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形象沟通 好的形象会说话(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公关活动中必要的礼节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握手时的礼节

一般由主人、年长者、地位高者或妇女先伸手有所表示,客人、年轻者或地位低者再伸手与其相握。后者握手时还应使上身下弯,头微低,也可双手齐握对方的一只手,以示敬意。

握手时,眼睛要注视着对方,脸带微笑,而不要左顾右盼。男子握手时要先脱下手套,并摘下帽子。男女握手时,一般男子只要轻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即可。

2.致意时的礼节

在社交场合,遇到相识的人,如距离较远,一般可举右手打招呼,也可点头致意,还可脱帽致意。碰到不是很熟的朋友,可点头或微笑致意。送别客人和朋友时,可举手致意,也可挥手致意,或挥动手帕、帽子致意。手挥动的幅度越大,表达的情感越强烈。

3.谈话时的礼节

别人在与人交谈时,不经邀请不要趋前旁听,也不要擅自加入。如遇有要事急需提前离去,应向参与谈话者打声招呼,或事先告知。

谈话人数较多时,不要长时间的只与一两个人说话,应不时地环顾四周的人员,与在场的人都要攀淡几句,不要冷落其他的人,也不要个人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在别人说话时,要耐心倾听,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做些无关紧要的动作。

端庄大方的仪表还可从服饰打扮上体现出来,服饰打扮也是一种信息符号,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和心理状态。通常来说,隆重的、严肃的场合宜穿深色服装,不宜穿得过于花哨;在一般场合下,可穿得随意些,不必太过正式。但是,不管在什么场合中,服饰的选择都应与自己的身份、年龄、气质、环境相配合,注意整洁、大方、得体,以显示自己良好的审美观和教养。

7.用动听的声音打动别人的心

声音是有神无形的文字,而动听的声音就是是丽的画卷。

在写作中,有种方式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并且,在文学作品中,很多人物的出场都是由声音开始的。由此可见,声音对于形象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

声音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之一。在电话中,我们往往能从对方的第一句话就能判断出他是谁。同样,声音对语言有着强大的辅助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印象80%靠视觉,其余20%中有14%靠听觉。由此可见,听觉在对人的印象中的重要性,这还是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如果接听电话,由于双方不在现场,交际的效果完全靠声音来完成,声音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了。

想必你也有过这样的经验。打电话到某公司,接听小姐的嗓音如果是美妙动听的,你的情绪也许会一下子轻松愉快起来,很乐意跟这家公司合作;而如果小姐的嗓音是干枯平淡的,你的心里会不自觉地一沉,情绪受到影响不说,对这个公司的感觉和信任度也有可能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一个人发出的声音是否能吸引住你谈话的对象,在商务交往中是非常关键的。当你与他人讲话时,你所发出的每一个声音应首先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力求让人更好地了解你。

艾米莉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资深业务经理,她最关心和留意客户的销售问题,并总是乐于帮助他人解决难题,但她的声音却让人听来讨厌,那尖叫的声音就像一个小女孩发出的叫声。她的老板私下说,我很想提升她,但她的声音又尖又孩子气,让人感到她说的话缺乏认真。我不得不找一个声音听来成熟果断的人来担任此职。显然,艾米莉就是因为自己说话的音调不合适而失去了提升的机会。另外,在生活中,即使有些人有着天使的面孔,但如果她的声音不够悦耳,也是不讨别人喜欢的。

事实上,一个人的声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一些技巧训练,可以克服平时的一些怪癖和不良习惯,从而改善说话时的语调、发音、音量、节奏、速度等。

语言是用来与人沟通的,声音的大小与语言的威慑是两回事,不要以为大喊大叫就一定能说服和压制他人。声音过大只能迫使他人不愿听你讲话,从而讨厌你说话的声音。与音调一样,我们每个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也有其范围,试着发出各种音量大小不同的声音,并仔细听听,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声音。在任何场合大声说话,会使对方产生压迫感,心情紧张,神经容易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降低交际效果。如果大声到“喧哗”的地步,引起不相干人的注意就更不明智了,这违反了交际场合“不要让自己引人注目”的原则。一般在交际场合的音量以对方听见为宜,电话中还要略低一些。

在语言交流中,讲话的快慢将不同程度地影响自己向他人传递信息。速度太快如同音调过高一样,给人以紧张和焦虑之感。如果你说话太快,以至于某些词语模糊不清,他人就无法听懂你所说的内容。语速最好是不急不慢,让别人感觉到你在与他谈心,他自然会感到精神放松,从而使交谈越来越愉快。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能把音高控制在其音域的中低部位时,那么他的声音将取得最佳效果。

不论面对什么人,都要从心底把对方看成是与你平等的,并对他怀有爱、尊敬、体贴、关怀等感情,如果没有这些感情而只有技巧,一时可能取悦于人,但终不能长久,而且自己也会很累。

总之,让我们变得更加成功的因素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的。声音就是这样,你试着改变一下,也许就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8.用好肢体语言

举手投足皆语言。在说话时,辅助以动作和手势,就能巧妙地弥补言语上的不足。

“肢体动作”也属于形象沟通的一个方面。一个人在别人眼中出现的那一刻起,一直到语言沟通之前,在这一段时间里,其实他都在不停地“说话”,只是不用口“说”而已。在开口之前,你的眼神、动作都会表现出你想要说话,从而使人准备听你说话,或是不想听你说话。所以,在开口之前的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

在你开口之前,必须设法向对方,传达你对他的敬意与好感,暗示出你所要说的话的重要性和基调。这不只是在演说的时候要如此,在平时说话的时候也要这样。即使在与朋友闲谈的时候,也要注意在说话的时候,不能过于激动,但是只要你的“肢体动作”自然得体,肢体语言会对你的言语沟通有极大的帮助。比如在说话的时候突然地站起来,或是在言谈之中,把自己的座位向对方移近一点,或者是选择一个好的位置,这些都可以帮助自己的谈话,从而让沟通变得更便捷。

手口并用时,要记住手势不能太多,如果每句话都配上手势,就会让人觉得很不自然。比如说到重点的地方,配上一些适当的手势,能够使人在听你讲话的时候,不但可以耐心听,而且还可以不必粗心对方的注意力,会从自己身上游离开。

沟通中最忌讳的就是手舞足蹈,乱做手势,因为这样会招致许多人的反感,从而造成交际上的一些障碍。那些优美动人的手势常会令人心中充满惊喜,柔和温暖的手势会令人心中充满感激;坚决果断的手势会让人感到巨大的力量。

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加强沟通的力量,同时也会大量丰富语言的色调,因为在让座、握手、传递物件、表示默契,以及在谈话进行中的那些手势,都能够占谈话的一部分。不过,在适当的时候,手势也可能会成为一种独立而且有效的语言。

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写下这么一段话:“动作好像是跟着感觉的,但实际上动作和感觉是同时发生的,所以我们直接用意志去纠正动作,也就是间接去纠正了感觉。”其实这与说话是一样的,比如我们失掉了愉快,唯一的恢复方法,便是快活地坐起来主动说话,愉快就似乎已经和我们同在一处了。如果这办法还不能达到效果,那便不会再有别的方法了。

所以,当我们要用整个意志去达到目的时,应先准备好一切动作,否则等待我们的只有失败。

9.举手投足“露马脚”

一个人或许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言语,但不经意间的一举一动却可能泄了他的底。

不可否认,生活中有许多人是沟通高手,他们都非常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无论是从他的语言还是表情,我们都很难窥之端倪。但细心的你不知发觉没有,其内心情绪的变化往往会通过形象暴露出来,如神态、举止等。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他还对此列出了一个公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