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殖民心态
张其学著其他已完结
本书是从主体性角度解读文化殖民的,文化殖民与主体性的关系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文化殖民与主体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西方的“自我主体”、“权力主体”、“身份主体”等方面。“自我主体”是文化殖民的逻辑起点,之所以有文化殖民是由于自我与他者二分的逻辑前提;而文化殖民能够得以实施是因为西方是“权力主体”,“权力主体”是文化殖民的动力和源泉;“身份主体”是文化殖民与非殖民化争夺的主要领域。
最新章节:后记
更新时间:2025-11-26 16:02:26
- 后记
- 参考文献
- 三对话本身就是意义
- 二从二分思维到间性思维构建平衡的文化生态
- 一无法消解的主体性模拟杂交中的东方文化主体意识自觉
- 第五章 反文化殖民中的主体性重建 充满希望的乌托邦
- 四民族文化身份的本土建构 文化非殖民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 三身份认同的同一性和差异性身份的构成性和流动性
- 二文化的人种化身份的纯粹性和同质性
- 一身份与认同身份的意识形态化
- 第四章 身份主体 文化殖民与非殖民化争夺的主要领域
- 三西方知识的普遍性和主体性知识与权力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导言
- 第一章 文化殖民问题的凸现与主体性的式微
- 一文化殖民 后殖民主义的中心议题
- 二后殖民主义的崛起与主体性的式微
- 三从主体性角度解构文化殖民 后殖民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 第二章 自我主体 文化殖民的逻辑起点
- 一自我与他者的二分建构自我主体的哲学理据
- 二文化殖民中的西方中心论东方的他者性
- 三文化的时间叙事时间与他者
- 四西方自我启蒙东方他者启蒙 是拯救还是殖民
- 五自我是一个他者解构自我同一
- 第三章 权力主体 文化殖民的基础和源泉
- 一对权力的一般分析作为权力主体的西方
- 二西方表述东方表述与权力
- 三西方知识的普遍性和主体性知识与权力
- 第四章 身份主体 文化殖民与非殖民化争夺的主要领域
- 一身份与认同身份的意识形态化
- 二文化的人种化身份的纯粹性和同质性
- 三身份认同的同一性和差异性身份的构成性和流动性
- 四民族文化身份的本土建构 文化非殖民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 第五章 反文化殖民中的主体性重建 充满希望的乌托邦
- 一无法消解的主体性模拟杂交中的东方文化主体意识自觉
- 二从二分思维到间性思维构建平衡的文化生态
- 三对话本身就是意义
- 参考文献
-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