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第2页)
33。〔德〕马丁·海德格尔:《同一与差异》,孙周兴、陈小文、余明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4。〔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孙周兴编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35。孙周兴编:《海德格尔文集》(上册),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36。〔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7。〔法〕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城、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38。〔法〕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城、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39。〔法〕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40。〔法〕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41。〔法〕米歇尔·福柯:《性史》,姬旭升译,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42。〔法〕米歇尔·福柯:《必须保卫社会》,钱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3。〔法〕米歇尔·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4。〔法〕德里达:《书写与差异》,张宁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45。〔法〕德里达:《论文字学》,汪堂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46。〔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郭官义、李黎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47。〔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8。〔德〕哈贝马斯:《包容他者》,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9。〔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方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50。〔德〕乌尔里希·贝克:《全球化时代的权力与反权力》,蒋仁祥、胡颐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1。〔美〕乔万里·阿瑞吉等:《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王宇洁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52。〔美〕麦克尔·哈特、〔意〕安东尼奥·奈格尔:《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杨建国、范一亭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53。〔德〕克劳斯·黑尔德:《世界现象学》,倪梁康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54。〔法〕萨特:《自我的超越性——一种现象学描述初探》,杜小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5。〔美〕凯利·詹姆斯·克拉克:《重返理性》,唐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6。〔法〕阿兰·图海纳:《我们能否共同生存——既彼此平等又互有差异》,狄玉明、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7。〔英〕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司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8。〔美〕J。M。布劳特:《殖民者的世界模式——地理传播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史观》,谭荣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9。〔美〕朱迪斯·巴特勒、〔英〕欧内斯特·拉克劳、〔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偶然性、霸权和普遍性》,胡大平、高信奇、蒋桂琴、童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60。〔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61。〔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主编:《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62。〔德〕哈拉尔德·米勒:《文明的共存——对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批判》,郦红、那滨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63。〔德〕迪特·森格哈斯:《文明内部的冲突与世界秩序》,张文武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64。〔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苏长和、信强、何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5。〔美〕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6。〔美〕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郭建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