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 1 有关大学的概述(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1。3读大学的意义

究竟为何读大学?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时却不知从何说起。有人认为:“读大学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也有人认为:“读大学是为了光宗耀祖。”甚至有人觉得读大学根本没有一点用,毕业后发现和其他打工的一样,还不如卖猪肉的小贩,等等。

我国目前大学生大都处于青年时期,年龄在18~24岁,而处于这个时期的个体虽然生理上已经具备成年人的体格特征,但是心理发展还不是特别成熟。大学时期正是人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而言,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如何促使心理日趋成熟,另外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依靠和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获得就业机会,并逐步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大学在人生当中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1)人脉的拓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高中时期和大学时代的同学友情最真,因为没有那么多利益关系往来,相对单纯。

(2)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专业教育和实践锻炼逐步获取所在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3)拓展眼界。大学时期的青年,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和生活空间的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急剧延伸,逐步对外界事物感兴趣,并且对事物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开始关注许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角色及所担负的责任有了正确的认识。

(4)社交能力提升。不管是课外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还是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化解,还是恋爱追求异性,都是一种社交能力的提升和锻炼。

(5)心理发展逐步完善。即形成完善的自我概念和稳定的个性。

1。1。4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时代是其极其美好的一段人生时光,也是其自我发展的最好阶段和职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想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如何将自己培养成这样的人,就是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1。树立目标,主动学习

进入大学之后,生活环境较原来生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交往、活动范围更为宽泛,原本生活方面一味依赖父母到开始独立过集体生活,独立处理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各种问题,这时大学生一方面必须树立目标,它犹如人生的灯塔,为人们指引方向,使人们充满前进的活力,而没有目标的人生,脚步只会停滞在原地,找不到人生的定位,容易出现心猿意马、游手好闲、自暴自弃,最终导致一事无成。并且有效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我们抵制生活中外界的**和干扰,也可以促使自我方面获得成长与成熟,逐步成为一个有主见、独立的人。另一方面,大学学习也要适当转变学习态度,根据学习内容和方式等的变化,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师和他人,要善于制订学习计划,利用身边的资源,包括大学图书馆、互联网、学校各种讲座等。

2。学会做事

作为大学生不仅仅要在大学里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利用大学阶段的时光不断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学好专业知识。所谓专业知识是专门从事某行业工作所具备的知识。只有学好专业知识,通过专业教育才能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工作能力,进而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是将来立足于职场、立足于社会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对所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研究都应有较深和广泛的了解,懂得知识的转换和迁移,这是将来大学生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2)学会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软件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这大大提高了我们工作的效率。因此,作为大学生,将来要去社会各行各业工作,对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是必须掌握的工作能力之一。

(3)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书面沟通的问题,那么,要想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大学期间相关课程的学习来完成,比如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等,另外也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社团活动或者从事相关的勤工助学活动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与锻炼。

3。修炼德行

大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上大学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成为某一专业技术人才、学者、专家,同时,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陶冶自己的情操,完善人格,令自己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发展的人,有责任心的人,有仁爱之心的人,也就是一个有“德”之人。

另外,在大学阶段,我们还要不断地完善自我认知,促进自我成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我管理;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阅读

钱理群,1939年1月30日生于四川重庆,祖籍浙江杭州。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得到海内外广大学者的重视与尊重。

大学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和谐的人”

钱理群(节选)

首先,当下中国年青一代最大、最根本的问题,是生活没有目标。

我曾说过,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问题,要相信每一代人都能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并顺利地接班,上一代人没有必要过分担忧和干涉。但你们自己,却应该正视自己的问题。

当下中国年青一代最大、最根本的问题,是生活没有目标。你们在中学阶段,似乎是有明确的目标的,就是要考上大学;现在,你们如愿以偿地成了大学生,在最初的兴奋过去以后,就产生了失去目标的迷茫。当然,有人又会给自己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例如出国留学、考研究生,等等,但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为所谓“生活目标”,本质上是一个“信仰”的问题。在大学期间,确实需要为自己的信仰奠定基础,以确立一生发展的目标和动力,也即寻找安身立命之处。这才是大学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大学最基本的任务。

其次,自由地读书,自由地思考。

在大学阶段,应该如何去为确立自己的信仰做准备,奠定基础呢?我通常的建议有二。就是要“自由地读书,自由地思考”,这是大学得天独厚之处,也是大学生应该紧紧抓住不放的,所要做的两件大事。信仰,不是冥思苦想出来的,而应该建立在人类文明的精神资源的广泛吸取基础之上。大学阶段的自由读书也应该有两方面,一面是古今中外的基本经典的精读,那里集中了我们民族与人类文明的精华,要尽可能读熟读透,数量则不必太多;另一面则是尽可能广博地泛读,如鲁迅所说,要特别读专业外的书,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读多了自然触类旁通。自由阅读之外,还要自由思考,不要先入之见,不要迷信任何权威,要不拘一格,不受羁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对一切都要提出“为什么”、“对不对”,并且随时写下自己的思考、心得、发挥和疑问。如此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必有收获。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必然发现和你“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大师,就可以集中精力,读其全部作品,并进行一定程度的专门研究,以作为你一生治学和做人的基本精神支柱。大学期间除读书之外,还要适当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最好利用假期到社会底层,特别是到农村去志愿服务,这对你了解中国国情民意,大有好处,这也是为学、做人的基本功。有了这两个基本功,你的一生就有了“底”,也就不会枉费大学时光了。

再次,今天的中国需要大讲精神超越物质的梦话。

据说当下中国校园里的讲座,和我所熟悉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大不相同。那时候演讲、讨论的,都是关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时代重大问题以及人生选择这一类的大话题。但现在这些话题都不合时宜了,一切都“与时俱进”了。“如何就业,怎样攻关”,就成了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太严肃的、理想的演讲,已经没有听众了。

我相信这样的说法,我也看清了,我的演讲,不可能、也不应该面对所有的青年,只能是能够不同程度上引发共鸣的青年,大体上就是鲁迅所说的“醒着”的或希望“醒着”的,“要前进”的青年,用我的说法,就是新一代的理想主义的青年。我的每次演讲,上百人的听众中如果有三五个人听进去了,我就很满足了。

在确认了演讲对象以后,我当然还是延续八十年代的话题,言说世界、国家的大事,大问题,讲人生、理想。这些精神性话题,在八十年代是普遍关注的公共话题,再自然不过;但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新世纪,却成了不合时宜、不切实际的“梦话”了。

缺什么就应该讲什么:今天的中国正需要大讲精神,说超越于物质的梦话。而且在我看来,青年时期就是应该“做梦”,讲理想、价值、彼岸世界、终极关怀的年代,现在的年轻人的“早熟”其实是未老先衰,是一个不健全的人生,为他们补课,应该是我们这些做教师、学者的成年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资料来源:http:news。xi。edu2012-0401c_122916385。htm)

[1]乔刚,张乐敏,吴玮,宋丽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袁贵仁。人的哲学[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8:517。

[3]徐家庆。大学责任:实现大学生社会适应与社会责任的统一[J]。教育与职业,2012(33):17-19。

[4]申俊龙,史文川。大学责任与大学生成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