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61 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李教授沉吟片刻,说道:“不好说。古蜀文明与岷江的关系密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华阳国志》中就有记载:‘江、潜、绵、洛为池泽,汶山、南中为园苑。’岷江作为古蜀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其源头地区出现与古蜀文明相关的遗迹,也并非没有可能。但问题在于,写信人为何要匿名寄信?他的目的是什么?是想帮助我们,还是想利用我们?”

“我觉得大概率是陷阱!”队员老刘说道,他是队里的安保负责人,曾经当过兵,警惕性极高,“那个神秘组织一直盯着我们,肯定是想把我们引出营地,好下手。岷江源头地形复杂,正好是他们作案的绝佳地点!”

“老刘说得有道理,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线索的真实性啊!”苏瑶反驳道,“如果我们因为害怕陷阱而放弃这个线索,万一真的错过了破解古蜀文明的机会,我们会后悔一辈子的!”

“苏瑶说得对!”李教授点了点头,“考古研究本身就是一项充满风险的工作,没有冒险精神,就不可能有重大的发现。不过,我们也不能鲁莽行事,必须谨慎对待。燕队的安排很合理,我们先暗中调查,摸清情况,再做决定。”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四川方言的争论声此起彼伏,木屋中充满了紧张而热烈的气氛。有人担忧前路的危险,有人渴望解开谜团,有人怀疑信件的真伪,各种观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激烈的冲突。

燕承风看着众人,心中感慨万千。这支考古队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顾虑,但大家的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让这段尘封的历史重见天日。

“大家说得都有道理。”燕承风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我们既不能因为诱惑而盲目冒险,也不能因为恐惧而错失良机。接下来,我们分两步走:第一步,暗中调查信件来源,我会联系相关部门,对纸张、墨汁和麻绳进行专业检测,看看能不能找到任何线索;第二步,做好前往岷江源头的准备工作,包括地形勘探、物资准备、人员调配等,一旦调查有了眉目,我们就能立刻行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庞,语气沉重地说道:“我知道,这趟行程可能会充满危险,神秘组织随时可能出现,自然环境也可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谨慎行事,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古蜀文明的秘密就在前方,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我希望大家能够拿出考古工作者的勇气和担当,一起迎接挑战!”

“要得!燕队说得对!我们跟你一起去!”众人纷纷响应道,眼神中都透着坚定的光芒。虽然心中仍有顾虑,但对古蜀文明的热爱和对真相的渴望,让他们选择了勇敢前行。

会议结束后,众人立刻行动起来。苏瑶趴在案前,专注地绘制着青铜鼎上的符号,每一个线条都勾勒得极为细致,生怕出现一丝差错。小王则马不停蹄地联系当地的向导,电话那头传来向导浓重的川腔,详细地介绍着岷江源头的情况:“燕队他们要去岷江源头啊?那地方可不好走哦!山高路险,林深草密,还有不少野兽出没。最近又是雨季,山路湿滑,很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而且源头一带信号不好,手机根本没得信号,要是遇到啥子情况,想求救都难哦!”

小王把向导的话一一记录下来,心中愈发担忧,但还是按照燕承风的要求,让向导尽可能详细地提供了地形图纸和注意事项。老张则带着几名队员,开始整理前往岷江源头所需的物资,帐篷、睡袋、登山装备、急救药品、干粮饮水等,一一清点打包,确保万无一失。

燕承风则拿着信件,驱车前往当地的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中心的专家对信件进行了全面的检测,结果显示,纸张确实是民国时期的桑皮纸,墨汁是传统的松烟墨,麻绳则是用天然麻纤维制成,没有任何现代工业的痕迹。更让人意外的是,专家在信件的边缘发现了一丝微弱的泥土痕迹,经过检测,这些泥土来自岷江上游地区,与松潘一带的土壤成分高度吻合。

“这说明,这封信很可能是从松潘方向寄来的。”燕承风心中暗道,松潘正是岷江源头所在的区域,这无疑增加了信件的可信度。但同时,这也让他更加警惕,既然信件来自松潘,那写信人很可能就隐藏在那里,或者曾经去过那里。神秘组织会不会也在松潘一带活动?

回到营地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岷江的水声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夹杂着远处山林中传来的几声鸟鸣,更添了几分神秘。燕承风站在木屋门口,望着远处漆黑的山峦,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一场艰巨的挑战即将到来,岷江源头不仅有古蜀文明的秘密,更有未知的危险在等待着他们。神秘组织的阴影如同鬼魅般无处不在,他们究竟会在何时何地出现?写信人到底是谁?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苏瑶走了过来,递给燕承风一杯热姜茶:“燕队,别想太多了,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跟向导碰面,商量具体的行程呢。”她的声音温柔,带着几分安慰。

燕承风接过姜茶,指尖触到碗壁的暖意,顺着血管蔓延到心底,驱散了几分夜色带来的寒凉。“你也没休息?”他看着苏瑶眼底淡淡的青黑,语气里带着几分关切。

“符号才画了一半,哪睡得着嘛。”苏瑶往他身边凑了凑,目光望向远处黑沉沉的山林,“燕队,你说那个清末的学者,会不会真的在岷江源头留下了啥子痕迹?我翻了《蜀碧》和《四川通志》,里头只提过汶山一带‘有古石,刻奇文,不可辨’,会不会就是信里说的那块石头?”

