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语言沟通 好口才是成功的基础(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一章语言沟通:好口才是成功的基础

发生在成功人士身上的奇迹,至少有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有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往往能事半功倍,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语言沟通有问题的人。如同发不出声的留声机,虽然一直在不停地转动,却难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1.好口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拥有一副好口才,语言沟通就变得简单许多,就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机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口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奥巴马竞选成功以后,人们总结了一部奥巴马经典语录。可以看出,他的口头演讲是何等地深入人心,他与选民的沟通是多么地卓有成效。

也许有人会认为只有政治家、律师、辩手、演说家以及推销员才应具备良好的口才,而作为一般的人,掌握日常的生活用语就可以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语言沟通能力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只是其发挥作用的大小,以及程度的不同。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在上述几项职业中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决定着他们的工作质量和个人前途,收效成果也是立竿见影的。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自我推销”变得更为必要,语言沟通能力对每一个想要体现自我价值,取得成功的人来说,都已成为一项必备能力。

某单位原有两个小车司机,由于人员精简,必须下岗一个,这是显而易见的竞争。在竞聘时,第一个司机讲了十来分钟,他说自己将来一定会把车收拾得非常干净利索,遵守交通规则,保证领导的安全,尽量做到减少油耗、勤于保养等。第二个司机,三分钟都没说到就结束了。他说他过去和现在都遵守三条原则,即听得,说不得;吃得,喝不得;开得,使不得。如果今后聘用他,他还会遵守这三条原则。

参加竞聘的领导听后,都觉得这个司机好!然而,好在什么地方?听得,说不得,意思是说领导坐在车上研究的一些工作,往往在没讲之前都是保密的,只能听,不能说,不能泄密;吃得,喝不得,意思是说经常陪领导到这儿开会,到那儿参加活动,在宴会时,也得吃,但不能喝酒,这叫保护领导的生命安全。第一保密,第二保护领导的生命安全,第三开得,使不得。别看开车,但是只要领导不用的时候,也绝不为自己的私事随便用车,公私分明。这样的司机,谁不用?这不是口才吗?是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使第二个司机获得了成功。所以,拥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走到哪里都有工作。

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可以显示他的力量。口才好的人,说出话来准确得体、巧妙恰当,让人听后如坐春风。一个人如果具备良好的口才,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交友待人,都可以挥洒自如,即使是身陷生活的困境之中,也会有翻身的机会,走上人生的光辉大道。

2.事业想成功,先要会说话

要想成功,想出人头地,除了专业能力,语言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口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好的口才如战鼓催征,雄兵开拔;如江水直下,**;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

事业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口才。好的口才可以使你获得别人的同情、帮助、肯定及赞赏。我国历史上,善辩之士甚多:晏子使楚,名扬千秋;苏秦善辩,穿梭六国:孔明机智,舌战群儒;解缙巧对,传为美谈等。在西方国家也有相通之处,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西塞具有非凡的演说才能,他能把演讲的社会作用推广到惊人的程度,并跻身政界,成为当时罗马的检察官和执政官。在18世纪的英国议会,议员皮特有“第一张铁嘴”之称,其演讲仪态雄伟、声音洪亮、言辞激越、感情充沛,他凭着这种非凡的口才,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政敌,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并最终成为了英国首相。

由此看来,“说话”在人类社会交流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因此,你所说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可能影响事业的成功。

生意场上有“金口玉言,利益攸关”之说;工作场合有“一言定乾坤”之说;生活中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说。

一个人的谈吐如何,往往决定了这个人的社交状况,决定他人是否愿意与之交往,或是否愿意与之发生商业关系。

一个人如果语言出现障碍或者表达能力不足,即使才华横溢,也难免会被人低估能力。个人的思想如星星璀璨生辉,即使知识渊博得像一本大百科全书,若缺乏良好的语言能力,其成功的机率就要小得多,从而难以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

由此可见,在现代交际中,语言能力已成了衡量个人整体素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是否能说,是否会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败得失。

