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浑水(第2页)
“小秦将军眼红发怒可以理解,人之常情。你怎么也跟着无所顾忌了?”
蔺衡安扭过头,不想看他。
“他们蔺家什么货色,衡安现在落得这种境地少不了蔺家推波助澜。”
“唉!两个仇人,这次估计没法善始善终了!”司马纯扶额,一脸痛苦:“我的脑子好痛啊!”
看着司马纯想破头的模样,秦书颜也收敛了些恨意情绪:“幸亏有司马兄缓兵之计,不然今天怕是不好收场。”
蔺衡安听到秦书颜夸赞司马纯,心里不是滋味。但是秦书颜都松口了,他也就跟着“妇唱夫随”了。
“蔺迁黄添绝不会因为我们而放弃兼并土地,毕竟只有合田,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财路。但是百姓不会老老实实、心甘情愿地被压榨。如果逼得太急,百姓揭竿而起,那真是诛九族的大罪。”
蔺衡安浅浅分析,司马纯却不知想到了什么:
“诛九族是不是连你一起都要被诛了?”
“所以要想让百姓安分,就要让他们过得安稳。蔺、黄二人都不是悲天悯人的主儿,不可能开仓放粮、白养百姓。那他们怎么才能既贱卖土地,又不引起民愤呢?”
三人一时无解。
“那就只能行其二,把部分贱卖土地的农户收为佃农,交田租、务农事,一个佃农干三个人的活,让剩下无田无地的百姓成为流民,引导他们往别出去。把官民之间的矛盾,转化为‘患不均’的百姓之间的矛盾。”
粗布麻衣,一脸安逸,来人正是董遐。
“这驿馆你倒是来去自如!”秦书颜不悦,被人偷听谈话却丝毫察觉不到,可不是一个好事。
“说来惭愧,这驿馆是在下的产业之一。”
董遐恪守着身份差距,并未入座,只是拢袖站立:“诸位大人也瞧见了明珠城的情况,在下昨日所言非虚,明珠城尚且如此,其他小县小城只会更惨。”
相较于目前的处境,这个人的言行更加奇怪,惹人怀疑。如果说董遐是为民请命,看不下去蔺迁黄添压榨百姓,但他又出钱买地,做蔺迁黄添的爪牙。
也许是董遐与蔺迁黄添积怨已深,想借着这次机会推翻二人,借刀杀人而全身而退。
秦书颜的目光落在董遐身上,带着审视与敌意。
“你似乎很希望偃州换了州牧和刺史。”
“敛财不顾百姓死活的父母官,谁不想换了他们呢?”
“既然如此,你为本官备好蔺迁和黄添收受贿赂、强买强卖的证据,必要时刻随本官入京作证,如何?”
董遐扬起他标志性的笑容:“求之不得。”
屏退了董遐,司马纯“咣当”一声趴在了书案上:“明珠城真是卧虎藏龙,我就不信董遐是好心好意、来给我们雪中送炭的!”
“不可信啊…”秦书颜也体会到了头痛欲裂,方才她有意试探,一番交谈之下董遐滴水不漏,连气息都不紊乱一丝。
二人齐齐望向蔺衡安,期盼着从他这里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思路。
“董遐……”
蔺衡安长眉微蹙,思索着董遐的生平,和刺史州牧之间的龃龉。据他所知,董遐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被一个年老妓女捡到并养大。世人说他没读过什么书,幼时乞讨,少时打杂,后来开了间当铺,八面玲珑讨得黄添欢心,从此忠心不二,成了黄添和蔺迁敛财的途径。
按道理来说,他与蔺迁黄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怎么可能交出一份写着自己罪行的证据?要么是假证,混淆视听,反将一军。要么是与蔺迁黄添有血海深仇,隐忍埋伏多年。
“不管那么多了!”
秦书颜推算不出来,简单粗暴地说:“董遐说的驱逐部分百姓,可以验证真伪。至于那份还没影儿的证据,我们谨慎对待,用的时候多方查证即可,不要自乱阵脚。”
“我们兵分两路,一路去查清许县钱粮的去向、经手人,另一路查偃州目前土地情况,是否真的驱逐了部分百姓。”
不过还不待他们有所行动,一位黄府的小厮上门,奉黄刺史的命令,请秦将军和刺史一起,明天往明珠城军营,检阅士兵。顺带还送上了赔礼,说是刺史为灾情焦头烂额,秦将军也关心则乱,失了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