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礼沟通 礼到心坎儿情更浓(第1页)
第二章礼沟通:礼到心坎儿情更浓
送礼的目的是向对方表达心意。礼不在多,达意则灵:礼不在重,传情则行。在礼品中只要能体现出“关爱”、“情谊”,就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双方都不要过分看重礼物本身的物质价值,而应视为浓浓的情、厚厚的意。
1.礼是人际沟通的桥梁
合适的礼物可以使双方感情通过桥梁一同到达彼岸,可以实现双方预期的目的,可以加深彼此间的情谊。
有句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是如此,感情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作为朋友最不愿看到的情况,就是用到朋友的时候甜言蜜语,甚至还抱着礼品登门拜访;用不着时就卸磨杀驴,一脚把朋友踢开。所以,平时要多与朋友联系,以维护彼此间的感情,即使再忙也应抽空打电话问候一下。拉近感情要在平时的语言沟通和为人处世上,千万不要犯“临时抱佛脚”的大错。
如果你很关心自己的朋友,但仅用话语来表达自己对他关心是不实际的,这是因为别人会认为你很“虚”。所以,必须在适当的时候送些有形的“礼”来促进朋友间的感情。
当然,在为朋友准备礼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所送礼物是否合适。当你送给对方很贵重的礼物时,虽然自己心里没有什么想法,但是对方在心里就会犯起了嘀咕。为什么送这么昂贵的礼品,是不是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如果这样,到底要不要接受你的礼品?一系列问题油然而生,接不接受你的礼品就另当别论了。
而你此时的目的可能很单纯,仅仅是为了通过这个礼品与对方拉近距离,促进沟通,加深感情,凝固友谊。二人各有各自的想法,试问这样的情况下能安心地进行沟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虽然重礼送出去了,却得到相反的效果。还不如在对方遇到困难时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或是在平时去对方家中做客时带一些小礼品等方式来拉近彼此的感情。当然,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礼的轻重”也要因情况而定。
如果你与对方刚认识就带着厚礼去拜访他,此时他的想法就会像上面所说的内心嘀咕。但你与对方关系已经很好了,当然就不存在选种情况了,随着感情的加深礼品也可以随之加重,数量也可以越来越多。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切忌临时抱佛脚,遇到事情的时候才想起朋友,才想起送礼。如果这样的话,一般情况下别人会拒收你的礼物,即使收下了,办事效率也不会高。
关系再好的朋友也是一样,拉近关系要在平时,有事时没有礼品也会义无反顾地帮你。如果平时不来往,有事时即使礼品堆成山,对方也不会领你的情,买你的单。
“礼”是深化沟通的桥梁,是增进感情的润滑剂。当然这里所说的“礼”绝无贿赂之嫌,只是求人办事的一种计谋和方法。
2.送礼送好也要“看”好
送礼是拉近双方距离的一种手段,为下一步的沟通、交往铺路。
求人办事,送礼本来就有碍于情面,所以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合适的地点送。若能把礼在合适的时间和场合送给合适的人,自然是皆大欢喜。反之,则不亚于画蛇添足,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礼沟通”也要掌握一定的方式和方法。
1.礼物宜早不宜迟
亲朋好友,如果有佳节喜庆,备以薄礼,以示祝贺,这对沟通感情,是非常有益的。
送礼最忌讳的就是“迟”,迟送不如不送。不送只当是忘记罢了,但事后送去,却会让人产生歧义,受礼人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收了吧,佳时已过;不收呢,就会驳了送礼者的面子;事后送礼,即使礼物再多,再贵重,那种“马后炮”的阴影还是难以拂去。因此,送礼一定要注意时机,迟送不如不送。
2.礼物要当面送
送礼时,一定要选受礼人在家时前往。因为,送礼最重要的是沟通感情,联络友谊,而礼物只是作为一种工具出现,接下来的交谈、沟通才是关键。
如果受礼人不在家,你把礼物交给邻居转送,实不礼貌。如果受礼人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接受礼物,这样一来你的礼岂不白送了,什么作用都没有起到。
3.注意送礼的场合
送礼最好在私下进行,人多的场合应当回避,尤其是给同事和领导送礼,更不能忽视这些问题。
首先,在公众场合收下品,同事、领导也怕背上受贿之嫌,而送礼者也会担心,别人说自己巴结领导,或与同事勾结分派。再者,社会之大,红眼者、造谣生事者无处不在,切莫让其抓住自己的把柄。本来目的很单纯,只是为了增进友情,但经造谣者一传,变成什么就很难想象了。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送礼最好选择私下进行。
4.掌握最合适的送礼时机
如果你到异地出差了,或是回老家了,回来对不忘带点地方特产当做礼物馈赠同事,他们一定会倍感温暖。他们会认为:你是个有“心”的人,是个不错的同事和值得交往的朋友,这样你“礼沟通”的目的就达到了。
生活中因为送礼时机不对办不成事的大有人在。所以,在“礼沟通”时,还要多长几双“眼”,把礼送到位,这样何愁好事不成。
3.不同的人,送不同的礼
“礼沟通”需要花大量的心思,要做到“投其所好”,才能送到心坎里,从而达到沟通的效果。
在商务沟通中,礼品是不可缺少的。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日本人在礼品设计方面很有一手。他们会根据对方喜好的不同,送相应的小礼品,从而实现让受礼人爱屋及乌的目的。
精明的日本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对外国商人了解得很到位,清楚对方的心理,通过“礼沟通”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
日本商人善用关系网,在交际中与其他商人建立友谊,从而进行对自己有利的沟通,并在沟通深入后找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如其他商人的喜好;什么样的礼品能令人不仅愿意接受,还会爱不释手等。
当今商业社会,“利”和“礼”是密不可分的,往往是“礼”先到“利”相随,“礼沟通”已经成了在商场上赢得成功的不二法则。但是,“礼沟通”可并不容易,从时间、地点到选择什么样的礼品,都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如很多大公司都会在一些与自己业务往来有关的公司主要人物详细资料上,下一番苦功,利用沟通掌握更全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