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2页)
面对张鲁、张修的刘焉军队的苏固,没有多少抵抗就投降,问题在于战胜后,张鲁想要把汉中变成五斗米道的根据地,这个想法被张修得知,想要先下手为强除掉他,亲信口风不紧,事发前遭到突袭,刘焉派来益州将领从张修以下,除了愿意投靠自己以外全部都被杀害,断绝往蜀与中原的栈道,表示切断和刘焉的上下级关系。虽然没有称王称帝,汉中俨然成为五斗米道王国,更与益州转变为敌对关系。
不知是刘焉早就知道张鲁不会久居自己之下,还是有意造成此局面,总之并未杀害张鲁之母卢氏,还是好好的对待,彷佛是告诉张鲁:你母亲在益州,不要轻举妄动,好好替我守好北边。更派使者向朝廷表示:益州北面汉中米贼作乱阻隔交通,无法事事向朝廷禀报,从此益州俨然也是独立王国,加上有张鲁在北面等于是防波堤,阻挡来自北方的侵略与朝廷责难。
如今想要令出必行,益州豪强大户就是最大阻碍,当初是贾龙等人出力迎奉,要翻脸也要有理由才能动手。去年底关东组织讨董联军,邀请函当然也发到益州,不过他拒不出兵,选择自保益州,引起当地拥汉的士族不满。
董卓退守长安后,最近的势力就变成是张鲁与刘焉,请素来自己敬惮的司徒赵谦领军前往讨伐。赵谦不像汉朝廷内只会摇笔杆的文人,征讨过白波贼,也杀过犯刑累累、为董卓所宠爱的车师王子侍,是威严军略俱全的人物,赵谦更是四川成都人,相比刘焉是外人,由他出征就像是在家乡作战,拥有人和的先天优势。
出发前已经知道当地豪强如贾龙等人对刘焉不满,赵谦有意让豪强与自己里应外合。不过他岂是庸才,早在把豪强移往绵竹时,已经派人紧盯,这点动静当然第一时间就到他的桌上,借口之前的事件斩杀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藉以立威刑。赵谦除说服校尉贾龙作为内应起事,还有犍为太守任岐自称将军,与从事陈超一同举兵反叛。而刘焉早派人召集青羌散骑,分别攻破任岐、贾龙,往北境击退赵谦,他在益州独大已经成为事实。
此外秘密命人制作天子出巡的车驾千余,这件事情本来不应该被人知道,不料传入荆州境内,襄阳城内的刘表大惊,上书朝廷:刘焉意图不轨,阴作宫室车驾,疑有篡位之嫌。相士对刘焉说吴壹妹为大贵之人,为三子刘瑁纳为吴壹妹为妻,逐渐显露有不臣之心。之前关中大乱时,从南阳、三辅一带有数万户流民进入相对安全的益州,被悉数收编称为「东州兵」,成为刘焉政权的骨干军力。
刘焉出任幽州牧时,四个儿子都在长安任官,只有刘瑁和刘焉一同入蜀,献帝接受群臣建议,让担任奉车都尉,也是刘焉最小儿子的刘璋入蜀去劝告父亲,希望他迷途知返,不要铸成大错,没想到刘璋一入蜀就没了消息,别说劝告,更因刘璋一入绵竹等于汉朝最后禁锢刘焉的法宝也没了,益州独立于汉朝之外只是名目上的问题。
关东联军韩馥治下冀州看似平静,还有余力专供联军军粮,却是祸乱频传。善于暗算自己人的袁绍,见韩馥才能平庸,只因董卓任命得到此富庶大州,冀州向来是天下重资之地,产生取而代之的想法一点都不意外。考虑到自己目前实力远远不及,二来身为盟主攻伐盟友,世俗言论说不过去,后汉末年世间又重声名,让他不得不考虑再三。
