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商頌四之五(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音升。龍旂十乘繩證反,大糦尺志反是承。

武王,湯號,而其後世亦以自稱也。龍旂,諸侯所建交龍之旂也。大糦,黍稷也。承,奉也。○言武丁孫子,今襲湯號者,其武無所不勝,於是諸侯無不奉黍稷以來助祭也。

【纂疏】毛氏曰[10]:「十乘者,二王後、八州大國。謂八州牧也。」○一說:曹氏曰:「所謂『武王』者,成湯耳。再言『武丁孫子』,當念其祖也。『武王靡不勝』,言湯無敵于天下也。鄭氏謂『高宗之子孫有武功、有王德於天下』者,此非所以稱繼體守文之君,況『肇域彼四海』、『殷受命咸宜』,豈所以稱武丁孫子哉?」

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叶虎洧反。

止,居。肇,開也。言王畿之内,民之所止,不過千里,而其封域則極乎四海之廣也。

四海來假音格,下同,來假祁祁。景員維河,殷受命咸宜叶牛河反,百禄是何音荷,叶如字。

假,與格同。祁祁,衆多貌。景員維河之義未詳,或曰:景,山名,商所都也,見《殷武》卒章,《春秋傳》亦曰「商湯有景亳之命」是也。員,與下篇「幅隕」義同,蓋言周也。河,大河也。言景山四周,皆大河也。何,任也,《春秋傳》作「荷」。

【纂疏】○一說:項氏曰:「『景員維河』,諸家多不通。按毛氏諸詩注文,『景』訓大也,『景山』、『景福』之類是也。『員』訓益也,『員於爾幅』是也。又按陸氏《釋文》,『河』字本作『何』,若依本訓,本文則止是『大益維何』,如『其殽維何』、『其贈維何』之類而已,不必多說也。殷之『大益維何』,問辭也。『殷受命咸宜,百祿是何』,答辭也。言天之大益殷者如此。」○愚按:此篇嚴氏釋「商之先后」以下,本注疏謂「先后,成湯也」。成湯所受天命,其後中微,所以不至危殆者,在武丁善為人孫子,有威武之王德,無不勝任,故諸侯服從,二王後、八州牧皆來助祭。「邦畿千里,維民所止」,民志定矣。「肇域彼四海」者,殷道衰,四夷來侵,至高宗然後始復以四海為境域也。如嚴說,則武湯與先后皆指成湯,武丁與武王皆指高宗。「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後」者,成湯受命之初事也。「肇域彼四海」、「四海來假」者,高宗中興,成湯所受之命不至危殆也。然後結以景亳所都,推其「受命咸宜」,宜而曰咸,以成湯、高宗並言矣。嚴氏又曰:「或以『武丁孫子』謂武丁之孫子,然子孫祀其先祖而誇言己之武德,義為未安,況武丁之後無顯王乎?」愚因是又思。曹氏以武王為湯,再言武丁之孫子當念其祖,恐亦未□[11]。蓋此詩乃頌成湯高宗之樂歌,非勉主祭時王之詩也。但「武王」只合稱湯而以稱高宗,然「高宗」既稱武丁,亦可以稱武王矣。故詳記之以備一說云。

《玄鳥》一章,二十二句。

濬哲維商,長發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絶句,《楚辭·天問》「禹降省下土方」,蓋用此語。外大國是疆,幅隕音員既長。有娀息容反方將,帝立子生商。

賦也。濬,深。哲,知。長,久也。方,四方也。外大國,遠諸侯也。幅,猶言邊幅也。隕,讀作員,謂周也。有娀,契之母家也。將,大也。○言商世世有濬哲之君,其受命之祥,發見也久矣。方禹治洪水,以外大國為中國之竟,而幅員廣大之時[12],有娀氏始大,故帝立其女之子而造商室也。蓋契於是時始為舜司徒,掌布五教於四方。而商之受命,實基於此。

【纂疏】李氏曰:「濬哲,猶《書》『濬哲文明』。」嚴氏曰:「直方言之曰幅,自其周圍言之曰隕[13]。徐。商者,一代之號。生商謂生契也。契封商,而商因以興,是生契所以生商也。」孔氏曰:「有娀,契母之姓,婦人以姓為字。」

玄王桓撥叶必烈反,受小國是達叶他悦反,受大國是達。率履不越,遂視既發叶方月反。相息亮反土烈烈,海外有截。

賦也。玄王,契也。玄者,深微之稱。或曰以玄鳥降而生也。王者,追尊之號。桓,武。撥,治。達,通也。受小國大國無所不達,言其無所不宜也。率,循。履,禮。越,過。發,應也。言契能循禮不過越,遂視其民,則既發以應之矣。相土,契之孫也。截,整齊也。至是而商益大,四方諸侯歸之,截然整齊矣。其後湯以七十里起,豈嘗中衰也與?

