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及常见问题(第1页)
第二节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及常见问题
——与你探究人格的奥秘
小王,女,大一学生。出生于一个小山村,自幼家境贫寒,性格内向,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大一开始就参加学习委员的竞选,结果落选,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习成绩不再突出。身边很多同学交游广阔,见多识广,各方面能力素质突出,小王突然发现自己一无是处,感到巨大压力。她渐渐变得十分敏感,越来越在意身边人对自己的态度,每时每刻都在注意别人是否对自己有嘲讽的语言。同学的一句话、一个玩笑、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都会刺激到她敏感的神经,让她受到伤害。每天都神经高度紧张,疑神疑鬼,对周围人充满敌意,最后发展到了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心情忧郁、注意力不集中,只好休学回家。
小王自幼家境贫困,性格内向,但由于学习成绩一直优异,这一突出的表现掩盖了她内心深处的自卑。到了大学,学业不再突出,在广阔的大学舞台上,却没有任何可以施展的空间,于是深深的自卑感袭来,她变得敏感猜疑和敌对。最后,招架不住,正常的大学生活都难以为继。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在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中,由于相似的生理成熟、外部环境和内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个体间的人格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共性的特点。一般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能正确认知自我。大学生基本上能够自我认可和接纳,能接受一切属于自我的东西,不再简单地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自我控制的独立性也显著增强,“我的地盘我做主”是其内心愿望写照,自我控制的水平明显提高,但伴随着“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种种矛盾逐渐出现,大学生也深受困扰。
其次,情感饱满适度。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细腻深刻、丰富多彩,情绪的稳定性与波动性、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再次,智能结构健全合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和想象力,各种认知能力能够有机结合并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智力的核心成分,思维品质不断提高,达到了最佳水平。辩证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迅速发展,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
最后,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大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思维活跃不僵化,行为开放不拘束,敢于开拓进取,他们的活力、智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从而增强了社会驾驭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了心理和能力上的准备。有不少大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校园,而是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或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弄潮儿,与时代社会紧密相连。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偏差
(一)自我中心
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把关注的重心投向自我,比较容易出现自我中心的倾向。自我中心是个体心理上产生的一种不正常的优越感,容易肯定自己,否定他人。自我中心的人凡事从自我出发,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处处期待别人首先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只关心自己,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为人处世中总认为自己对、别人错,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因而不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多不和谐,行为做事很难得到他人的帮助。
自我中心的同学常会有以下不合理的观念:①我属于我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别人管不着;②我比别人优秀,他们都该听我的;③别人都应该喜欢我;④我怎么会做错什么呢?有问题的是其他人。
克服自我中心的对策有2条。
一是,换位思考,建立正确合理的观念。比如,树立“我有权做我喜欢的事情,别人也同样可以做他喜欢的事情,不必事事干预他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别人可以不喜欢我”“人和人是平等的,我跟别人都一样”等观念,用这样的观念来代替前面不合理的观念。
二是,恰当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回忆人际关系中成功和失败的地方,探寻背后的原因;进行相关的人格心理测验,增进自我了解;征求家人、朋友和同学的评价等。通过这样的途径,做到正确认识自我,既不妄自菲薄、自怨自艾,也不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二)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的大学生对自己持过高的要求,期望自己完美无缺。他们不能容忍自己“不完美”的表现,对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过分看重,甚至把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看成是自己“不完美”的表现,总对自己不满意。经常体验到挫败感,从而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和自信心。他们对自我十分苛刻,只接受自己理想中的“完美”自我,不肯接纳现实中平凡的或有缺点的自我,造成适应困难。
追求完美者常会有以下表现:①“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最好”,这是完美主义者典型的口头禅;②设立很高的或者不可能达到的标准,经常对自己或他人感到不满,经常挑剔自己和他人的表现;③过于苛求,脑子里总是不停地想,某件事如果换另一种方式、另一种做法,也许结果会更加理想;④对于感兴趣和认为应该做的事,总是全力以赴,但因担心不能把任务做到尽善尽美,宁可将完成时间一拖再拖,导致拖延症。
克服完美主义的对策有3个。
首先,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人既不会事事行,也不会事事不行;一事行不说明事事行,一事不行也不说明事事不行。应该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同时,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宽容待之。
其次,设置合理的目标。树立合理的自我评价,容许在某些对自己而言比较重要的事情上努力追求,但不必强求所有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且不能过于苛求他人;设定理智的、可达到的目标,避免目标过高造成心理障碍,造成犹豫不决和拖延现象。
最后,培养一些无须追求完美的爱好。在学习、工作之余,至少寻找一两样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对这种兴趣爱好抱着游戏的心态,抛弃竞争意识,放弃表现“好”或“坏”的评判,“为游戏而游戏”是完美主义者最好的放松。
(三)偏执
偏执的人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总认为自己的见解比别人出色,轻易否定别人。听不得别人相反的意见,不理解别人的好心善意,独断专行,妄自尊大,容易失去友情,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偏执的大学生会有2个典型表现。其一,自我评价过高,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不易被说服,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在事实面前仍强词夺理或推诿。在人际交往中,认为自己一贯正确,喜欢挑人家的缺点和毛病,不大愿意承认别人的成绩,经常和他人发生冲突。其二,极度敏感,对人不信任,常把别人的好意或中性态度理解为恶意,总以为别人和自己过不去,不相信他人的真心实意,时刻戴着“警惕”的眼镜发现“可疑的痕迹”,经常怀疑朋友的忠诚,处处提防他人,因此经常造成误会。
克服偏执的对策有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