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六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以孝武李夫人说明甄氏的处境再贴切不过,只不过比起来更加艰辛,因为生下曹叡、确立太子后,曹丕的花心逐渐爆发,除了纳山阳公的两个女儿以外,嫔妃一个接一个,郭夫人和李、阴贵人陆续进宫,最得宠的是郭贵人,如果比起容貌或许比不上甄氏,以年轻就是优势处处排挤甄氏。试想曾经三千宠爱在一身,如今文帝已迁至洛阳,自己却遭受冷落在邺城不得相见,难免会有些怨言,郭氏知道后趁晚上吹枕头风时加油添醋告知,惹得曹丕大怒,加上往日的摩擦,终于让他下定决心。二十八日派使者到邺城命甄氏自尽,她临死前托付平日交好的李夫人代为照料儿子。邺城里传出说因为郭贵嫔怕甄氏托梦跟曹丕告状,要求披发覆面,将糟糠填满甄氏的嘴里之后下葬。

当然这一切都看在刚刚年满十八的长子曹叡眼中,他的成长过程可不同一般人,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常令他陪侍左右,亲自教导帝王之道。曹操曾惊异他的年幼聪慧:「我曹家有你可奠定三世基业。」不仅如此在朝会宴席上,也经常叫他与侍中近臣并列,好学多识的他,特别留意法理。这样聪慧的人,自然把郭贵嫔排挤陷害母亲的一切深深记住,只是他现在还不是太子,就没有能力报仇,暗自下决心:忍,等到时机来临再为她出一口气。

在洛阳的文帝,因为皇家家庙在邺城,由于自己已经迁移到此,决定就在建始殿,方便自己用来祭祀父亲武帝。

二十九日,甄氏被赐死的隔日,天上出现日食异象。掌管天文的官员奏请罢免太尉,文帝下《日食勿劾太尉诏》:「灾异之作,以谴元首,而归过股肱,岂禹汤罪己之义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职,后有天地之眚,勿复劾三公。」

他的意思是:「出现天灾和怪异的现象,那是上天在责备君主,如果把过错归于辅佐朝政的大臣,难道符合夏禹、商汤归过于己的本意吗?现命令各级官员尽自己的职责。今后天地出现灾祸,不要再弹劾三公。」从这点看出曹丕的确是继承曹操精明而清楚的政治头脑,不会因为过往惯例或是官员提议,就莽撞行事,更多是靠自己的判断下决定,就一位帝王来说,他比起许多汉朝皇帝强的太多太多。

四月,魏文帝要大臣们分析蜀汉是否会为关羽报仇,进攻江东,大臣们表示:「蜀是小国,名将只有一个关羽,战败身亡军队被消灭后,蜀正处在担忧和恐惧之中,不会再出兵。」侍中刘晔跳出来表示异议:「蜀虽然地界狭窄,国力软弱,刘备企图依靠威武加强自己,势必要出兵,以表明他的力量强大有余。况且关羽和刘备,名义上是君臣,恩情却如同父子;关羽被杀,不能出兵为他报仇,不合善始善终的礼义。」

六月,刘备打算替关羽报仇出兵伐吴,得知消息的翊军将军赵云劝谏:「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如果灭掉魏,自然孙权会自动归服。今日曹操虽然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曹丕窃夺汉朝的皇位。我们应当顺应民心尽早夺取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利于征讨凶顽叛逆,函谷关以东的义士,一定会准备好军粮,驱策战马迎接陛下的正义之师。我们不应该置曹魏不顾,先和江东开战。战端一旦开启就不可能很快结束,这绝对不是好主意,请陛下三思。」劝谏的大臣此起彼落,一一遭到否决,下令留赵云都督江州。此时一个人在角落静静不说话也不劝谏,就是丞相诸葛亮。隔日一个没有官职的士人秦宓,上书陈述天时对蜀军必定不利,被怒极的刘备下令治罪入狱拘押。

秦宓,字子敕。广汉郡绵竹县人。兴平元年,刘璋任益州牧时,同郡的王商当时担任益州治中从事,写信给他:「贫贱困苦,何时可以度完这样的人生!卞和抱玉向世人炫耀,你应该来一趟,与州牧见见面。」秦宓则回信拒绝。王商口中的卞和是?

