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时时注意灭掉心中的那团火(第2页)
杰克和汤姆曾经是好朋友,有一次他们合伙做卖米的生意。
在他们居住的那条街上分布着许多米店,大多数店主把米放在外面,晚上找人看守。他们也和那些店主一样把米堆在商店外面。
可是,有一天早上他们起来后发现米少了许多。杰克记得晚上汤姆起来好几次,就怀疑很可能是汤姆把米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想独吞,因此心中大为不悦。而汤姆说他没有看见那些米,杰克不相信,两人吵了起来。汤姆忍无可忍,动手打了杰克,杰克毫不示弱地狠狠还击,打得汤姆鼻青脸肿。从此,他们成为仇人,不再来往。
第三天,杰克要到附近的一个小镇去做生意,一大早推开门发现门口放着一个陶罐,罐里装着几根骨头。按照当地风俗,这是不吉利的象征,很晦气。杰克想,肯定是汤姆为诅咒他生意落败而故意放在他家门口的,因此非常生气地将陶罐扔到花园里,就出门了。结果那天他的生意很不好,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不少本。回到家中他给院子里的花松土施肥时,无意中看到了那个陶罐,想把它砸碎出气,又觉得很可惜,就顺手移了几株快死的花进去。
过了几天,他从外边做生意回来,赚了不少钱。他在侍弄花草时发现,陶罐里开满了鲜花。这让他很高兴,没想到用来出气的陶罐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欢乐。看着这些鲜花,他开始为自己狭隘的心胸感到脸红,觉得自己当初不应该迁怒于汤姆,应该心平气和地向他解释。他决定主动向汤姆道歉。
在去汤姆家的路上遇到了他的邻居,邻居问他说,前一段时间自家的小孩夜里在外面玩,把一个准备泡药的陶罐和一副兽骨药给弄丢了,不知杰克看见了没有。杰克回家找到陶罐和扔在院子里的兽骨还给了邻居。奇怪的是,当他把东西还给邻居时,邻居却给了他几袋米。
原来,就在杰克和汤姆把米放在外面的那天夜里,有人要买杰克邻居家的米,黑暗中邻居错把杰克和汤姆的米卖了,等发现时,买主已不知去向。邻居找杰克时杰克已到外地去了,后来就把这件事给忘了。杰克觉得自己错怪了汤姆,就带上从陶罐里采摘的鲜花到汤姆家真诚地道了歉。
后来,他们重新成了朋友,感情比以前更好了。
人与人之间避免不了因互相误解而导致仇恨。最好的方式是以宽容的心态将这种仇恨栽培成一盆鲜花——让自己心里开花才能让周围遍地开花。时间能带走一切也能考验一切,真正的友谊并不会因误解、仇恨而变淡,反而会因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而更加深厚。
让仇恨长成鲜花,是一种智者大彻大悟的境界,也是人生快乐的源泉。
换一个角度看对错,就理智了
同一件事情、同一样东西,因为情境不同、认知不同,就容易产生不同的道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要能够说出道理来,对和错,又有什么差别呢?
著名的寓言作家伊索,年轻时曾经当过奴隶。
一天,他的主人要他准备一桌最好的酒菜,以款待一些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当菜一盘盘端上来时,主人发现满桌都是动物的舌头——牛舌、猪舌、羊舌、鹿舌……简直就是一桌“舌头大餐”。
全桌客人出于礼貌,只敢小声地相互议论,机灵的主人发现宾客们的窃窃私语和怀疑的神色,连忙气急败坏地把伊索叫进来兴师问罪。
主人严厉地斥责说:“我不是叫你准备一桌最好的菜吗?你准备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意思?”
伊索不慌不忙、谦恭有礼地回答道:“在座的贵客都是知识渊博的哲学家,他们高深的学问需要用舌头来阐述。对于他们来说,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舌头更珍贵的东西了。”
哲学家们听了他这番对舌头的吹捧,都不禁转怒为喜,纷纷开怀大笑。
第二天,主人又要伊索准备一桌最不好的菜,招待别的客人。这批客人是主人住在乡下的亲戚,主人一向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只是一群老土的乡巴佬儿,只有在逢年过节时,主人才会勉强招待他们来家里吃饭。
宴会开始后,菜一盘盘地端上来,却仍然还是一桌“舌头大餐”。主人火冒三丈,气冲冲地跑进厨房质问伊索:“你昨天不是说舌头是最好的菜吗?怎么这会儿又变成了最不好的菜了?”
只见伊索镇定地回答:“祸从口出,舌头会为我们制造灾难,引起别人的不悦,所以它也是最不好的东西。”
主人听了,不禁哑口无言。
尼采曾说:“没有真正的事实,只有诠释。”
我们上学时,老师总讲究“标准答案”,可正是这“标准答案”束缚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曾经还听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进行语文测试,老师问学生:“雪化后变成了什么?”学生有回答变成“水”的,也有回答变成“泥水”的,都被判为正确。只有一个学生回答:“雪化了变成了春天。”结果这个答案被判为“零分”,因为“雪化了变成了春天”不符合“标准答案”。而实际上,这该是一个多么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答案呀。
世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更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我们能够讲出道理来,都是可以理解的。任何道理只有放到一定的环境里才是对的,离开了相应的环境,可能就是谬误了。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跟风,人家考研他就跟着考,人家就业他就跟着找工作,完全不去认真分析自身的条件是不是适合。其实,很多事别人做可能是正确的,但你做就可能是错误了,因为你不适合。所以,世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我们只能冷静地去做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
往事已难追,后悔亦无益
昨日的阳光再美,也移不到今天的画册之中。好好地把握现在吧!往事难追,后悔无益!只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在以后的生活中不重蹈覆辙就可以了,人要学得豁达一点。
人生就像一张单程的车票,一去无返。错过了就别后悔。人生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是对未来的希望。世界并不完美,人生当有不足。留些遗憾,反倒使人清醒,催人奋进,是好事。
令人后悔的事情,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事情做了后悔,不做也后悔;许多人遇到要后悔,错过了更后悔;许多话说出来后悔,说不出来也后悔……人的遗憾与后悔情绪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正像苦难伴随生命的始终一样,遗憾与悔恨也与生命同在。
人生一世,花开一季,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远正确,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的前奏曲,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但是,如果你纠缠住遗憾不放,或羞愧万分、一蹶不振,或自惭形秽、自暴自弃,那么你的这种做法就真正是蠢人之举了。
古希腊诗人荷马曾说过:“过去的事已经过去,过去的事无法挽回。”的确,我们为什么不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而要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呢?
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老师,一天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老师故意装出失手的样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这时学生中不断发出惋惜之声。可是这种惋惜也无法使咖啡杯再恢复原状。于是,老师说:今后,在你们生活中如果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时,请记住这破碎的咖啡杯。
破碎的咖啡杯使我们懂得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生活不可能重复过去的岁月,光阴如箭,让人来不及后悔。生活的一份养料,就是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再重蹈覆辙。要知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错过了就别后悔。后悔不能改变现实,只会消弭未来的美好,给未来的生活增添阴影。尽管忘记过去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事实上,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你不能让时间倒转。无论何时,只要你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损害了目前存在的意义,你就是在无意义地伤害你自己。超越过去的第一步是不要留恋过去,不要让过去损害现在,包括改变对现在所持的态度。
如果你决定把现在的全部精力与时光用于回忆过去、懊悔过去或留恋往日的美好时光,不顾时不再来的现实,希望重温旧梦,你就会不断地扼杀现在的美好。一旦现在成了过去,你将又会陷入深深的懊悔和苦恼中,循环往复,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