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 大胜山海关(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多尔衮不肯直接与李自成的农民军交战,担忧清军损失太大。在战前军事会议上,多尔衮喧宾夺主,指挥吴三桂,命令他率领自己所部为前锋,率先出战,与农民军力拼。吴三桂本来是想让清军和农民军打,现在多尔衮这个鬼狐狸,却让他在前头拼命,他恳求辩解:“我部昨天和闯贼打一天,已经拼得筋疲力尽。”多尔衮铁面无情:“闯贼兵马也是打拼一天了。”

在自己屋檐下,却要向别人低头,吴三桂在这时候不禁恨怨地想:“不如归顺李自成,合伙杀女真鞑子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吴三桂黯然长叹,翻身上马,满腔怨愤,率领自己的疲惫之旅,出了山海关,去找李自成算账。吴三桂不敢回头看,铜墙铁壁的山海关,就这样被清军占领了,他满怀遗憾,恨啊,恨自己,恨李自成,恨多尔衮,苍天待自己不公!

多尔衮清楚吴三桂的内心所想,所以更要消耗他的实力,把他半推半就的投降捣实,成为实打实的投降。多尔衮躲闪在城头,悄悄观察吴三桂与李自成的交战情形,察看李自成农民军的强弱,待他们双方两败俱伤、精疲力竭时,自己再派清军发起突然攻击,一举左右战局,以十拿九稳的胜利,坐收渔翁之利。

闯王李自成迎着朝阳,立在北山上,指挥大军进行新一天的攻击。自从率民众起义反抗明朝暴政以来,李自成身经百战,有丰富的对阵经验,但由于对吴三桂屡抱幻想,致使战机一失再失,加之谍报不灵,直到此时他仍然不知道清军已经进入山海关城,清吴联军即将对农民军带来灭顶之灾。李自成带领大将军刘宗敏和军师宋献策等人,信心满满地登上将军台,观察敌阵。山海关地势险要,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故而,李自成想引诱吴三桂的军队出关城来,进行野战,一举歼灭。

李自成改变前一天的作战方式,停止强行攻城,命令十万大军从南至北,沿石河西岸一字摆开,北依山峦,南达海边,横亘如城墙,列阵以待。

多尔衮看到李自成如此布阵,乐得一阵冷笑,这样的话,农民军就变得处处都是薄弱环节。如若集中兵力,重点攻击一处,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李自成必败,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的胜利了。自从父汗起兵,统一女真,反抗大明以来,讲究的一条最重要的军事征战原则就是,集中兵力,避免分散,才能形成力量强大的铁拳,“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多尔衮立即派人去通知吴三桂:“我军可向海边对仗贼兵阵尾,三桂兵分列右翼攻击山畔。”这是多尔衮以两支大军对李自成的农民军进行掐头去尾,避开同农民军兵力最强的中部作战的策略。多尔衮之所以选择让清军以南石河口一带为突破农民军的战场,一是因为这里离李自成的中军大帐最远,敌军力量薄弱;二是因为海边乃平坦开阔地带,便于发挥清军骑兵跃马扬刀射箭的特长。

吴三桂只好照多尔衮命令,率领自己的部队打先锋,放弃牢固的坚城,出关来与李自成在野外拼杀,完全是为了配合清军擅长野战的优势。吴三桂知道多尔衮是让自己卖命,与李自成拼命,他那边则保存实力,事已至此,吴三桂只有一再退让,任凭多尔衮摆布。他给多尔衮写第一封求援信时,可不是这么想的,那时设计得挺美的。如今,自己却被多尔衮拿捏在手里,还只能忍气吞声,吴三桂挥刀命令部卒冲锋,给我狠狠杀,拿李自成出气。好在吴三桂敢如此拼血本,是因为背后有清朝大军在撑腰,多尔衮那个兔崽子正在城头偷看呢,让他看看我关宁铁骑不是吃素的,一旦我真撑不住时,他一定会出手的,他总不会看着我失败吧?他总不会看着我把本钱拼完吧?

多尔衮真不怕吴三桂把军队全部拼光,那样反倒解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如果李自成和吴三桂同归于尽,那真是上上大吉。但是,多尔衮非常清醒,他知道:“李自成一定会败,但追杀他时,还需要吴三桂出力。”这时候,多尔衮已经有了让汉人军队攻击汉人军队,为清朝打天下的想法。他深知女真人口太少,中原太大,汉人太多,在辽东,他要以八旗军队为主力。但在中原,八旗军队要变成督战队,压住阵脚,让汉人去打汉人。

吴三桂在龙王庙周围同农民军干上了,他心里十分明白,成败在此一举,背后有清军压阵,他信心倍增,身先士卒,拼杀一气,却被亲兵卫队给阻挡了回来。他们劝他不要太靠前,主将在,旗帜就在,士卒们才有主心骨,军队就不会散。

