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无所畏惧果敢南征(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六、无所畏惧,果敢南征

建文四年的春节就要到了,南北战争已经打了两年多,双方互有胜负,伤亡都很重大。

朱棣贵为燕王,自宣布造反以来,没有一天躲在北平王府里享福,从来都是披盔戴甲,卷着袖子,冲在造反队伍的最前面,他逃脱过白沟河边的重重包围,躲避过济南城下的铁板暗算,领教过东昌平原上的千把火铳,品尝过滹沱河南岸边的万箭齐发。多少次他差一点就被抓去羞辱,多少次他几乎就要魂断沙场。但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和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好运气,一次次地度过了难关,一次次地创造了奇迹。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近三年的努力,数十万将士的鲜血,换来的只是北平、保定和永平三府,连半壁江山都差得太远,更何谈扫平天下。

这是叔侄相争,这是骨肉相残,无论谁取得最后的胜利,都已经有数十万人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这个代价还要继续扩大,这个死亡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张玉、谭渊,陈亨……这些曾经的心腹爱将,今天已经成为冰冷的符号,张玉甚至连尸体都没有留下。

还有更多的普通士兵,连死亡的时间、地点都无法确定,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血,已经流得不少了,人,还会死得更多。昨天,还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还有对生活的憧憬,今天,就会是一具冰冷的尸体,带着对世界的眷恋,带着对生命的无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亲人的痛哭,朋友的悲伤,都与他无关了。

无数战士的鲜血,染红了领导者的战袍。朱棣这个战争的始作俑者,内心不管如何强大,总得有一些不安。那些人的死,都是因为自己发动的这场战争。因为他们选择了效忠他,但他却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

自己本来就是死过一次的人,现在每活一天都是白赚,你又有什么好怕的?可是,那数万死去的将士,他们的灵魂不得安生,那些活着的部下,一个个担惊受怕,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不知道如何解脱。

不,不能这样,我要终结战争,我不需要不断流血,我需要一击致命,我需要做最后的清算。

就在这时候,探报送来了一个绝密情报,朱棣看了之后放声大笑,他立即把道衍和主要将领召来,商量对策。

原来,朝廷军队主力已经被抽调到了山东河北,而首都南京,兵力空虚!

道衍就是那样,平时话不多,一说一个准。他用一种斩钉截铁的口吻告诉朱棣:“别再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打了,发兵直接快速挺进京城。京城防守力量单薄,一定能拿下。”

当然,这个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不是万能的。其实,拿下首都真的那么重要吗?

首都是南京,但也可以是别的地方,皇帝在哪里,哪里就可以是首都。你占领了首都,但如果皇帝跑了,你占领的首都,也只是一座普通城市而已。

公元1127年,女真人建立的金占领了宋朝的首都开封,俘虏了两个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1214年,甚至把自己的首都也迁到了开封。但宋朝并没有灭亡,只是迁都到临安(临时安放的首都),并且在109年之后,联合蒙古,又消灭了金朝。

明占领了元朝首都大都,元朝同样没有马上灭亡,只是汉人把它们称为北元,只不过把首都放在了上都。

占领首都,有时候反而是包袱,反而能加速自己的灭亡。

唐朝时的农民起义首领黄巢,在占领长安之前,势力倒是很大,把大唐帝国搞得不得安宁。公元881年初占领长安,倒成了他衰落的开始,他两次占领长安,都被唐朝政府借兵反扑,最后把老本输了个精光,三年以后在狼虎谷自杀。后来的李自成,走了一条何等相似的路线,当然,朱棣并不知道李自成的故事。

朱棣,你就是打下了首都,朱允炆真的会束手就擒吗?

如果他退守凤阳或者其他城市,向全国下诏勤王,那你又如何应对?

一个济南你三个月没打下来,是因为有铁铉,面对城防远远强过济南的南京,你有把握多长时间拿下?如果你被阻在城下,各地勤王兵马赶到,与城内兵马里外合围,前后包夹,你又如何抵挡?你能逃脱得了吗?你的后路又在哪里呢?

孤军深入南京,北平必定防守薄弱,当年李景隆做不到的事情,别人未必做不到。如果北平失守,南京又拿不下来,进无可进,退无可退,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些问题如何应对?

但是,占领首都,确实能改变尴尬处境,提升燕军的士气,说得难听点,如果占领了南京,他就有了称帝的本钱。

“频年用兵,何时已平?要当临江一决,不复返顾矣。”

朱棣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即使是赌博,他也必须赌一次。而且是押上自己全部的赌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