卞和,又作和氏,春秋时楚国人。在荆山上伐薪得到美玉,得到卞和献玉的楚厉王,让王宫的玉石匠鉴别,他们只粗略地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认为有意欺骗,下令砍去他的左脚。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捧着玉石进献。当然又令玉石匠鉴别,仍然表示:「就是一块石头啊!」武王又下令砍去他的右脚。文王登基后,他抱璞石在荆山下哭泣三日三夜,泪流尽而后流血。文王知道后派人去问,他回答说:「我不是哭别的,宝贝却说成是石头,诚实的人却说成是欺骗的人,这才是使我所感到悲哀的。」文王派人剖开石头,果然发现珍贵的玉石,就让玉匠琢成一块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和氏璧』。统一天下的秦始皇,把得到的和氏壁雕刻成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玺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成为定国安邦的传国玉玺。

有人对他说:「你想自比巢父、许由、商山四皓,为什么有意地宣扬自己的辞藻文采、表露自己的奇瑰才能呢?」他回答:「我的文章不能尽言,言不能尽意,有什么文采辞藻可宣扬呢?当年孔子三次拜谒鲁哀公,作《三朝记》七篇,这是由于有些事他不能保持沉默。接舆边走边唱歌,评论家认为这是文采光灿的诗篇;渔父咏叹奔流的汉水,贤士们认为这是文字闪光的辞章。老虎生来就有斑斓的花纹,凤凰天生就有五彩的羽毛,难道是它们以色彩来粉饰装扮自己?都是自然天生的啊!《河图》、《洛书》因其文采而盛传于世,圣贤六经因其文采而传诵历代,君子以礼乐教化为美德,辞藻文采又有什么妨害!以我的愚笨,尚且以革子成反对文采的过失为耻,何况那些比我贤能的人呢!」

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益州后,担任当地太守的夏侯纂想请他出任师友祭酒,兼任佐吏之首,尊称他为仲父。他假托有病,躺在家中**,夏侯纂领着功曹古朴、主簿王普,带着酒食前往他家宴饮交谈,此时依旧躺在**。

夏侯纂问古朴说:「讲到你们益州养生的酒肴餐具,远胜其他州郡,不知文人才士相比如何?」古朴回答:「自前汉以来,益州人士的官职爵位或许没有高于他地,如果是著书立说成为世人师法对象的话绝不会逊色。严君平读黄、老写下《老子指归》,扬雄读《易经》著述《太玄》、读《论语》著述《法言》。司马相如为汉武帝撰写封禅文告,这都是天下人人皆知。」夏侯纂说:「仲父觉得如何?」他用笏板拍打着面颊说:「请您不要认为我说话不够谦虚,为您说本州岛的源流始末。蜀有山名汶阜,长江源出此山之中,天帝使它得到昌大,神灵使它取得福祉,蜀地才能沃野千里。江、河、淮、济四大河中,长江居于首位,这是其一。大禹生于汶山郡,尧受水患,鲧治水无功,禹疏长江决黄河,使之东流入海,为民消除祸患,从有人以来没有谁的功劳能超过他,这是其二。天帝通过房、心、参、伐的星象,决断推行政令,参、伐二宿作为益州分野,三皇乘祗车出斜谷。这就是本州岛的始末纵横,平心而论,相较天下如何?」迟疑半晌的夏侯纂无言以对。

为什么对刘备最有影响力的诸葛亮,也知道攻伐江东的问题,却没有出言阻止呢?其一、兄长诸葛瑾在江东任职,万一阻止恐怕会惹来这时已经理智失控的刘备怀疑。其二、即使出言阻止,对于盛怒之中的刘备来说,恐怕不是灭火,而是火上加油。最后相信刘备很清楚,不可能一仗就能灭的了东吴,最大希望是在此战中给予一定的教训,在谈判中得到有利地位。隆中对把荆、益二州比做进攻中原的双臂,如今失去一臂,假使能在此战中夺回,对于实现理想才有更多机会,否则单以益州,实在有力穷之感。