李自成胁迫大明崇祯帝的太子朱慈烺等人,一同立马观战:吴三桂的军队生龙活虎,左冲右杀,农民军人数多,逐渐包围了吴军,催战鼓、喊杀声传到天边外。吴三桂率军拼命死战,但农民军将他们层层包围,前仆后继,步步收紧。吴三桂军向左突围,李自成的令旗向左指,农民军在左迎击;吴三桂军向右冲击,李自成的令旗便向右挥,农民军在右堵截,使吴三桂感觉淹没在了人海里,拼命杀退一批贼兵,必然会有几拨贼兵围堵过来,前无生路。“阵数十交,围开复合。”吴三桂军虽然越战越勇,但陷于重围之中,多次突围都未取得成功,不禁心力交瘁。他一直留心等待清军的战马嘶鸣,但只听见炮声如雷,只看见箭矢如雨,吴三桂一边恨骂多尔衮,一边指挥军队拼死支撑。连续苦战大半天,吴三桂都想带兵逃走,不玩了,让李自成和多尔衮打吧。然而,吴三桂军被李自成军紧紧包围,想逃跑也跑不了。

正午已过,吴三桂和将士们又渴又饿,拼杀时间太长,手臂颤抖,几乎握不住刀枪了。吴三桂看到自己的部卒伤亡大半,再战下去,将面临全军被歼灭的危险。清军仍然不见动静,吴三桂从早上出关作战,就知道自己被多尔衮耍了,但没有想到多尔衮的心肠如此狠毒,这是要让自己这边的将士全部战死啊!吴三桂血浸战袍,仰天咒骂:“多尔衮,你这个狗娘养的小人!我和将士们死后变成厉鬼也要找你报仇!”然而,在炮火声与喊杀声中,他的叫骂,非常微小,被风吹散了,被人海淹没了。

其实,多尔衮一直冷冷地站在城头,隐身在垛口边,早就隐隐约约听到吴三桂对他的咒骂了。这世间,骂人,是没有用的。他不在乎吴三桂骂他,只在乎李自成的军队何时溃散,只要李自成的军队一乱,他就派出八旗劲旅收拾残局。然而,激战半天后,李自成的军队没有溃散,多尔衮看出吴三桂已经拼了老命,他也看出来了,如果不是因为有自己在背后的城内,吴三桂应该早就泄气撑不下去了。

多尔衮一直盯着,八旗将士们在焦急地等待着,都按捺不住想冲出去,但面对摄政王的铁令,谁也不敢违反军纪。山海关长城是南北纵向,日头从东方绕过正南的海面,斜到长城西侧了。多尔衮看透了,吴三桂无法把李自成的军队冲散,但是,他又看到,李自成军队的重心在向北偏移,精锐主力几乎全去包围吴三桂了,南面大海边,只有松松垮垮的少数军卒和一些做饭的火头军。多尔衮明白,自己必须出马了,否则,吴三桂说不准破罐子破摔,一赌气,放下刀枪投降李自成。

多尔衮一脸杀气,命令阿济格和多铎率领兵马:“冲!”

进攻的号角谇亮凄厉,响彻天地。吊桥放下,城门大开,养精蓄锐的八旗劲旅,幻幻叫喊,像龙卷风一样,烟尘滚滚地向南面大海边那个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李自成军最薄弱的阵线扑去。柿子捡软的捏,既能杀伤敌人,自己还不费力,没有太多损失。

清军出兵了,人喊马叫。吴三桂在麻木的血战中,也听到,因为他一直留神倾听。吴三桂带兵打仗多年,他知道:“清军此时出场,赢定了。闯贼兵马的体力消耗殆尽,而且多是步兵,根本不是清军骑兵的对手。虽然清军扑向的是大海边,但对山底下的自己,也是极大的援手。李自成的大军已经从早上的一字长蛇,变成了现在的蝌蚪,贼兵都压迫到北山这边了,南面海边形同虚设。一旦南边的贼兵被杀光,就会对中部的贼兵造成心理恐慌,只要有一个人、一匹马转身而逃,就会如同洪水决堤,从小漏洞变成大溃口,谁也拦不住了。哈哈,李自成,闯贼,你的好日子到头了,你的部队都是乌合之众,胜则聚,如沙筑城堡;败则散,一盘散沙。闯贼的死期不远了。哈哈哈,多尔衮啊,你真沉得住气,拿捏得好火候,一直把我熬到快倒下了,你才站出来。”吴三桂一时来了精神,抖擞力气,挥刀冲杀,剩余的亲兵卫队急忙奋不顾身地追随保护他。

多尔衮看到阿济格和多铎统率八旗勇士,万马奔腾,如同海啸扑上岸去,不可阻挡。战场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农民军遭到清军的突然攻击,一时处于清军和吴兵的里外夹击之中。

李自成看到,突然杀出来一支铺天盖地的勇猛骑兵,如风卷残云一般,马群冲到的地方,自己的步兵就看不到了,被潮水淹没了。他愣住了:“怎么回事,这是哪里来的兵马,我明明就要胜利了,吴三桂已经挺不住了,为什么啊?”