【纂疏】孔氏曰:「《國語》:『玄王勤商,十四世而興』,玄王為契明矣。又云『昔我先王后稷』、『我先王不窟』,韋昭注:『《商頌》亦以契為玄王,是其為王之祖,故呼王,非號王也。』」王氏曰:「達,隨所受大小,能達其道也。」孔氏曰:「契子昭明,昭明子相土。」鄭氏曰:「相土夏世[14],入為王官之伯,出長諸侯,其威武之盛烈烈然,四海之外率服截而整齊。」孔氏曰:「王肅云:『相土在夏為司馬之職,掌征伐也。』與鄭異。」

帝命不違,至于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昭假音格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

賦也。湯齊之義未詳。蘇氏曰:「至湯而王業成,與天命會也。」降,猶生也。遲遲,久也。祗,敬。式,法也。九圍,九州也。○商之先祖既有明德,天命未嘗去之,以至於湯。湯之生也,應期而降,適當其時。其聖敬又日躋升,以至昭假於天,久而不息,惟上帝是敬。故帝命之,使為法於九州也。

【纂疏】嚴氏曰:「商自契以來,天命所向[15],至湯而後與天齊,謂王業至此成,天命至此集,天人適相符合也。」○一說:李氏曰:「湯之降己則嚴而不遲,至於假天則遲遲,以此見湯惟汲汲於在我,未嘗汲汲於求天也。」

受小球音求大球,為下國綴張衛反旒音流,何音賀天之休。不競不絿音求,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禄是遒子由反。

賦也。小球大球之義未詳。或曰:小國大國所贄之玉也。鄭氏曰:「小球,鎮圭,尺有二寸。大球,大圭,三尺也。皆天子之所執也。」下國,諸侯也。綴,猶結也。旒,旗之垂者也。言為天子而為諸侯所係屬,如旗之縿為旒所綴著也[16]。何,荷。競,強。絿,緩也。優優,寬裕之意。遒,聚也。

【纂疏】曹氏曰:「《玉藻》曰:『笏,天子以球玉』,美玉也。《典瑞》曰:『王搢大圭,執鎮圭。』注:『鎮圭尺二寸,以四鎮之山為琢飾,所以鎮安四方。大圭三尺,杼上,終葵首,明無所屈也。』」

受小共音恭,叶居勇反大共,為下國駿音峻厖莫邦反,叶莫孔反。何天之龍叶丑勇反。敷奏其勇,不震不動叶德總反,不戁奴版反不竦小勇反,百禄是總子孔反。

賦也。小共大共、駿厖之義未詳。或曰:小國大國所共之貢也。鄭氏曰:「共,執也,猶小球大球也。」蘇氏曰:「共、珙通,合珙之玉也。」《傳》曰:「駿,大也。厖,厚也。」董氏曰:「《齊詩》作駿駹,謂馬也。」龍,寵也。敷奏其勇,猶言大進其武功也。戁、竦,懼也。

【纂疏】嚴氏曰:「陳進其勇,不震驚,不搖動,不戁恐,不竦懼,毅然以天下自任,此百祿所以總而歸之也。」○愚按:如《齊詩》作「駿駹」,是諭其有力量,能負重致遠之意。下國皆於我乎負載也。

武王載斾,有虔秉鉞音越。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漢書》作「遏」,阿葛反,叶阿竭反。苞有三蘖五葛反,叶五竭反,莫遂莫達叶陀悦反[17],九有有截。韋顧既伐叶房越反,昆吾夏桀。

