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进入冬季十月,并州高干得知曹操前往讨伐乌桓,认为必然旷时费日,无法实时抽身南下,正是自己独立的好时机,又怕自己判断不准,就想询问别人的意见。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郡高平县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善于文辞。二十多岁时游学青、徐、并、冀各州,高干喜欢招纳四方贤士,才会在此。

他表示:「你有做大事的志向却没有做大事的才干,喜欢招揽士人却不善于选择人才。这就是您要十分戒备的事情。」向来自视很高,认为自己才能在袁家兄弟之上,高干没有把他的意见太当一回事。不久丢开往日恭顺的面具,掀起反曹大旗。以并州全境反叛,派人擒拿上党太守,与派兵防守壶关口,密谋派兵前往攻打认为无备的邺城,让细作进入煽动对曹操统治不满的袁绍旧部。这些暗中进行的叛变,都被邺城留守发现。这人就是尚书令荀彧的三哥荀衍,第一时间查觉异状后,派人侦查后将预谋起事者都杀死,还没起事就失败告终。

如自己在高干投降所料,终于露出和袁谭一样假意投靠的真面目后,曹操再度派遣这次河北征伐立功甚多的派乐进与李典连手率军征讨。虽然如此,回到壶关的高干,依靠地形与关卡艰险,对曹军的进攻可是连连获胜、斩获不少曹军的头颅,在顽强固守下只好在此僵持。

高干起事后引发后续反应。河内人张晟,率领心怀袁家、不满曹军的群众万余人,在崤、渑间作乱劫掠,弘农人张琰也起兵呼应,一时间河北大地上比起之前曹操平定三州、更或是袁家时代,现在是烽烟四起盗匪横行、陷入动乱起来。

得知这个情形的曹操,或许这情形才是他要的。心中再清楚不过,河北四州在袁家羽翼之下,虽然上层斗争连连,但是对于平民百姓,相较于其他势力、极端点对比袁术的淮南,可说是天上与地狱的差别,就凭自己这短短时间,想要消弭袁家印象,无疑是痴人做梦。

若是就这样假象的和平管理河北,总有一天会出乱子,届时恐怕会更难收拾,不如现在就把心怀袁家、对自己不满叛乱份子给逼出来,还没形成燎原大火前扑灭,这才是更好的。故意进攻幽州后不尽速回到邺城,或许就是引诱这些毒蛇出洞的计策。

襄阳城外,自从叔父诸葛玄过世后,从城内搬来卧龙岗的诸葛兄弟俩,匆匆已经八年过去。诸葛亮此时也已经是二十五岁的成人,为了生活,每日除了下田耕作,就是读书、或是与老师司马徽处求教。本来在汉朝,正常男子的平均结婚年龄在十四到十九岁之间,女子则是十三至十六岁之间,男子到二十四岁未婚就已经非常少见,更何况是他更大了一岁?

他也是有不得不的苦衷,除了田野耕作、读书学习之外,还得身负弟弟的教育责任,当是少年的诸葛均,心性正是浮躁不安的年纪,当然会让作哥哥的头疼不已。除已经出仕刘备的徐庶之外,石韬、孟建等人平日都提醒好友该多注意自己的婚事,尤其有着山东人特有的高大身材,相貌也不差,身材因为长年耕作,比起一般的文弱书生要来的健壮,真可说外貌、内涵俱全,如果往襄阳大街上喊说自己要找妻子,肯定会有适婚年龄女子涌上,可惜好友从没从他口中听过他有这样想法。

一天他在屋里读书时,觉得有些地方不解,交代弟弟看家后,打算前往司马徽的学馆。走出卧龙岗不远,遇到一位中年人,原来是熟识的当地名士黄承彦。俩人在路旁闲聊一会,黄承彦就说今天是特意来的,令他略微惊奇。虽然平日与他多有接触,从来没有特意来找自己过,难道有什么事情吗?带着疑惑与不解的心理,还是领着黄承彦折返家中。

黄承彦落坐后闲聊几句,就问他今年几岁?又问怎么都没听过他有成家的打算?诸葛亮苦笑:「您说笑了,您看看我家这般贫寒,加上还有年少的弟弟,哪有肯下嫁的姑娘呢?不是没有打算,只是家境形势不允许在下有此想法。」知道他不是拒绝婚姻的想法后,沉思了一会,开门见山的说:「我有一位相貌丑陋的女儿,生得黄头发黑皮肤,才能和你相匹配,不知道你的想法如何?」

