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第1页)
第四十三章
就在这时,一个迟来的坏消息来到刚刚从瀼西草堂移居东屯的杜甫家:回到朝廷后担任散骑常侍的好友高适,与另一位好友同年过世,令自己感到自己知音日益减少,加上消渴症让行动力大为减低的杜甫,有来日无多的感受。看着高适过世消息的书信,想起之前与他诗文往返的《酬高使君相赠》
「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
杜甫想起刚来夔州住在西阁时,感叹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好友李白、严武等人先后死去。感时忆旧又想起诸葛亮与公孙述等四川出名的人物,写下《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这悲凄的气氛下,自己还能有笑颜吗?还是说寂寥即将伴自己入土?
一开春,回到驻地宛城的司马懿,决心要解决三郡问题。担任担任魏兴太守的申仪,与亲兄长申耽在西平、上庸间是很有势力的土豪仕绅,向来专制威权,甚至有擅自刻制官印和擅权派任官员的传闻。上个月成功剿平孟达叛乱后,下属许多官员都前来道贺,唯独申仪缺席,司马懿便派使者嘲讽,不得已只好备好礼品前去庆贺,待他抵达后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当众责问为什么没有经过请示就擅自刻官印的事情,申仪无法辩白,随即遭到拿下,送往洛阳交由朝廷依律处理,文帝时代留下的三郡问题终于在此时顺利解决,只是司马懿隐隐觉得这事情解决的太过容易,该不会有诈吧?
在离开成都前就这次军事行动召集文武官员,将作战细节仔细向众人说明的诸葛亮,为保意见一致,同时也检视自己的计划是否有未尽完善之处,让群臣尽量提出想法意见。
这时汉中太守站了出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原先的战略是派疑兵出斜谷吸引魏军主力集中在关中地区,本队则从可以容纳大军的平坦大路前进攻取陇右,企图切断魏国关中与河西地区的联系,奠下之后不管要攻取关中或是河西都较为容易的基础。
魏延豪气的提出迥异于诸葛亮想法的大胆战略:
「听说夏侯楙是魏文帝的女婿,此人胆怯没有智谋。请给我五千人的精锐部队,另外由五千人背负口粮,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到子午道后折向北方,用不了十天功夫,可以抵达长安。他听到我突然来到,一定会弃城逃走。这时长安城中就只有御史、京兆太守等文官,很好对付。横门粮仓的存粮以及百姓逃散剩下的粮食,足以供给军粮。魏国集结起军队来此至少要二十多天时间,届时您从斜谷出兵会合,可以实时抵达。这样可以一举平定咸阳以西。」
他的意思就是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蜀汉在兵力数量上是不可能与曹魏相提并论,必然是要以战略、战术弥补之间的差距,简而言之就是在出奇不意的情况下攻打曹魏,才有可能获致战果。
魏延的计划,其实就是脱胎自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是怎么回事呢?
秦末天下大乱之际,楚怀王曾经约定,谁先攻下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但这个约定之前怀王的谋臣建议:「项羽为人剽悍勇猛且心狠手毒,曾攻下襄城,将全城男女老少活埋。每攻下一座城池都是如此,这种残暴手段与秦二世无异。关中老百姓受秦暴统治政已久,要是项羽前去,老百姓一样受苦遭难。不如派一位宽厚长者前去,关中百姓就会欢迎,都愿意归附,得民心的话攻下咸阳易如反掌。」怀王采纳谋臣见意,于是派刘邦西进,项羽和宋义北上救赵。
结果如怀王安排一般,首先进咸阳是刘邦,关中可是大秦本土,由于大力经营,不但物产丰富,军事工程也有稳定基础,项羽当然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更不愿意放他回家乡沛县,故意把巴蜀和汉中三个郡做为汉王封地,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就是想把他关进偏僻的山里去,再将关中划分为三,让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与董翳等人,负责阻塞由汉中向东发展的道路。项羽则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为都城。
张良送刘邦前往就任,从子午道进入,理应先进汉中城。他十分注意观察山川地形,与刘邦一起沿汉中盆地北缘,顺秦岭山脉南麓而行,绕道汉中城不进,先到汉中城西的褒中。
来到褒中后,前往褒谷口观看道路地形后张良对刘邦说:「大王你何不将这条栈道烧毁?」不知道他意思的刘邦反问:「烧毁这条栈道,日后我怎么出去?」他说:「若不烧掉这条道路,北口就在雍王章邯的大门上!你还没有打出去,他就打进来了。」接着说:「项羽不是怀疑你会再进攻他吗?烧掉这条栈道,等于向项羽表明没有能力抵抗他的进攻,也不准备再回关中争夺天下,以此麻痹项羽的警戒。大王以汉中这块地方为基地,屯兵养马,广积粮草,养精蓄锐,等待争霸天下时机的到来。」
听后恍然大悟的刘邦,连连称赞真是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拜托他从这条褒斜栈道返回去侍奉韩王成时,在路途上边走边烧,将人称「五百里」褒斜栈阁化为袅袅青烟,留下悬崖陡壁上的石桩石窟窿。烧绝褒斜栈道,当然会被项羽、章邯知道,于是心中大喜。他们心想刘邦没有东山再起的想法,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放松警惕之心。
刘邦让韩信策划向东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第一步计划先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根据地,派出几百名士兵修复栈道。负责守卫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这个消息后大笑:「谁叫你们把栈道烧毁的,你们自己断绝了出路,现在又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只派几百个士兵,看你们哪年哪月才得完成?」章邯根本不重视汉军的行动,随后接到紧急报告就后悔了,因为刘邦的大军已经攻入关中,陈仓遭到占领、守将也被擒杀。
起初不信以为是谣言的章邯,直到证实消息才慌忙领兵抵抗,但是为时已晚,不久被汉军逼得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与北部的董翳两人,得知消息后自知不敌相继投降,号称三秦锁钥的关中地区,落入刘邦手中。这一切都是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出从栈道出击的姿态,暗地中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趁章邯等人没有防备的时候抄小路袭击陈仓,进而取得胜利,这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这计划可不可行呢?首先要看子午谷。南北纵向,长约六百多里,北方出口称『子口』,南方出口称『午口』,故称子午谷。地形悬崖绝壁,栈道无数,之所以险要的原因在于终南山,山势西高东低,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子午谷围于其中,山势之险峻、途径之恶劣,可想而知。
诸葛亮听完魏延的想法后,开始思考这个方式的问题所在:
一、从褒中出发循秦岭东行,循子午谷到长安的魏延,必须保证这段路程在十天之内完成。另一路从斜谷出发的诸葛亮大军,必须在最迟三十天内天之内抵达关中与潼关的魏延会合。
最大的问题是两路进军路线全靠架在岫岩上的栈道通行。遇到栈道损坏无法通行时便要花时间与人力修复,假使损坏过多,势必会花费大量时间修复,会严重影响拖慢行军速度。不管是子午谷或是斜谷,只要遇到这个问题,想要在时限内抵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