把不识时务的秦宓打入大牢后,派人通知张飞,让他从阆中出兵江州与自己会合。他的个性是敬爱君子但不体恤士卒,之前刘备就常常告诫:「你经常鞭打健儿,还让他们在左右做事,这是取祸之道。」临出兵前,遭到麾下将领张达﹑范强因为怨恨鞭打过重,阴谋杀害,将他的首级砍下后前往投奔江东,得知消息的军营都督赶紧送表给到成都,平常送表都是张飞署名,这次刘备知道是军营都督上表,不由得叹:「唉!张飞死了。」

江东这时已经得到益州即将来袭的消息,遣使求和遭到刘备拒绝,担任南郡太守的诸葛瑾因弟弟的关系写信劝告:「陛下老远来至白帝,恐怕是因为吴王侵取荆州,危害关羽,怨念颇深。不应该讲和,您这是小人物之心,不肯着眼于大处。我试着为陛下论其轻重和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可以马上决定下来,不用再咨询各位将领。陛下和关羽之亲密和诸汉先帝如何相比?荆州大小与海内各州又如何相比?这些仇恨谁当先后?如果仔细思考,不是很简单的事吗。」这封信只引起刘备的反感更加强烈,没有发挥想象中劝退效果。

七月,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的刘备,正式对江东发动攻击。两边的势力分界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来往的主要通道。他先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为先锋,任务是前往夺取峡口进攻江东,先在巫地击破吴军李异、刘阿等人,占领东边三百余里的秭归。又为防范曹魏袭击,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侍中马良前往武陵,争取说服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作战。

面临蜀军进攻的情况的孙权,也不能一味求和,决定奋起应战。任命右护军兼镇西将军、在讨伐关羽时有杰出表现的陆逊担任大都督,统领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也为了怕曹魏趁机来袭,形成两面作战的不利情势,赶紧派遣使者带着一份会让文帝高兴的大礼前往洛阳向曹丕称臣。

为了任命陆逊,特意找来商谈的孙权,与他评论周瑜、鲁肃和吕蒙的功绩:「周公瑾有雄心大志,胆略过人,因此能打败曹操,攻取荆州,很少有人能够和他相比。鲁子敬经周瑜的推荐和我相识,与他闲谈中建立帝王大业的远大谋略,这是第一件痛快事。后来曹操借着收服刘琮的声势,扬言亲率水、陆军数十万同时南下,我询问所有将领有何对策,谁都不愿先回答,问到张昭、秦松时,都说该派使者写好公文前去迎接。鲁子敬当即反驳说不可,劝迅速召回周公瑾,命令他率大军迎击曹操,这是第二件痛快事。此后虽然劝我把土地借给刘备,是他的失误,不足以损害他的两大贡献。周公瑾对一个人不求全责备,忽略他的失误而重视他的贡献,常常将他比作邓禹。吕子明年轻时,只认为他是不怕艰难,果敢不怕死罢了;年长后学问愈来愈好,韬略常常出奇制胜,仅次于周公瑾,唯有言谈议论、才华横溢不如。谋划消灭关羽这一点上功劳超过鲁子敬。鲁子敬曾给我的信说:『成就帝王大业的人,都要利用他人的力量开路,对关羽不值得顾忌。』实际上是鲁子敬不能对付关羽,空说大话而已;我还是原谅他,没有强加苛刻指责。他行军作战,安营驻守做到令行禁止,辖区内官员都尽心尽职,治安良好,路不拾遗,他的治理方法还是很好的。」