賦也。武王,湯也。虔,敬也。言恭行天討也。曷、遏通。或曰:曷,誰何也。苞,本也。蘖,旁生萌蘖也。言一本生三蘖也。本則夏桀,蘖則韋也、顧也、昆吾也,皆桀之黨也。鄭氏曰[18]:「韋,彭姓。顧、昆吾,己姓。」○言湯既受命載斾秉鉞,以征不義。桀與三蘖,皆不能遂其惡,而天下截然歸商矣。初伐韋,次伐顧,次伐昆吾,乃伐夏桀。當時用師之序如此。

【纂疏】曹氏曰:「湯以武定亂,故自號武王。」毛氏曰:「旆,旗。」鄭氏曰:「先克韋顧,昆吾、夏桀,同時誅。」孔氏曰:「《鄭語》云:『祝融復八姓,己姓昆吾、顧、溫,彭姓豕韋,商滅之。』昭十八年《左傳》:『二月乙卯,周毛得殺毛伯過。萇弘曰:「是昆吾稔之日也。」』言昆吾以乙卯日亡,與桀同日誅也。故《檀弓》注云:『桀以乙卯日亡。』」

昔在中葉,有震且業。允也天子叶奬履反[19],降于卿士鉏里反。實維阿衡叶户郎反[20],實左音佐右音又商王。

賦也。葉,世。震,懼。業,危也。承上文而言。昔在,則前乎此矣,豈謂湯之前世中衰時與?允也天子,指湯也。降,言天賜之也。卿士,則伊尹也。言至於湯得伊尹而有天下也。阿衡,伊尹官號也。

【纂疏】孔氏曰:「言卿士者,三公兼卿士也。阿,依。衡,平。伊尹,湯所依倚而取平,故以為官名。」劉氏曰:「禘于太廟則功臣與祭,故言伊尹。」

《長發》七章,一章八句,四章章七句,一章九句,一章六句。

《序》以此為大禘之詩。蓋祭其祖之所出,而以其祖配也。蘇氏曰:「大禘之祭,所及者遠,故其詩歷言商之先後,又及其卿士伊尹,蓋與祭於禘者也。《商書》曰:『兹予大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是禮也,豈其起於商之世歟?」今按:大禘不及羣廟之主,此宜為祫祭之詩。然經無明文,不可考也。

【纂疏】濮氏曰:「《序》以為大禘,則禘不及群廟之主,無國而言相土,若以為袷祭,則群廟之主在焉。而但言湯事特詳,末乃及伊尹相湯,嘗意其為祀湯廟,而以阿衡配食之樂歟?」

撻他達反彼殷武,奮伐荆楚。罙面規反入其阻,裒蒲侯反荆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象呂反。

賦也。撻,疾貌。殷武,殷王之武也。罙,冒。裒,聚。湯孫,謂高宗。○舊說以此為祀高宗之樂。蓋自盤庚沒而殷道衰,楚人叛之。高宗撻然用武以伐其國,入其險阻,以致其衆,盡平其地,使截然齊一,皆高宗之功也。《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蓋謂此歟?

【纂疏】曹氏曰:「楚,蓋荆州之楚地。故或謂之荆楚,猶商稱殷商也。」孔氏曰:「周有天下,始封熊繹為楚子。于武丁之世,不知楚君何人。」李氏曰:「楚在商周時為夷狄之國,世亂則先叛,世治則後服。商室中微,往往為患,高宗所以討之。」濮氏曰:「荆楚,即荆蠻,謂荆州之夷曰楚。春秋初,但書荆,至僖公元年,始改書楚。」毛氏曰:「罙,深。」曹氏曰:「王師所在,截然無敢犯之者,猶《常武》所謂『截彼淮浦,王師之所』也。」

維女音汝荆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都啼反羌,莫敢不來享叶虚良反,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賦也。氐、羌,夷狄國,在西方。享,獻也。世見曰王。蘇氏曰:「既克之,則告之曰:爾雖遠,亦居吾國之南耳。昔成湯之世,雖氐、羌之遠,猶莫敢不來朝,曰此商之常禮也,况汝荆楚,曷敢不至哉!」

【纂疏】曹氏曰:「商居河、洛之間,則荆楚在國南嚮。」孔氏曰:「氐羌遠夷一世而一見於王,《秋官·大行人》云:『九州外,謂之蕃國,世一見。』謂其父死子繼,及嗣王即位乃來朝,謂之世見也。首章言伐楚之功,三章言責楚之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