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未明(第1页)
在螺壳,成功的喜悦是短暂的,基地如同上紧发条的精密仪器,立刻投入下一阶段工作。第一次成功的共振实验,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更复杂难题的大门。
周潮生的出发悄无声息,却牵动着核心团队的心。她将乘坐特制的“渊鲸号”深潜器,前往马里亚纳海沟最神秘的“海渊之眼”——一个因“月疏”引发的引力异常而新出现的、汇聚了全球海洋潜意识乱流的巨大涡流区。
临行前,她在装备检查室遇到了林渡舟。
“这个给你。”林渡舟递过来一个巴掌大小的银色六面体,“我和沧月用意识谐波‘浸润’过的共振石。如果……如果你在下面感到意识被拉扯得太厉害,握住它,或许能帮你稳定心神。”周潮生接过这带着微温的奇异造物,她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与蓝色风信子同源的沉静力量。“谢谢。”她郑重地将其放入贴身口袋,“我会把大海最古老的记忆带回来。”
“渊鲸号”如同一滴深蓝色的泪珠,悄无声息地滑入墨色的海面。下潜过程是漫长的寂静。周潮生调整着呼吸,她的天性让她能更好地与这片浩瀚的未知融为一体。深潜器外壳上模拟的深海生物发光纹路,是她在无尽黑暗中的唯一陪伴。
然而,随着深度逼近一万米,接近“海渊之眼”边缘,情况陡然剧变。
不再是寂静,而是无穷无尽的、来自亘古的“声音”开始冲击她的意识。不同于耳朵听到的,那是直接作用于灵魂的、亿万年来海洋生物的生死繁衍、大陆板块的碰撞分离、冰期与间冰期的轮回更迭……这些庞大而混乱的信息碎片,形成了恐怖的精神乱流,试图将她的自我意识撕碎、同化。
她感到头晕目眩,仿佛要被这片意识的海洋吞噬。就在这时,贴身口袋里的共振石传来一阵清晰的、稳定的暖意,仿佛林渡舟和沧月的手正紧紧握住她。同时,她佩戴的神经交互头盔开始运作,将基地里同事们专注的、支持的精神状态,化为微弱却坚定的背景频率,为她提供着“锚点”。
她稳住心神,将全部意识聚焦,如同最老练的渔女在惊涛骇浪中感知鱼群的动向。在这片意识的暴风眼中,她“看”不到具体形象,却能感知到无数闪烁的“光斑”——它们大小不一,如同沉入深海的破碎星辰,散发着或明或暗的辉光。
这些就是潜意识碎片。它们并非实体,却在她的感知中呈现出一种介于晶体与流体之间的形态,内部有星云般的涡旋在缓缓转动。她需要避开那些散发着混乱、狂躁气息的暗色碎片,专门寻找那些光芒稳定、色泽纯净,尤其是带着一种“亘古潮汐韵律”的碎片。
这个过程极其凶险。她的意识如同触手,轻轻缠绕住一块选中的碎片时,巨大的信息流便会瞬间冲击而来——可能是某种早已灭绝的巨兽的恐惧,可能是海底火山喷发时的炽热与轰鸣。她必须在一瞬间完成“感知-辨析-剥离-收纳”的全过程,将碎片核心那点纯净的“星辉”小心翼翼地引入“渊鲸号”特制的意识稳定容器中,而将那些附着其上的狂暴情绪“杂质”果断摒弃。
她之所以如此执着于寻找带有“潮汐韵律”的碎片,是因为一个大胆的假设:月球引力驱动着地球的潮汐,数十亿年来,海洋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脉动,都深深烙印着月球的印记。因此,这些最古老的海洋记忆中,必然也封存着与月球自身引力波动同源的核心信息。找到它们,就等于找到了解读月球“心跳”的密码,能为“月桥”提供一个基于共同历史的、坚实的情感与物理双重纽带。
就在周潮生与深海搏斗的同时,螺壳基地内部,另一场硬仗刚刚告一段落。
谢寻葻带领的技术团队,经过连续三十六小时不眠不休的奋战,终于完成了对“静默灯塔”——那个位于月球正面、用于向地球反射关键量子信号的基地关键设施——的能源模块的初步修复和加固。此刻,她正站在巨大的环形控制台中央,指挥着最后的系统联调。
“负责向主发射阵列输送能量的三号能量导管,接口耦合率已提升至92%,稳定在安全运行阈值之上。”
“备用神经接口阵列,自检通过,随时可以接管。”
“主控AI‘织女星’,正在重新校准所有引力传感器……”
她的声音通过骨传导耳机在工程频道里响起,平稳得不带一丝波澜,但微微泛红的眼白和工装上更深的油污痕迹,诉说着之前的艰辛。团队成员都像她一样脸上混合着疲惫与亢奋。没有华丽的言辞,只有对每个数据、每个接口的极致专注。
“谢工,外部网络侦测到多个不明信号在基地外围徘徊,疑似归墟的侦察单元。”负责外部警戒的队员石山报告道。她身形高壮,留着极短的板寸,眼神锐利如鹰。
谢寻葻头也没抬,手指在全息界面上快速划过,调出基地防御系统的三维模型:“启动‘镜面’协议,用我们刚才修复灵轨时产生的冗余能量波动,制造虚假信号,把他们引到B7区废弃的采矿带去。”
“是!”
