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頌四之五(第3页)
天命多辟音璧,設都于禹之績。歲事來辟,勿予禍適直革反,稼穡匪解音懈,叶訖力反。
賦也。多辟,諸侯也。來辟,來王也。適、謫通。○言天命諸侯各建都邑于禹所治之地,而皆以歲事來至于商,以祈王之不譴。曰:我之稼穡不敢解也,庶可以免咎矣。言荆楚既平,而諸侯畏服也。
【附錄】頌中有全篇句句是韻,如《殷武》之類,無兩句不是韻,到『稼穡匪懈』,自欠了一句。前輩分章全曉不得,某細讀,方知是欠了一句。賀孫。
【纂疏】○一說:項氏曰:「《蕩》詩曰『疾威上帝,其命多辟』,《殷武》曰『天命多辟』,說者以《蕩》為王政之僻,以《殷武》為衆國君,似非本義。辟,音僻,背也,違也。『天命多辟』,猶『天命靡諶』,皆古之常語也。《蕩》言天有禍疾,威怒之可畏,其命多背而難信,故下文云『天生烝民,其命靡諶』也。《殷武》上章既言『曰商是常』以美其祖宗之功德,次章復言天命之多背,今商之孫子,雖有禹之土地,亦不敢以常保,故以歲事來享於先君,而衆神祐之,以免於禍謫,則長得奉其稼穡,以為粢盛,而不敢解也。歲事則祝祠之,祗薦歲事也,『稼穡匪解』,即《魯頌》之『春秋匪解』也。下文『天命』、『有嚴』、『不敢怠遑』意亦同。此《板》詩言『民之多辟』,亦言民之嚮背無常,人君不可自以私意作法,當以天道牖之,則如壎箎之應,如珪璋之信,如攜取之易,而不暇於附益也。左氏洩冶之說,斷章取義,與此不同。」
天命降監下與「濫」叶,下民有嚴叶五剛反。不僭不濫,不敢怠遑。命于下國叶越逼反,封建厥福叶筆力反。
賦也。監,視。嚴,威也。僭,賞之差也。濫,刑之過也。遑,暇。封,大也。○言天命降監不在乎他,皆在民之視聽,則下民亦有嚴也。惟賞不僭,刑不濫,而不敢怠遑,則天命之以天下,而大建其福。此高宗所以受命而中興也。
【纂疏】○一說:蘇氏曰:「天使之制命于下國,而封建其所當福者。」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夀考且寧,以保我後生叶桑經反。
賦也。商邑,王都也。翼翼,整勑貌。極,表也。赫赫,顯盛也。濯濯,光明也。言高宗中興之盛如此。「夀考且寧」云者,蓋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我後生,謂後嗣子孫也。
【纂疏】孔氏曰:「靈,威靈。」李氏曰:「《書》:『嘉靖殷邦,至於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非『壽考且寧』而何?」
陟彼景山叶所旃反,松柏丸丸叶胡員反。是斷音短是遷,方斲陟角反是虔。松桷音角有梴丑連反,旅楹有閑叶胡田反,寢成孔安叶於連反。
賦也。景,山名,商所都也。丸丸,直也。遷,徒。方,正也。虔,亦截也。梴,長貌。旅,衆也。閑,閑然而大也。寢,廟中之寢也。安,所以安高宗之神也。此蓋特為百世不遷之廟,不在三昭三穆之數,既成,始祔而祭之之詩也。然此章與《閟宮》之卒章,文意畧同,未詳何謂。
【纂疏】錢氏曰:「丸丸,直也。」疊山謝氏曰:「登彼大山,而選材取松柏之易直者,斫之遷之,以繩墨取方正而斷削之,其方之斷必敬,而不敢慢也。以松為椽,間有梴然而長者,以松柏為衆,楹有閑然而大者」。《爾雅》:「桷謂之榱[21],楹謂之棁。」
《殷武》六章,三章章六句,二章章七句,一章五句。
【纂疏】濮氏曰:「嘗謂《魯頌》之非頌,孔疏已言之。而《商頌》後五篇但稱述前王功德,殊不及告祭之意,亦自與前一篇異耳。疊章非《周頌》也,而其鋪叙事實全類《大雅》諸詩,每讀而疑焉。因志於此。」
商頌五篇,十六章,一百五十四句。
[1]「盟猪」,《尚書·禹貢》豫州作「盟豬」。按豬、猪為異體字。
[2]「王」原作「享」,據《朱子語類》卷八十一改。
[3]「巾」原作「申」,據朱熹《詩集傳》卷二十改。
[4]「《益稷》」,《毛詩正義》卷二十之三作「《皋陶謨》」。按,古文尚書分《皋陶謨》後一部分為《益稷》。
[5]「東萊呂氏曰」云云,係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三十二所引王氏語,非呂氏說。
[6]「兆」原作「非」,據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三十二改。
[7]「綏」原作「安」,據四部叢刊三編本朱熹《詩集傳》改。按,《詩集傳》元十卷本、明正統、嘉靖本等均作「安」。
[8]「域」原作「國」,據嚴粲《詩緝》卷三十六改。
[9]「履」原作「里」,據朱熹《詩集傳》卷二十改。
[10]「毛氏曰」云云,據《毛詩正義》卷二十之三,實乃《鄭箋》語。又「大」上,《毛詩正義》有「之」字。「謂八州牧也」一句,或係因孔疏「八州大國,謂州牧也」之文而誤。
[11]「未」下「□」字,模糊難辨,似是「穩妥」之「妥」,然未敢必也。
[12]「員」原作「隕」,據朱熹《詩集傳》卷二十改。
[13]釋「幅隕」两句未見於嚴粲《詩緝》卷三十六,疑「嚴氏曰」三字應移至「商者」二字之上。
[14]「相土夏世」,《毛詩正義》卷二十之四作「相土居夏后之世」,且其後有「承契之業」四字。
[15]「向」下,嚴粲《詩緝》卷三十六有「未嘗去之,然」五字。當從。
[16]「著」原作「者」,據朱熹《詩集傳》卷二十改。
[17]「陀」原作「佗」,據朱熹《詩集傳》卷二十改。
[18]按《鄭箋》原文作「韋,豕韋,彭姓也。頋、昆吾,皆己姓也」。
[19]「履」原作「禮」,據朱熹《詩集傳》卷二十改。
[20]「叶」字原無,據朱熹《詩集傳》卷二十補。
[21]「桷」原作「桶」,據郝懿行《爾雅義疏·釋宫》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