燕承风喝了口姜茶,温热的液体在胃里化开,思绪也清晰了几分:“有这个可能。古蜀人崇拜山岳江河,岷江源头作为母亲河的发源地,很可能是他们的祭祀圣地。那块石头说不定就是祭祀用的图腾柱,上面的符号或许是古蜀的创世密码。”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但也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那个学者当年找到了石头,却被神秘组织盯上了,他只能把线索藏起来,直到现在才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我们。”

苏瑶身子一震,川腔里带着几分急切:“你的意思是,写信人可能就是学者的后人?或者是知道真相的人,一直在躲避神秘组织的追杀?”

“不好说。”燕承风摇了摇头,目光落在营地外围的黑影上,那里有队员轮流值守,篝火的光芒在夜色中忽明忽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封信背后,一定牵扯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危险。鉴定中心还说,那麻绳上除了泥土,还有一丝极淡的朱砂痕迹,跟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朱砂成分很像。”

“朱砂?”苏瑶眼睛一亮,“古蜀人祭祀的时候常用朱砂辟邪,这会不会是个信号,说明写信人是‘自己人’,不是神秘组织的人?”

“但愿如此。”燕承风叹了口气,抬手揉了揉眉心,“不过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老刘刚才来报,说后半夜看到两个人影在营地外围徘徊,动作鬼鬼祟祟的,他喊了一声,那两个人就钻进树林跑了,没追上。”

苏瑶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肯定是神秘组织的人!他们果然盯上我们了,还跟着我们到了营地!”

“嗯。”燕承风点头,语气沉了下来,“所以明天跟向导碰面,一定要格外小心。我们只说去岷江上游考察古蜀遗址,不能透露石头和符号的事,免得被他们偷听了去,提前设埋伏。”

“晓得了!”苏瑶用力点头,眼神里的果敢又冒了出来,“我明天把符号图纸藏在背包最里面,用衣服盖好,保证不会被人发现。”

两人又说了几句关于行程准备的话,夜色渐深,岷江的水声愈发悠长。燕承风看着苏瑶略显疲惫却依旧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个年轻的姑娘,不仅专业能力强,遇事还格外沉着,有她在身边,让他多了几分底气。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营地就热闹了起来。队员们各司其职,有的整理背包,有的检查登山装备,有的调试通讯设备——虽然知道岷江源头信号不好,但大家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准备了卫星电话和对讲机。

没过多久,小王带着一个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男人肩上扛着一把砍刀,穿着一双破旧的胶鞋,脸上布满了风霜,眼神却格外锐利。“燕队,苏姐,这就是我跟你们说的陈向导,陈叔!他是松潘本地人,从小就在岷江河谷跑,对源头一带的地形熟得很!”

陈向导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操着一口浓重的松潘方言说道:“燕队,苏小姐,久仰大名噻!你们要切岷江源头,算是找对人咯!不过丑话说在前头,那地方可不是一般的险,去年有伙探险队进去,迷路困了三天,最后还是我带人把他们救出来的,有两个还摔断了腿!”

燕承风伸出手,与陈向导握了握,他的手掌粗糙坚硬,布满了老茧,显然是常年在山里奔波留下的痕迹。“陈叔,辛苦你了。我们是考古队,想去源头一带考察古蜀时期的遗迹,麻烦你多费心,安全第一。”

“考古队?”陈向导挑了挑眉,眼神里闪过一丝异样,“你们要找啥子遗迹嘛?源头那边除了石头就是树,顶多有几个废弃的羌寨,没听说过有啥子古东西哦。”

苏瑶连忙接过话头,笑着说道:“陈叔,我们就是碰碰运气,听说汶山一带古时候有蜀人活动,想过去看看有没有陶片、石器之类的。麻烦你带我们走最安全的路线,尽量避开危险地段。”

陈向导点点头,没再多问,只是从背包里掏出一张泛黄的地图,铺在地上:“你们看嘛,从这里到岷江源头,大概要走三天路程。第一天沿着河谷走,相对平坦;第二天要翻一座海拔四千多米的山,那里经常下雾,容易迷路;第三天穿过一片原始森林,就能到源头的海子了。最近雨水多,河谷可能会涨水,山上还可能有落石,我们得早点出发,赶在天黑前扎营。”

众人围了过来,看着地图上蜿蜒曲折的路线,脸上都露出了凝重的神色。老刘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峡谷问道:“陈叔,这个黑风口峡谷,是不是很危险?”

陈向导脸色一沉,点了点头:“这个黑风口确实是个险地!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只有一条窄路,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个人过。而且风特别大,吹得人站不稳,底下就是湍急的河水,掉下去就没救了!更要命的是,那里经常有黑熊出没,去年我就遇到过一头,幸好我跑得快,不然就成了熊瞎子的点心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