我们知道,一项工作通常需要合作才能完成。自从语言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刻起,人们的命运就注定了要因此而改变。在现代社会中,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少不了与他人的互动合作,然而合作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了解,此时语言就成了联系双方的桥梁。

语言是最普遍、最方便,也是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语言能力强,信息便能顺利、准确地被对方接收和理解,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反之,语言能力弱,交流就容易中断,甚至中止,交流的目的也就不能达到,相应的工作也就很难取得成功。

要想成功,想出人头地,除了专业能力,还要有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也就是要有好口才,口才已经成为成功的强有力支持,口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生活及事业的优劣成败。

3.语言水平决定做人高度

语言水平是一个人思维模式、认识高度、知识底蕴的综合表现。在很多情况下,社会、组织对一个人的认识与了解,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认识、了解,都是通过语言沟通来实现的。

孔子曾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由此可见一个人思想怎样、大体水平如何,听他说话或同他谈话,就可得知。当然,检验、衡量一个人思想、才能、学识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时间,也需要条件。在组织、个人需要尽快认识、了解某人时,听其说话或同其谈话,则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所谓“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也是在“谈”了之后才有的感受。在应聘工作时,一般均要进行面试,而面试的主要形式就是招聘方听求职者说话,或同其谈话,以获得对其的认识、了解。

大家都知道子路、颜渊都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要了解他的学生,对他们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呢?”子路便回答说:“我愿意把车马、衣服、皮裘和朋友共同穿用,直到破烂,我没有丝毫怨恨。”颜渊则回答说:“我愿意不夸张自己的好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而子路、颜渊要认识老师,也是如此:“希望听到您的志向。”孔子说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对学生的了解,就是从他们各自的谈话中得出的,因此他对每一位都作出了评价做到了心中有数。一句简单的答话在外人看来没有什么,但在了解自己的老师看来大有不同,留下的印象好坏也有差别,这就是说话水平的差异造成的不同结果。

1916年,年仅21岁的徐悲鸿报考复旦大学,校长召见新生,他的谈吐给校长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加勉励,后给予其诸多帮助。1920年,他留学法国,在一次茶话会上被朋友介绍给法国当时最著名的画家达仰·布佛莱。久慕达仰大名的徐悲鸿当即说道:“先生!我很盼望能得到您的教诲。”一句话便让达仰感到这个中国青年的诚恳朴实,立即将自己画室的地址给了徐悲鸿,嘱咐他每个星期天的早晨到自己的画室去。在第一个星期天,徐悲鸿去见达仰,同达仰谈起了自己的追求和信心,达仰非常喜欢他所说的一切,竟忘记自己已是68岁高龄而开心地同徐悲鸿谈起50余年来的往事。由于达仰的教导,徐悲鸿的学识、画技得到了很大提高。

徐悲鸿不仅以自己高超的说话水平而获得了别人对他的赏识,而且也善于从别人的话语中认识别人。

1931年,名满天下的大师徐悲鸿到南昌,闻讯找他、求教于他的人络绎不绝。当时,处于困境的画家傅抱石失业在家,得知后也赶去旅店拜见徐悲鸿。宾客满座的徐悲鸿同他简单交谈了一两句后便约他晚上再去。当晚,徐悲鸿同他促膝交谈,像对待一位老朋友一样。在交谈中,傅抱石那横溢的才华使徐悲鸿惊叹不已。之后,徐悲鸿找到对自己仰慕已久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竭力向他推荐傅抱石,希望他送傅抱石这样难得的人才去日本留学深造。傅抱石后来也成为画坛大师,而他的成功与徐悲鸿的识才推荐是分不开的。

4.如何让语言沟通没有歧义

一句话,不同的人听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同别人进行言语沟通时,一定要注意细节和方式。以免产生歧义,产生误解。

社会交往是离不开语言沟通的,而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所聚集成的,每个人的想法、脾气、生活背景和立场都是不同的。又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立场不同,所以对一个问题或是一句话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这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分歧和误解。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要在说话时多加小心,同时还要掌握一些说话的技巧,以及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