且工作环境都在空调房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也不累。”他条理清晰地列举着,每一句都像精准地敲打在我心坎上。锻炼能力?我确实不善言辞。赚零花钱?经济独立的感觉谁不向往?转换环境?逃离那个充满失落回忆的家,听起来太诱人了。
“而且,”任伟看着我,眼神带着真诚的肯定,“我觉得你特别合适!你成绩一直不错,尤其是理科思维清晰,辅导小学生初中生的基础课程肯定没问题。你性格也细心耐心,跟学生沟通肯定有亲和力。机构那边现在正缺人呢,像你这样高考成绩好、有潜力的学生,他们很欢迎的。”这份肯定,像一缕微光照进我迷茫的心湖。高考后的巨大空洞,似乎被这份“被需要”的感觉填补了一点点。尤其是想到“他”的杳无音信,这份来自外界的、具体的“邀请”,显得格外有吸引力。
“怎么样?有兴趣吗?”任伟的声音带着鼓励,“我跟那边的负责人挺熟的,可以帮你引荐一下。你要是愿意,明天我就可以带你去机构那边看看环境,熟悉一下流程。”
我握着筷子,看着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一时没有说话。窗外,城市的霓虹灯次第亮起,映照着玻璃上我和任伟模糊的倒影。心里那份因为“他”缺席而带来的巨大空洞,此刻正被任伟描绘的“蓝图”一点点填充。锻炼能力、赚钱、转换环境……每一个词都充满了诱惑力。
然而,就在我几乎要点头答应的瞬间,心底却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几乎难以捕捉的不安。像平静湖面下悄然游过的一尾鱼,只留下转瞬即逝的涟漪。为什么是任伟?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在我最迷茫无助的时候,递过来这根“橄榄枝”?这份“援手”来得太及时,太完美,反而让人有点……无所适从。尤其是想到他此刻温和可靠的笑容,和清晨那个穿着校服、车把上挂着青菜馒头的形象重叠在一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悄然滋生。
“嗯…听起来挺好的。”我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点犹豫后的肯定,“谢谢你啊,班长。我…回去跟我爸妈商量一下。”
“没问题!”任伟的脸上立刻绽开一个温和而可靠的笑容,“你跟他们好好商量。”
“好。”我应道,心里那份隐约的不安,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只激起一圈微澜,便迅速沉入那片名为“信任”和“期待”的水底,消失不见。或许,这真的是走出这片空洞的开始?我这样想着,试图说服自己。然而,脑海中那个“他一直没有回来”的念头,像一根细小的刺,依旧顽固地扎在心底某个角落,带来一丝难以言喻的酸涩和……更深重的迷茫。夏日的蝉鸣在耳边聒噪地响起,却盖不住心头那刚刚被“援手”暂时掩盖,却依旧盘踞不去的巨大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