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作文

李宗桂其他已完结

传统与现代的作文本文库是活跃在当代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多年来艰辛探索的成果,既凸显了作者本人哲学研究的基本心路历程,也反映了我国的哲学研究及其水平的过去与现在,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变革与社会现实的发展。这套丛书的宗旨是反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反映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文库中一些观点代表了我国学术研究的现当代、甚至未来学术研究的走向,而且有些是与社会、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学术问题。这些观点与问题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最新章节:后记

更新时间:2025-11-26 14:55:17

《传统与现代的作文》最新章节

后记
4 无尽悲愿与严峻现实
3 中西优劣与形上追求
2 道德理想与人文意识
1 战国时代与悲情呼声
牟宗三的道德理想论
3 以中国文化为本原的文化重构观
2 以德性为基础的文化类型说
1 立足现实的文化精神价值论
唐君毅的文化精神价值论和文化重构观
2 抽象继承的合理价值
1 抽象继承的本意

《传统与现代的作文》章节目录

从传统观照现代从现代反思传统1代序
上篇 文化
1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诸说
2 以人文主义为内核的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2 中国文化的特点
思想家与文化传统
1 思想家文化传统的内涵
2 思想家促成的主要文化传统
3 思想家铸造文化传统的主要途径
4 思想家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5 吸收历史资源重建文化传统
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性
1 文化民族性的内涵和特点
2 文化时代性的内涵和特点
3 文化世界性的内涵和特点
4 文化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之间的关系
文化批判与价值重构 中国文化出路展望
1 文化批判价值重构与文明复兴
2 文化批判与价值重构的近现代历程
3 价值重构的现代精神方向
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1 坚韧不拔的从道精神
2 贵和尚中的和谐理想
2 立足现实依托传统的古今融合论
3 以我为主兼取众长的中外互补说
4 创造转化充满活力的文化发展观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建设
2 理性看待民族主义
3 坚持并增强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2 文化全球化从属于文化多元化
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若干问题
2 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 中国文化精神研究的创新
4 人文精神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
国学与时代精神
1 国学的内涵内容和范围
2 国学论争的实质是如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3 国学与时代精神的双向互动
国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1 何谓精神家园
2 国学文化中关于精神安顿的思想
3 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
1 文化自觉的历史表现
2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3 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发展
文化成熟的基本要求和标志
1 社会制度的创建
2 价值系统的奠定
3 文化模式的确立
4 文化大传统的形成
文化学建设与文化现代化
1 文化学是研究文化的科学
2 国外的文化学研究
3 国内的文化学研究
4 文化现代化的学术支撑是文化学
中篇 哲学
1 中西哲学产生的不同根源
2 中西哲学思维趋向的差异
3 中西哲学境界追求的不同
4 中西哲学处理主客体关系的差别
儒家哲学的特质与中国哲学的拓展
1 儒家哲学的特质
2 从文化哲学层面拓展中国哲学
道家思想在前期封建社会的作用
1 黄老道家思想对社会经济的恢复
2 黄老道家思想对儒学的促进
3 对纲常名教合理性的论证
4 道家思想的历史作用
孔子从道思想与传统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
1 孔子的从道思想
2 传统人文精神的历史表现
3 现代审视下的历史启迪
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
1 立君道护治道的利欲论
2 着眼政治操守和智慧的君臣论
3 接近德主刑辅模式的德刑论
汉代礼治的形成及其思想特征
1 礼治孕育阶段 从高祖立国到文景时期
2 礼治确立阶段 从武帝到昭帝宣帝时期
3 礼治成熟阶段 东汉章帝时期
4 汉代礼治的思想特征
秦汉医学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1 阴阳五行统贯哲学和医学
2 阴阳五行是论证宇宙和谐思想的依据
3 阴阳五行是医家和思想家建构理论的
4 秦汉医学和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差异
淮南子与春秋繁露的思想同异
1 天人理念和思维方式的
2 学派归宿和最高范畴的相异相悖
董仲舒的政治哲学
1 德主刑辅的王道政治论
2 三统循环的历史观
3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社会秩序论
朱熹对张载民胞物与思想的利用和改造
1 用理一分殊说规范民胞物与论
2 用宗法等级制改铸大君宗子说
3 用理当如此说升华乐天安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