诸葛亮此时终于了解黄承彦今日特意来找自己的理由,脑中开始思考这门亲事。黄承彦女儿的事情,不仅是他,大概整个襄阳城都略知一二,据说生来聪慧,加上父亲教导,与一般寻常女子的见识不同。他考虑的不仅于此。

黄承彦是荆襄当地名士,是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当时荆州最大家族就是蔡氏,岳父蔡讽亲姊嫁给太尉张温为妻,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儿就是刘表继室蔡夫人,小儿子蔡瑁的姐姐,可以这样说,荆州牧府内除了刘表外,几乎都是蔡家势力。当然诸葛亮无意出仕刘表,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如果黄承彦成了岳父,能够更快更正确的得知天下大事,对于自己是有益的。

再说聪慧的黄氏,自己近年来苦于操持家事与管教弟弟,其实常想如果有一房媳妇,就能减轻自己的负担,只是如果是寻常女子,势必无法分摊自己的担子,甚至会加重,这就不是自己乐见的情况。至于世间所传的相貌美丑,对于他来说,反而是最后考虑,甚至是不成为考虑的因素。

思量过后,诸葛亮就说:「那就多谢您的好意,在下乐意迎娶令千金为妻。」听了黄承彦大喜,连连大笑说:「婚礼嫁妆都不用你操心,我会打点好,你只管当你的新郎就可以了!」说完就推门大步走回襄阳,挥手示意诸葛亮不用送了。数日后就前往襄阳迎娶,正式结婚,诸葛家终于赢来女主人。

高干也不是笨人,自知绝对无法独自对抗曹军太久,偷偷派人携信到河东郡,联系不满曹操的人。郡太守王邑受到朝廷征召回许都任职,郡掾卫固与中郎将范先两人商量,前往拜见上级司隶校尉钟繇,请求让离开的太守回任。为什么王邑在任并无任何错误或问题,会被召回许都呢?可能问题就出在他的仕途出身。王邑,字文都,北地泥阳人。早年师从皇室后裔、也是代代为官的太尉刘宽,学成之后应该受到老师举荐出任离石县长。之后转任河东郡,施政颇得吏民爱戴。

从长安出逃欲回雒阳的献帝来到了河东的安邑,临时定都于此。太守王邑进献丝绵绢帛,,让困顿的献帝一行,不致于太过窘困。因为进献之功,被封为列侯,加号镇北将军,进封安阳亭侯。王邑首先不是曹操的亲信,事事都心向朝廷,不一定都听他的。为了防止并州高干企图向外联络,例如向西与马腾韩遂、向南与刘表接触,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河东郡的控制,以防意外。尽管王邑深得民心,基于安全都必须把他调开。

当下王邑觉得天下大势还未定,内心希望能够继续留下治理,加上官吏百姓也不希望他离开,尝试与掌管西线事务的司隶校尉钟繇谈判,拜托他向朝廷请命。钟繇不但拒绝他的请求,更严令马上前往许都,吞不下这口气的王邑,一气之下就带着河东郡太守印绶,直接从河东郡属下的河北县离开前往许都向朝廷报到,让钟繇很没面子。

征讨完乌桓的曹操,对于关中情势反而比河北更关心,写信给尚书令荀彧:「函谷关以西的将领们,表面上服从朝廷,却怀有二心。张晟等侵犯崤山、渑池一带,向南与荆州的刘表联合,卫固等乘机起事,将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现在河东郡是天下的要冲之地,你为我推荐一个贤能的人才,来镇守河东。」信里的意思很明白,不管王邑值不值得相信,他已经离开了,河东郡必须安排信得过的人去镇守。