指令被迅速执行。她不仅是月球专家,更是基地不可或缺的工程脊梁。
就在基地为“静默灯塔”的修复和“渊鲸号”的初步成功而稍感振奋时,指挥中心里,俞惊澜对着刚刚接收到的深海数据,发出了第一声疑虑的低呼。她同沐染桐一齐盯着刚刚由“渊鲸号”传回的第一批经过初步净化的“潜意识碎片”数据,眉头紧锁。
“不对劲……”俞惊澜喃喃道,她将几段最关键的数据流并排投射在空气中,“这些碎片里蕴含的‘生命图谱’信息,其底层编码规则……与我们现在已知的碳基生命DNA双螺旋结构,存在无法解释的、根本性的差异!”
前瞻风险预估能力超强的沐染桐的脸色也变得极其凝重:“如果我们冒然将这些‘异质’数据融入月桥模型,很可能不是加固,而是引发整个系统的逻辑崩溃。”
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刚刚因灵轨修复而升温的士气上。来自深海的支持,似乎变成了一枚无法使用的、甚至可能引爆的炸弹。
一直沉默旁听的岑曙开口,声音依旧沉稳:“惊澜,沐工,暂停数据融合进程。重新分析这些碎片的‘上下文’,寻找任何可能被我们忽略的关联信息。我们需要理解,而不仅仅是使用。”
就在这时,林渡舟的休息舱内,她正通过与沧月的深层连接,试图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些碎片。她将自己沉浸在那古老而陌生的波动中,不去强行解析,而是去感受。
突然,一段极其模糊、破碎的画面在她意识中闪过:
……并非蔚蓝的海洋,而是一片弥漫着星尘的、炽热的原始汤……巨大的、难以名状的阴影在星云间游弋……一种与引力截然不同的、更古老的“联结”方式……
“这不是错误……”沧月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震动,“这是……更早的‘版本’。”
林渡舟猛地睁开眼睛,一个大胆的猜想浮现在脑海:“这些碎片记录的,可能不是地球生命的历史……或者说,不完全是!它们可能包含着月球,甚至更古老的、地球尚未成型时期,这片星域的生命信息!”
如果这个猜想成立,那么这些碎片的价值将无法估量。它们或许能揭示月地系统更本质的联结,为“月桥”提供一个超越现有物理模型的全新理论基础。
深夜,归墟前哨站。苏芮看着主控屏幕上那条被成功诱导至B7废弃矿区的侦察单元传回的、毫无价值的混乱数据,嘴角泛起一丝冰冷的自嘲。她知道这是谢寻葻的手笔,干净利落,不留痕迹。她的“上级”再次出现,语气带着不满:“你的效率低下,苏芮女士。‘织网者’似乎并未因数据泄露而停滞。”苏芮垂下眼睑,掩饰住眼中的复杂情绪:“他们在进化……用了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
“那就找到它,理解它,然后……摧毁它。”虚拟形象冷冰冰地下令,“否则,你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很明显,归墟并没有因为对手的加入而心生感激,反而认为来了位很好剥削的女性。甚至还会先入为主去质疑她加入的诚意。压力席卷而来,裹挟着苏芮对心。其中除了被驱策的烦躁,还隐隐生出了一丝别的什么——是好奇,是不甘,或许……还有一丝不愿承认的,对那个她背叛了的团队所展现出的韧性的……忌惮?
林渡舟将她的新猜想告知了岑曙和沐染桐。众人决定,在彻底理解这些“星尘烙印”之前,暂停将其直接用于月桥,转而开启一个新的研究分支。
周潮生驾驶着“渊鲸号”开始返航,带着满舱的谜团与希望。
谢寻葻则带着她的团队,开始规划对灵轨系统的下一次升级,以应对归墟可能到来的、更直接的反扑。
每个人都行走在各自的刀锋上,深海的黑暗,技术的壁垒,数据的迷阵,外部的威胁……但没有人退缩。因为她们知道,自己并非孤岛,她们的工作,正如同散落的星尘,终将被织入同一张拯救一切的网中。长夜未明,但每一点坚持,都是刺破黑暗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