或许是他得好运,冀州内部发生变乱,大将曲义与向来不和的韩馥产生冲突,大声一呼掀起叛旗,逼韩馥派出部队镇压,面对冀州打仗能手曲义,岂是那些酒囊饭袋能够应付,三两下就抱头鼠窜逃回冀州去。袁绍于是深结和韩馥有嫌隙的曲义,期望日后能够为己所用。
袁绍手下谋士逢纪进言:「何不利用公孙瓒?」令他不禁疑惑:「公孙瓒因为弟弟死在周昂手上,把过错都算我头上,怎么可能会听我的?」逢纪说:「做大事业,不占领一个州,没法站住脚根。现在冀州强大充实,韩馥才能平庸,可暗中约公孙瓒率领军队南下,韩馥得知后必然害怕恐惧。同时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人向韩馥讲述祸福。韩馥为突如其来的事情所迫,我们一定可以趁此机会占据他的位置。」袁绍一听是这个道理,马上讨论如何设计两人。
在幽州,公孙瓒虽然是州牧刘虞之下第一人,在天下大乱情况下,谁不想扩展地盘?数日苦思出路无门,突然间门外传来有人求见,是冀州牧韩馥府内从事,让他入府询问:「可是韩州牧派你前来?」那人答:「不是,是为大人而来。」公孙瓒习惯性握剑说:「你是韩馥府中人,清楚说来。」「大人武略志大,岂能久居刘幽州之下,今冀州带甲百万,民富殷饶,只是州牧韩馥是董卓所任命,才具平庸,现在天下大乱,没有保境安民的能力,如果大人能够南下,鄙州必当闻风献城,不知大人意下如何?此间有渤海太守袁绍大人修书一封作为凭证。」
公孙瓒一听大喜过望,早就不满屈居刘虞之下,无奈自己是武人,虽说曾经和刘备等人一起师从卢植,算是半个文人,在幽州不论名望或是才学,完全比不上刘虞,想扩大影响力只能从幽州以外地方下手;纵然袁绍有杀弟之仇,在夺得冀州这个大目标下,家仇当然可以暂时放一边。这个内应对公孙瓒来说,无疑是天降大礼。当下和那人密约何时举兵,如何里应外合拿下冀州等细节,确认完毕后让来者赶紧回去准备。
得知公孙瓒中了自己设的陷阱,接下来就要想怎么让韩馥心甘情愿交出冀州。几日后公孙瓒以讨董为名,从幽州出兵,剑指冀州,想要行假途灭虢之计。接到战报的韩馥,赶紧派军前往安平,想借着地利打败这个麻烦人物。一开战就被打的落花流水,让公孙瓒顺势进入,整个冀州府惊惶不安,本人更是整日在府中坐立难安,深怕公孙瓒冲进州府灭掉自己。
眼见时机成熟、韩馥惶恐不安之时,让外甥高干、谋士荀谌、辛评及郭图前去说服,有趣的是这三位谋士都是韩馥的部下,却帮袁绍劝自己的上司投降,荀谌不仅是天下名门望族荀氏之后,更是不久前提议举族迁来冀州荀彧的四兄。
怯弱无武略的韩馥,受到公孙瓒大军入侵已经六神无主,又被自己幕佐谋士荀谌、辛评及郭图三人一同进言:「公孙瓒在安平打败我军,一路乘势南下,诸县望风归降,袁绍也领军在延津,意图难辨,深为将军担忧。」一听打了个冷颤,赶紧问:「我韩馥待诸位不薄,可有良计?」
荀谌不回答却反问:「以将军看来,就宽厚仁德,与袁绍相比如何?」「我不如。」「临危决策,与袁绍相比如何?」「我不如」「累世广施恩德,天下均沾,与袁绍相比如何?」「我不如」荀谌与韩馥连续数问之后,荀谌故示沉重:「袁绍是这一时代的人中豪杰,将军以三方面都不如他的条件,又长期在他之上,必然不会屈居将军之下。冀州是天下物产丰富的重要地区,要是与公孙瓒合力夺取冀州,将军立刻会陷入危亡的困境。袁绍是将军的旧交,曾结盟共讨董卓,办法是把冀州让给袁绍,必然感谢您的厚德,公孙瓒无力与他来争。将军就有让贤的美名,自身比泰山还要安稳。」韩馥听完,就像是在急流中得一浮木,当下就要同意。
