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总起来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将诗论和艺术论置于其存在论的视野之中,使之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论维度,对近代以来传统美学从视界到思路、范畴、方法都有重大的突破和开拓:特别是其针对现代技术对自然、大地的破坏性掠夺和对人类诗意(艺术世界)的摧毁所作的深刻批判,实际上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严重异化和危机的揭露,因而是有积极意义的,客观上与人本主义也相一致。不过,海德格尔的美学也存在明显的局限:一是他把艺术论和诗论都纳入其存在论的哲学框架中,用存在论否定与取代近代以来的主体性认识论哲学,从而实际上排除了艺术和诗与人的主体性的关联,将艺术的存在论本质放在人的现实的、社会的本质存在之外,这显然不符合唯物史观;二是他思想中神本主义倾向和反人本主义努力之间不断纠缠置换,形成其美学的某种神秘主义色彩,因此,如何将海德格尔诗之思的启示从其某种误导中剥离出来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三是他企图用“诗意”对抗、克服和挽救现代资本主义技术至上造成的社会异化,仍然是一种审美乌托邦的变体。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16页。

[2]同上书,10页。

[3]海德格尔:《诗歌,语言,思想》,179页,纽约,1971。

[4]同上书,49页。

[5]海德格尔:《林中路》,见《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37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6]同上文,见同上书,380页。

[7]海德格尔:《诗歌,语言,思想》,39页。

[8]同上书,19页。

[9]海德格尔:《诗歌,语言,思想》,35页。

[10]同上书,33~34页。

[11]海德格尔:《诗歌,语言,思想》,44页。

[12]同上书,71页。

[13]同上书,56页。

[14]同上书,80页。

[15]海德格尔:《诗歌,语言,思想》,75页。

[16]海德格尔:《追忆诗人·按语》,见《生存与存在》,232页,芝加哥,1968。

[17]海德格尔:《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载《文艺美学》,1985年第1辑,322页。

[18]海德格尔:《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载《文艺美学》,1985年第1辑,321页。

[19]同上文,载同上书,1985年第1辑,324页。

[20]同上书,324~325页。

[21]海德格尔:《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见《生存与存在》,307页,芝加哥,1968。

[22]海德格尔:《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见《生存与存在》,287页。

[23]海德格尔:《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见《生存与存在》,283页。

[24]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见《诗歌,语言,思想》,77页。

[25]海德格尔:《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见《生存与存在》,282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