荀彧当然了解曹操此时心思,想了想:「现任西平郡太守、京兆人杜畿,他的勇气足以承当危难,智谋足以应付变化莫测的局势。」杜畿是何方神圣,竟能得到荀彧的认可?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这时年三十五。父亲早死,虽然遭到继母苛待,依然孝顺如常,遂以孝闻名乡里。二十岁时担任京兆郡功曹,迁任郑县令。当时县衙囚禁了数百名嫌犯,他亲自到监狱替他们作出裁决,虽然无法让人人都得到适当而满意的判决,郡内的人却对他年少但有大志感到惊奇。举孝廉后担任汉中府丞。天下动**不安时抛弃官职前往荆州避难。几年前才回到北方,或许与荀彧有过数面之缘,才会在此时推荐。

一向很相信荀彧的判断的曹操,这次也不例外,马上派人去西平郡通知杜畿去河东郡上任。先前与钟繇商量让王邑回任的郡掾卫固与中郎将范先,终于露出马脚,为了阻止新太守上任,派兵数千人切断黄河上的陕津渡口,原来高干暗中与河东郡联络的,就是这两人。

许都曹府内,一名管理仓库的官员正在惶恐的瑟瑟发抖,所为何事?原来是曹操的马鞍遭老鼠咬坏,如果是其他人像是袁绍、刘表或是更奢侈的袁术,这点东西并不看在眼中,在曹府可就不同。众所周知曹操节俭是出了名的,衣物都是缝缝补补,直到无法使用才会丢弃,所用的东西都有定制,没有丝毫浪费。加上对于军队国家事务,施用的刑罚很沉重,这个官员才会如此害怕。

正当此时,有一个十岁左右的童子经过,他就是最得曹操宠爱的幼子曹冲。见到管仓库官员害怕的样子,上前询问才知道情况,官员甚至想把自己反绑双手去自首罪过,即使如此仍惧怕不能免罪。曹冲就跟他说:「先不要去认罪,再等三天,然后你再去自首。」

心地仁爱的曹冲,想了个办法来转移父亲的怒气。隔天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啮的一样,假装作不乐意,脸上一副发愁的样子。曹操看到儿子难过的表情,赶紧问发生什么事情,他就回答:「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单衣被咬了,所以难过。」曹操赶紧对儿子说:「那是瞎说,用不着苦恼。」两天后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责备库吏,曹冲的机智与心地善良,救了一条无辜的性命。

西平郡,收到调职令后杜畿马上安排把手上事情交代给郡丞等相关人,准备行装之后就立刻出发。来到陕津渡口,见到数千兵卒把守截断渡口,即使到达河边依然无法渡过黄河。接到消息的曹操大怒,派遣最信任的夏侯惇率军前往协助、讨伐卫固等人,还没到陕津渡口前,杜畿对夏侯惇说:「河东郡有三万户百姓,并不是都想背叛朝廷。现在大军如果逼迫太急,想要顺从朝廷的人无人引导,必然因畏惧而听从卫固的指挥,卫固等人的势力会更加强大。大军讨伐不能取胜,就难以结束这场灾难;即使征伐得胜,也会使一郡的百姓都受到残害。卫固等人没有公开背叛朝廷,表面上以要求旧长官留任为理由,必然不会谋害新长官。我只乘一辆车直接去上任,出其不意,卫固为人谋略虽多但缺乏决断,必然会假意接纳我。只需能在郡中待一个月的时间,用计策稳住他就足够。」商量之后,留夏侯惇的部队待命,他绕道从比较远的津渡过黄河。

几日后,杜畿对卫固、范先说:「你们卫家、范家,是河东郡的两大望族,我要仰仗你们来办事。然而咱们有长官、部属的确定名分,今后要有福共享,有难同担,遇到大事要共同商量。」杜畿委任卫固为都督,代理郡丞的职务、兼任功曹;全郡的大小将领及兵士有三千多人,都由范先指挥。卫固等心中大喜,虽然表面上表示服从,实际上没把他当回事。

卫固以都督职权,大举征发全郡百姓当兵,杜畿内心担忧这样会使他的力量大为增加,想要对付他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于是就说:「如今要是大量征发百姓,会使民心**,不如用招募兵丁的方式慢慢来。」卫固认为有理,同意采用他的方式,后来募到的士兵很少,他的担忧没有成真。

他又对卫固说:「顾念家庭,是人之常情,各级将领和郡中文职官吏,可以让他们轮流休息,到情况需要时,再征召他们也不困难。」卫固不愿因拒绝他的建议,招来众人的怨恨就同意了。这样,与杜畿同谋的可以从外边暗中相助,相反地与卫固等同谋的人都各自回家,两边的实力增减开始明显。

