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史学的社会作用02(第3页)
[139]司马迁:《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序,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820页。
[140]司马迁:《史记》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963页。
[141]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五《边防典》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4979~4980页。
[142]杜佑:《通典》卷四十八《礼典八》后议,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355页。
[143]王夫之:《读通鉴论》卷末“叙论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48~2549页。
[144]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444~1446页。
[145]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8页。
[146]房玄龄等:《晋书》卷五十六《江统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534页。
[147]参见李延寿:《北史》卷一百《序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3343页。
[148]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一,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466~467页。
[149]房玄龄等:《晋书》卷五十六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547页。
[150]此指唐初所修《周书》。
[151]此指耶律俨所撰《辽史》。
[152]康有为:《日本书目志序》,《晚清文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432页。
[153]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康有为政论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11页。
[154]严复:《译〈天演论〉自序》,《天演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71年,第8页。
[155]黄遵宪:《日本杂事诗》自序,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第571页。
[156]以上分别见李大钊:《李大钊史学论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8、15~16、148页。
[157]《春秋穀梁传·桓公五年》,《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374页。
[158]《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杨伯峻编著,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26页。
[159]令狐德棻等:《周书》卷三十八《柳虬传》,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681页。
[160]刘知幾:《史通》卷七《曲笔》,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82~183页。
[161]刘知幾:《史通》卷十一《史官建置》,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01页。
[162]刘知幾:《史通》卷五《采撰》,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06页。
[163]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3999页。
[164]董诰等编:《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6400页。
[165]吴缜:《新唐书纠谬》序,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页。
[166]《尚书·召诰》,王世舜译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第185页。
[167]《毛诗正义·大雅·**》,《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54页。
[168]《国语》卷十七《楚语上》,韦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28页。
[169]《孟子》卷六《滕文公下》,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55页。
[170]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3975、3978、3999页。
[171]班固:《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735页。
[172]荀悦:《汉纪》序,《两汉纪》上,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页。
[173]刘知幾:《史通》卷十一《史官建置》,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80~281页。
[174]刘知幾:《史通》卷十一《史官建置》,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81页。
[175]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一,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467页。
[176]杜佑:《进〈理道要诀〉表》,《玉海》卷五十一,台北:大化书局,1978年,第1018页。
[177]《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六,黎靖德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250页。
[178]王夫之:《读通鉴论》卷末“叙论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