与韩馥不同,州牧府内许多人对此都不表赞同,认为荀谌所说都是诡辩,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劝阻:「冀州虽然不处中原,带甲百万,粮食足以支应十年,袁绍是孤客穷军,万事仰靠冀州,断其粮食如婴儿断奶,怎么会是要将冀州让与袁绍?」韩馥无奈说:「我乃是袁氏故吏,你们也听到,自认才德都逊于袁绍,自量让德,本是古人所推崇的行为,你们为何要阻止呢?」沮授等人见韩馥难以说动,赶紧修书一封给屯驻孟津的赵浮、程涣等人回来兵谏。
赵浮两人本来就是关东联军成立前,怕董卓来袭派出的前线防卫部队,早在袁绍屯兵在朝歌清水河畔时,打算用兵势威吓,除战船五百多艘,更有甲士万余人,旌旗招展部队延整,鼓声不绝,夜晚行经他的营区,让他又惊又怒,也无可奈何。接到沮授等人的消息,大惊之余赶紧率军返回。
赵浮率兵马兼程赶路,三月初回到冀州,连盔甲都来不及脱,和程涣一起去见韩馥:「袁绍军队的粮食已然见底,处在崩溃边缘,虽然张杨、于夫罗新加入,必不会尽死力,不足为患。赵浮愿以现有部队抗袁绍,不出十日,必然会粮尽瓦解败走,大可高枕无忧静候佳音。」即使手下谋臣大将指出袁绍软肋,无奈韩馥还是不愿听从。
长史耿武、别驾闵纯见此等情状,深知要冀州免于落入袁绍之手,不能指望韩馥,只能靠自己。没想到韩馥辞去冀州牧,派自己儿子将州牧印绶送给袁绍,自己搬入十常侍赵忠故宅居住,见到这情况的从事十余人弃职而去。
接收印绶的袁绍,大摇大摆的进入冀州,在进入州府前,耿武、闵纯二人持刀站在门前,拒绝让他进入,袁绍恼羞成怒,派田丰带兵将二人拿下杖杀,可说耿、闵二人是为了冀州而死,与韩馥毫无关系。
深知事情不可做绝的袁绍,占有冀州后封韩馥为有名无实的奋武将军,又任命朱汉担任都官从事,之前韩馥执掌冀州时,曾经对他轻慢无礼,对此事记恨在心,不知是否有意假他人之手除掉韩馥?上任没多久,朱汉发兵包围韩馥的住所,拔刀入屋,见状韩馥赶紧上楼暂避,朱汉擒得他的大儿子,将他双腿打断,袁绍闻讯派兵逮捕朱汉将他处死。受此惊吓的韩馥,要求让自己离开冀州,获得同意后转往投靠天下名士「八厨」之一、担任陈留太守的张邈,此事过后稳固袁绍在冀州的实权。
取得冀州后,袁绍将原来韩馥手下谋士荀谌、辛评及郭图等三人纳入自己属下,荀谌举荐自己的弟弟,去年带领宗族来冀州避难的荀彧,才名之高,连称赞过曹操,去年被董卓下狱忧惧而死的名士何颙赞许:「颍川荀彧,有辅佐君王的才干。」最喜欢有声名士人的袁绍,想纳他为属官,遭到推辞之下,改奉为上宾。他时年二十九,早有过官场历练,想观察袁绍为人再行决定。
数日后,荀彧来到兄长家中拜访,兄弟寒暄过后说:「兄长觉得袁绍此人如何?」荀谌:「袁将军乃袁家之后,四世三公,海内声名远播,如今有富甲天下的冀州为后盾,若说天下实力第一者,也不过分。」「不然,袁绍志大才浅,好名士却不能善用,用人唯亲,并非乱世英主。」「弟弟你的想法是?」「弟想离开冀州云游,观察天下情势,宗族去年才从颖川来冀,兄长既已在袁绍府中,就请多加照应。」荀谌一口答应。数日后荀彧就离开冀州渡过黄河前往故里颖川。