自料兵势上不能相抗衡的高干,率领部下出壶关城,亲自前往匈奴部落,向匈奴单于呼厨泉求援,留下部将夏昭、邓升守城。本来想袁绍时与他多有往来,应该肯伸出援手协助,没想到呼厨泉自平阳之战大败后回到北方,名义上已经归附曹操,惧于他强大的实力,不肯轻易作对,这样情况下,高干千里迢迢的求援就成为泡影,不肯与反曹余党有所牵连的呼厨泉,拒绝高干的请求。

求援不成的高干,转而入侵河东郡濩泽县。在这个时候,适逢张白骑的武装力量进攻河东郡内的东垣县,与卫固、范先等河东内部隐藏反叛力量响应。当时上党还在高干手中,弘农反曹势力也劫持曹操所置的太守,这个情势下他还有放手一搏的本钱。杜畿知道诸县都已归附自己,离开郡城独自率领数十名骑兵,选择一个坚固的营寨进行防守。属下各县的官吏与百姓纷纷占据城池,援助杜畿。到几十天后已有四千多人。

杜畿与卫固等人公开决裂后,前往张辟防守。高干与叛军卫固、张晟等联兵一同进攻杜畿营寨都无法得手,粮食逐渐短缺之下,只好转去河东诸县劫掠,没想到诸县都已经有所准备,高干等人再次无所得,只得回到并州壶关。

开始正式接手河东郡的杜畿,治理方针以宽大为主,广施仁惠。百姓有来打官司的,都为他们讲解仁义道德、分析事理,让他们回去好好考虑。父老们自相责备,不敢再去告状。他又劝勉百姓努力耕田,种桑养蚕,鼓励饲养牲畜,使得家家都富裕起来。更兴建学堂,推举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人;修造城防、制作武器,加强作战训练;经过他的努力,河东郡终于安定下来。

政治权力遭到架空、行事都受到限制的献帝,只剩下读书这个嗜好,每次读班固的《汉书》时,总是觉得文字过多,很难记诵于心,就命荀悦模仿《左传》体例,用纪年体的形式另行撰写《汉纪》。共三十篇,文简事详,所记载都由汉书而来,自序称著书之意在于达道义、章法式、通古今、着功勋、表贤能。

秘书监、侍中荀悦,撰写《申鉴》五篇,上奏给献帝。荀悦字仲豫,颍川颍阴人,荀爽哥哥的儿子。父亲在他小时候就过世,十二岁时,能够解说《春秋》,由于家境贫寒没有书籍,往往去别人家借书看,过目大多能够背诵。性情沉着好静,长相漂亮,特别爱好著书立说。灵帝时,宦官用权,读书人一般不出来做官,退身穷处,荀悦为了避祸托病隐居,使得世人不知他的才干,只有他的堂弟、当今朝廷尚书令荀彧特别称赞、敬重他。

政权掌握在曹操手中,献帝只是表面上的最高统治者,荀悦有志为朝廷贡献自己的才干,却苦于谋略无处施展,接受献帝命令后著述此书。书中的主要内容是:「治理天下的办法,首先是消灭『四患』,然后要推行『五致』。『四患』是指一、以虚伪败坏风谷。二、用私心破坏法纪,三、行为**而超越正常规定,四、奢侈靡费而损坏国家制度,不消灭这四种现象,就无法推行政令。『五政』是指一、振兴农业与桑蚕业,以保障百姓生活;二、分辨善恶,以纠正民间习俗;三、推行文化教育,以改善社会风气;四、建立武备,以维持朝廷的威严;五、赏罚分明,以统一法令。」

「百姓不怕死,就不要以刑罚来恐吓他们;百姓没有生趣,就不可能劝导他们向善。所以,身居高位的人,要先使百姓富足起来。使他人安居乐业,这就是保障民生。对于善、恶,要以功、罪为标准来判定;对于毁谤与赞誉,要用实际效果来进行检验。对人不仅要听他的言论,更要观察他的行为;不被他的名声所困扰,要考察他是否名实相符;不能让虚伪狡诈的人得逞,免得人们去纷纷仿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