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尘埃王座 从一到一百的淬炼(第5页)
3。供应商尾款谈判:他将所有供应商请到厂里,不是去哭穷,而是向他们展示已经完成的、高质量的各个模块半成品。
他向他们描绘QH-450的市场前景,并承诺,第一批机器销售回款后,立刻结清尾款,并追加双倍的订单。
同时,他现场支付了每个人10%的尾款,以示诚意。
这种“画大饼”与“给甜头”相结合的组合拳,居然真的稳住了一部分小供应商。
通过这一系列极限操作,他硬生生地,从即将干涸的资金池里,又挤出了近两万块的流动资金。
……
终章:第一声啼哭与王者的宣告
有了钱,他立刻从人才市场,招来了四个有经验的装配钳工。
他没有采用传统的计件或计时工资。他宣布,底薪一千,但每成功装配并调试好一台机器,整个小组,奖励五百块!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整个厂房,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战场。
刘福生既是总指挥,又是总工程师,还是质检员。他亲自示范每一个装配要点,亲自拧紧每一颗关键的螺丝,亲自调试每一个电气参数。
【记忆】让他能清晰地记得每一个零件的尺寸和位置,【直觉】让他在机器发生异响或故障前,就能提前感知到问题所在。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的效率高得惊人。
终于,三个月后,十台崭新的“启航QH-450”,整齐地排列在厂房中央。
它们的外观,并不精致。
自制的控制箱,焊缝有些粗糙;银色的烘道外壳,也没有不锈钢那么亮眼。
但它们的心脏,强健有力;它们的骨骼,稳如磐石。
刘福生随机挑选了一台,接通电源和气源。
按下启动按钮。
传送带平稳启动,封切刀精准落下,烘道内的热风均匀吹拂……每一个动作,都如行云流水,与他脑海中预演了千百遍的场景,完美重合。
他成功了。
他用二十二万,不仅完成了从一到十的跨越,更锻造出了一条坚韧、可靠、且成本低到令人发指的供应链。
他走到办公室。
电话那头,传来叶晴一如既往的、清冷的声音。
“喂?”
刘福生靠在椅子上,声音里听不出一丝的疲惫,只有一种完成淬炼后的平静与自信。
“十台。随时可以交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