袁绍找来原属韩馥的别驾从事沮授问计:「现在贼臣作乱,朝廷西迁,我袁家世受朝廷恩惠,决心复兴汉室,就像齐桓公如果没有管仲也无法称霸,句践少了范蠡也无法保住越国,我想与你同心协力,共保社稷,不知有什么妙计可以教我?」沮授在韩馥属下,名为别驾却不是太受重用,袁绍如此问计,自然知无不言:「将军不到二十岁就被朝廷重用,名声传扬全国。赶上董卓废立皇帝的时机,将军奋然生发忠义之心,只身一人骑马出奔,使董卓心裹恐惧。您渡过黄河向北,勃海的百姓稽首归顺。您拥有一个郡的军队,聚集冀州的人马,威势控制黄河以北,名声为天下推重。假使发兵向东,就可以扫除黄巾;还军攻打黑山,就可以灭掉张燕;掉转兵力向北,就必定捉住公孙瓒;以威势胁迫戎狄地区的人,立刻就可平定匈奴。横扫黄河以北,合并四个州的地盘,网罗英雄人才,拥有百万人马,到长安迎接陛下,恢覆在洛阳的宗庙,向天下发号施令,征讨不服从的人。凭借这样的条件争决胜负,有谁能够抵挡!几年以后,建立功业并无困难。」听到这边的袁绍大喜,当下加封沮授奋威将军、监护诸将,启用同样在韩馥手下不得志、性格正直的审配为治中、田丰为别驾,任许攸、逢纪、荀谌等人为谋士,一时之间,幕僚真可说是傲视天下。
在袁绍计取冀州的同时,内部也不甚安定,比如清河国内的高唐,遭逢盗贼袭击,高唐令就是在黄巾之乱中,跟随幽州校尉征讨,后来杖打督邮,弃官潜逃的刘备,因为大将军何进为了征讨盗贼,派都尉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刘备和关张二人在中途加入,因下邳征讨盗贼有功,成为下密县丞,无奈没什么官运,不久辞官,之后转高唐县尉,再升至高唐令。
高唐遭到盗贼袭击城破,刘备被迫丢下官职,同关张再次流浪,想到老家幽州还有视之为兄的老同学公孙瓒,兼程赶往幽州投靠。
公孙瓒被袁绍设计一道,利用自己兵不血刃夺取冀州,白忙一场还损失兵马粮草,加上杀弟之仇,新仇旧恨令他难以释怀,即使如此他没有脑袋发热,一股脑想找新得冀州的袁绍报仇,明白目前自己实力远不及取下冀州的袁绍,贸然发兵只会得到损兵折将的结果。
破虏将军鲍信建议与关东联军分开的曹操,既然袁绍要在河北发展,短期内不要与他发生冲突,往河南发展才是上策。接受建议的曹操,率军准备前往兖州,也是他初期的战略目标。短期内并无能力与打算在黄河以北发展的袁绍相提并论,选择在黄河以南,不仅没有大势力盘据,更避开与他有利益冲突的可能。
秋天,曹操率军前往兖州途中,探子来报,前方有大约有十多万人马,看上去不是汉朝正规军队,比较像是流民、农民组成的贼军,正在围攻东郡城,眼看城破在即。听完报告的曹操决定要救援东郡,以自己的这点军马,直接对垒十多万农民军,胜算也不高。经过深思后判断农民军应该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存在,决定采用夜间突袭的方式,杀个措手不及。