孙权回信:「诸葛瑾和我共事多年,情同骨肉,互相了解很深。他的为人是不合道德的事不做,不合礼义的话不说。以前刘备派诸葛亮到江东,我曾对他说:『你与诸葛亮是同胞兄弟,弟弟顺从兄长,才符合礼义,为什么不把诸葛亮留下呢?诸葛亮如果留下和你在一起,我亲自写信向刘备解释,他应该会同意的。』诸葛瑾回答:『我弟弟诸葛亮已经为刘备效劳,双方具有君臣的名分,按照礼义不会再有二心。弟弟不会留在江东,如同我不投靠刘备是同样道理。』他的话足以上达神明,现在怎么会做出那种事?以前收到到怀疑他有诽谤言论的上书,我立即封起来送给他,亲笔写上批语。我和诸葛瑾可以说是推心置腹之交,决非外人的流言所能离间。我了解你的想法,立即封起你的奏表,送给诸葛瑾,让他了解你的意思。」

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的陆逊,上任后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加上居高守险,且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应该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定下伺机找寻破敌的方针,终于说服江东诸将放弃决战的请求。之后果断的实行战略退却,撤到离秭归东南方水路约有两百里左右的夷道、猇亭附近后,停止退却转而布下防御阵形,除了要遏制蜀军继续进兵江东的势头,集中兵力找寻决战的关键时刻。执行这个方针的江东方面是打算把多是高山峻岭、兵力难以展开绵延数百里的山区留给蜀军,让己方在山区出口的有利平原地区决战,取得地形优势。

改封鄄城侯的曹植,感叹至交丁仪、丁廙遭到文帝杀害,自己无力相救,写下《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通过黄雀投罗网,抒写朋友遭难而无力援救的愤慨,塑造了一个解救受难者的少年侠士的形象,隐隐有寄托理想和反抗情绪: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叠起。

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

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

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

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八月,江东方面向魏称臣的使者到达洛阳,晋见文帝上表奏章内言辞谦卑,大礼就是在关羽攻伐中遭到俘虏求降的大将于禁,朝廷大臣都对江东称臣表示祝贺,先前准确预料蜀汉会攻打江东的刘晔表示:「孙权无故向我投降,一定是内部有危机。不久前江东偷袭杀死关羽,刘备必然会红着眼出动大军讨伐。外有强大敌寇,内有部属不安的忧虑,又怕我们乘机进攻,才会献上土地请求投降,他打的算盘是一可防止我们进兵,二可借助我们的援助,加强他自己的地位,让蜀汉犹豫是否要进攻。今日天下三分,我们占有全国土地的十分之八,吴和蜀仅各保有一个州的地域,凭恃险要,依托长江大湖,有急难时互相援救,这样才对彼此有利。现在我们应该大举进兵,直接渡江袭击江东,让蜀从外部进攻,我们从内部偷袭,不出十天,他们必定灭亡。灭亡后,蜀的势力必然孤立无援,即使将江东一部分割让给蜀,也没办法单独生存很久,何况蜀只得到江东的边远地区,我们得到是富庶的地域。」

听到这边的文帝表示:「有人投降称臣,我们却选择讨伐,会让天下愿意归附我们的人产生疑心,不如暂且接受他们的归降,袭击蜀的后路,如何?」刘晔反对:「我们距蜀的路途遥远,但是靠近江东,蜀知道我们向他进攻后,一定会退军自保,反而如果是我军伐吴,一定会很高兴地迅速进军,与我们争夺、分割江东疆土,不会中途改变计划,抑制怒火去救援江东。」听到此言论的文帝依旧不愿意接纳,依然接受江东请降。

江东送还头发胡子都花白的于禁后,不久病死,死因却与文帝有关,这是怎么回事?

见到曹丕之后,跪地叩头、痛哭不已的于禁,受到文帝下诏安慰《制复于禁等官》:「昔荀林父败绩于邲,孟明丧师于殽,秦、晋不替,使复其位。其后晋获狄土,秦霸西戎,区区小国,犹尚若斯,而况万乘乎?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其复禁等官。」

荀林父,子姓,荀氏,名林父,因曾任中行之将,以官为氏,别为中行氏,谥桓,知氏始祖荀首的哥哥。

晋成公七年,晋与楚争强,荀林父率师出兵讨伐陈国以解救郑国,并击败楚国军队。晋景公三年担任中军元帅,执掌国政,率军与楚进行大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