刘宗敏一马当先,率领精锐骑兵,风驰电掣,与清军马头相撞,刀剑互砍。刘宗敏果然是大英雄,杀入阵中,一口气砍死了四五个清军。他的亲兵卫队都是百里挑一,个个是勇士,叱咤挥刀,迎击清军。吴三桂手下的军校里有人认识刘宗敏,大声呼喊:“这是闯贼手下的大将刘宗敏,不可放他走了!杀啊!”立时,清军铁骑都向刘宗敏包抄过来,刀马未到,箭雨呼啸,刘宗敏连中两箭,栽下马来。他身边的亲兵也纷纷伤亡落马,其他亲兵拼死相救,在乱军中,把刘宗敏扶上马背,杀开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向西飞奔,逃离了战场。

农民军虽然不畏强敌,奋勇拼杀,但毕竟已经和吴三桂军激战大半天了,伤亡甚重,精气耗损,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养精蓄锐的清军与吴三桂军,见农民军大将刘宗敏受伤逃走,军心一时愈加振奋,越战越勇,全力冲杀。很快,战场上便积尸遍野,血流成河。农民军及运粮民夫被追逐到海边,大部分被斩杀,亦有投海溺死者,犹如松锦大战重演,海水血污,尸体漂满大海波涛间。

很多时候,两军对阵,天气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会严重影响战局走向。清军出战后,一股巨大的狂风,忽然平地而起,烟尘旋转,从东北向西南咆哮,飞沙走石。李自成的军队面向东方攻击,这风暴就是摔打农民军的,风卷黄沙,像恶龙扑来,帮助了清军和吴三桂。农民军被风沙迷了眼,只能胡乱挥舞马枪,军心顿乱。

李自成骑马立于高岗,看到刘宗敏受伤败走,风暴袭军,急令预备队火速驰援。他身边有一僧人,指点着清军骑兵,说:“此非吴兵,必东兵也。”李自成这才明白,原来是清军来了,怪不得吴三桂不肯投降,原来他早与外番勾结,联手合兵,共同对付自己。吴三桂军卒都用白布斜束项背,有的用裹脚布代替白布,刚看到时还以为是在给崇祯皇帝戴孝呢,闹了半天是给清军看的,用来分辨哪个是吴军,哪个是农民军。李自成勃然大怒,气得都想跟清军拼命,一路胜利进军到此,让他信心满满,谁来都不怕。此时,僧人又惶恐地多说了一句:“宜急避之。”

李自成立马感觉一盆冷水兜头浇下,顿时冷静了,回过神了,再一细看,清军攻势正猛,如同刀锋破竹,料难以扭转大局了。他还看到清军奋勇争先,奔着自己站立的将军台杀来,军旗和主帅在这里,敌兵是想擒贼先擒王,清军强弓射来的长箭已经落于马前,箭头扎进土里,箭尾还在颤抖。自己这边,最能打的刘宗敏已经败阵,李自成慌乱了,大喊一声:“撤!”他首先执行了自己的命令,一勒缰绳,拨转马头,朝西边京城方向逃走,“闯”字帅旗掩卷着,紧紧追随着他。

多尔衮看到李自成的帅旗逃跑了,心花怒放,跪在山海关城头,由衷地感恩上苍。“父汗和皇兄两朝都无法撼动的宁远和山海关,如今踩在我脚下了。”他清楚此战之功,可比父汗的萨尔浒立国之战,可比皇兄绞杀明军主力的松锦大捷。山海关大胜,让中原门户从此洞开,剑指华夏,倚马可待。

李自成南征北战,摧枯拉朽,把近三百年国运的大明朝埋葬了。但是,他在山海关遇到了多尔衮,栽在了多尔衮手里。

第二天,李自成率残部退至永平,不知道他是咋想的,仍然再次派遣明朝降官王则尧赴吴三桂军营招降。吴三桂现在已不敢全权处理此事,把王则尧恭恭敬敬地转交多尔衮,让摄政王看着办。多尔衮冲吴三桂点头微笑,比较满意,喝令处斩王则尧。王则尧吓得委屈地大喊大叫:“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可是多尔衮不是君子,不遵守君子之道。

李自成以牙还牙,在永平范家店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斩首示众。吴襄死前,又是害怕,又是骄傲,既恨骂儿子是不孝逆子,又赞儿子是真枭雄!

李自成继续西撤,比来山海关的时候快多了。二十六日,逃回北京。出征时,李自成号称十万兵马,回来时仅剩三万。进攻时,从北京到山海关走了八天,败退时走了四天。如果李自成进攻山海关时,以四天的时间急行军到达,那么,等多尔衮率领清军赶到时,只能望城兴叹,八旗兵马根本攻克不了“天下第一关”。

多尔衮招降吴三桂,大败李自成,越过山海关,向北京进发,下一个目标就是京城。

从此以后,多尔衮基本以决策者而非阵前指挥官的身份指挥清军进军中原。山海关大战,是多尔衮军功方面的巅峰。

山海关之胜,意义深远,实现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积年夙愿,让清王朝入主中原变为可能,同时又巩固了多尔衮的摄政地位,使得他独揽朝政、碾压皇权,华夏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