入夜后,于毒等人认为不出三日,东郡唾手可及,戒备心松懈,突然间,西面火光冲天,杀声震天,黑山贼措手不及,加上搞不清楚来者兵马多少,本就是一盘散沙的黑山贼,四处逃窜找生路。曹操先锋夏侯惇、夏侯渊一阵冲杀之后,眼见黑山贼逃窜也不深追,赶紧回到东郡城下,派人以箭书告知城内居民。
遭到黑山贼围攻,太守王肱虽然拼命抵御,自知本来不多的兵马,想要面对十多万黑山贼,早就有城破心理准备。这晚城外的动静极大,王肱整夜担心是贼兵打算夜袭攻城,却始终没有攻城迹象,反而是贼兵兵营四处散乱,心中百般疑惑。城楼兵卒突然送来箭书,满心疑惑的王肱打开,大为兴奋:「奋武将军曹孟德特来解救东郡之危。」天明之后他登上城楼一看,城外飘扬是曹字大旗,赶紧命人打开城门,让这些恩人入城休息。
入城的曹操问王肱为何东郡如此危急,才知道原来是于毒、白绕、眭固等人,趁着关东联军西向雒阳,中原地区虚弱,率领农民军进军魏郡、东郡等地,东郡本部兵马不过千人,要不是曹操实时救援,不出三日,必定城破。曹操和他商议,黑山贼初败,没有受到重大打击,势必卷土重来,要在贼方缓过气来前,给予重大打击。
回营后和曹仁等人商议,派出探子去侦查黑山贼动向,得知贼势往东郡东边逃窜,曹操决定在濮阳给予迎头痛击,先让夏侯惇、夏侯渊各领一军,在濮阳南北两边埋伏,自己率领曹仁、曹洪迎击实行诱敌之计。
黑山贼首领白绕不甘心东郡城破在即,却被不知从哪来的败坏大事,率领数万人回头攻击,在濮阳遇见曹操本队,看着虽然旗帜严整,仗着自己人数远大于对方,下令全军攻击。这边则是依照命令边打边撤,一刻后突然在白绕后军两边冲出军马,原来是在此埋伏已久的夏侯渊兄弟,前后夹击之下,白绕不敌败走。
得知名义上算是自己阵营的曹操大胜,袁绍上表朝廷,表奏担任东郡太守,让自己的势力扩展到黄河以南。接任东郡太守的曹操,巡视过才觉得受到黑山贼围攻之后,城防与市坊都大不如前,改屯兵于东武阳,上表朝廷,让好友鲍信担任济北相。
东武阳府外,有儒生装扮者来投,原来是袁绍谋士荀谌的弟弟,表明袁绍无法成大事后就离开冀州,想来试探看看曹操是否是自己属意的主公?曹操先前略有耳闻这位荀氏八龙之后,去年病殁的白衣司空荀爽之侄,不知是否真如外界所传的大才?二人分主客入座后,曹操请教军国大事,荀彧仅点名数处,让他当下惊为天人,大赞:「真乃吾之子房也!」当下拜他为奋武司马,这年荀彧二十九岁。
总是在朝廷忤逆董卓的名士孔融,这天再次激辩,董卓一个武夫,当然辩不过口才伶俐、自小为神童的孔融,气极之下用自己的权力把他转任议郎,实在是不想要在朝廷看到,正巧传报黄巾军又在青州四处作乱,想到借刀杀人,这孔融嘴上功夫了得,终究是一个文人,就让黄巾军去收拾。传唤三公暗示推荐他去担任北海国相,本来以为会激烈反对,没想到竟然欣然上任,这可让董卓轻松多了。
到北海上任的孔融,一反常态的积极整军,发讨贼檄文到周边郡县,准备联合一起打败青州黄巾,没想到第一次讨伐张饶,就被打的鱼溃鸟散,一败涂地,赶紧放弃北海退守朱虚县,好不容易收拢被黄巾蛊惑的士民四万余人;这一败又让青州黄巾的气焰更为嚣张,想趁着气势拿下兖州泰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