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第1页)
第一节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一、圣西门生平与著述活动
圣西门,全名克劳德·昂利·德·卢夫罗阿·圣西门伯爵(rideRouvroy,tedeSaint-Simon,1760—1825),19世纪初叶法国伟大的乌托邦社会主义者。
1760年10月17日,圣西门出生于巴黎一个显赫的贵族世家,祖上可以追溯到查理大帝。圣西门幼年生活优裕,受过良好的宫廷化和军事化的教育。他还是著名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学者达兰贝尔的学生。少年圣西门性格倔强、意志坚强,并深信自己负有伟大的使命。据说,15岁的时候,他曾让仆人每天早晨用这样的话叫醒他:“起来吧,伯爵,伟大的事业在等着您!”[4]圣西门17岁时被父亲送进军中服役,任骑兵连少尉并于1779年随军赴美参加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他曾非常自豪地把自己看作“合众国自由的奠基人之一”[5]。早期启蒙思想的教育和北美独立战争的经历促使圣西门由封建贵族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
1789年秋,圣西门回到母亲的故乡皮卡迪,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平等和自由思想,坚决要求废除贵族和僧侣的一切特权,组织群众拥护国民会议。他自己还主动到市参议会声明放弃伯爵爵位,并通过正式手续把自己的名字由圣西门伯爵改为“公民包诺姆”[6]。大革命爆发时,法国的贵族纷纷逃往国外,而圣西门却积极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为革命奔走呼号,表明他已经完成了从封建贵族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转变。不过,圣西门从内心深处对暴力革命是持否定态度的,所以,不久便退出了革命活动。
由于圣西门家庭的财产在革命大潮中遭受重创,为了谋生,圣西门与人合伙从事投机活动,在短时间内迅速跃升为富豪。他在巴黎华丽高雅的私邸里举行盛大宴会,挥金如土,解囊相助初出茅庐的科学家和作家,同法国思想界特别是自然科学界的著名人物建立并保持着密切联系。圣西门曾于1794年被雅各宾派逮捕,关押了十个月左右。在监狱里,他的脑功能一度失常,经常发出呓语,说查理大帝来到他眼前,提醒他关心自己的崇高使命,预言他将在哲学方面取得荣誉,如此等等。获释后他继续从事投机活动,一直到1797年与合伙人分道扬镳为止。
这时,革命**已经过去,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已经确立。法国大革命的结果表明,所谓第三等级的胜利只不过是这一等级中少数人即资产阶级的胜利。所谓“理性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所谓“自由”“平等”不过是资产者雇用劳动者的自由和平等。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广大无产者所受的压迫和剥削却越来越重。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与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再次吸引了圣西门的注意,他“拟出了为人类的理智开辟新的里程——物理政治学里程的计划”[7]。为了这个计划,圣西门开始沉醉于自然科学的学习与研究长达四年之久。为了求学,他先后迁移到工业大学、医科大学附近居住,并不惜重金广交学者名流。他还前往瑞士、英国和德国游历。圣西门最后得出结论,认为除了他自己,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实现他的理想,为改造欧洲社会开辟新的道路,即开辟走向人类幸福的大道。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和旅行的时期”是“圣西门生平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时期”[8],这一时期的活动,不仅使他成为“当时最博学的人物”[9],而且对他的哲学思想和乌托邦社会主义学说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1802年,圣西门在日内瓦旅行时写出了他的处女作《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并于1803年在巴黎匿名出版。在这部著作中,圣西门的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想已初具雏形。
这时,圣西门已经花光了全部积蓄,几乎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有一个时期,他不得不到一家当铺去当缮写员,每天工作九个小时,晚上仍然坚持写作,累到咯血,仍坚持不辍。
1805年,圣西门偶然遇到过去的仆人迪亚尔并得其资助,生活状态略有好转。圣西门又得以集中精力从事写作。1808年,圣西门完成了两卷本的《十九世纪科学著作导论》,比较详尽地发挥了他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中的基本思想。该书由迪亚尔赞助印刷了一百部,分赠给最著名的学者,希望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随后他又出版了《给经纬度测绘局的信》(1808)和《新百科全书》(1810)。不过,这些著作都没有得到圣西门所期望的反应。
1810年,迪亚尔去世。圣西门失去资助,生活每况愈下。求告无门之下,这位贫病交加的昔日贵族曾一度流浪街头,饱尝了人心冷暖,阅尽了世态炎凉。后来得到亲属的帮助,每月可以得到少许的生活费用,还在巴黎租了一间小屋,总算可以勉强度日,但仍时常遭遇食不果腹的窘境。
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圣西门于1813年又连续写成两部著作,即《人类科学概论》和《论万有引力》,总结自己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探讨新的科学原则,提出了关于历史规律性的见解。这两部著作都没有付印,只是抄写了几份清稿,分赠给权威学者,希望得到他们的审阅批评,并期待能同他们一起合作。他的希望再次落空。
这时,圣西门租住在以自由主义精神闻名的综合技术学院附近,并同该校的一些大学生和教授建立了友谊。在他周围很快出现了一个人数虽然不多但十分团结的小组,其中包括数学家阿舍特和物理学家贝克勒,他们都尊他为老师。由于贝克勒牵线,1814年,圣西门结识了年仅19岁、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雅克·尼古拉·奥古斯丹·梯叶里(JaicolasAugustinThierry,1795—1856)。梯叶里是圣西门的崇拜者,从此成了圣西门的文书和伙伴。在梯叶里的协助下,圣西门于该年底出版了《论欧洲社会的改组》,提出通过成立全欧议会的办法在政治上把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以摆脱普遍的危机,并提出这种联合首先应从结有宿仇的英法两国开始。他把这部著作分赠给各国君主。这部既表现出勇气又表现出远见的著作一举成功,很快就出了第二版。该书的出版受到社会人士的关注,圣西门的学说开始为一些人承认,也出现了一批信徒。他的物质生活状况也得到了改善。
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复辟时期,法国的工商企业和银行发展迅速。圣西门敏锐地感受到法国经济生活的脉搏,日益看重“工业家”“实业家”的作用,认为他们是法国经济建设的领导者和参加者,所以应当占据优势地位。他的相当一批著作都是在围绕着“实业家”做文章。
1817年,梯叶里离开圣西门,时年20岁、后来成为社会学家的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te,1798—1857)来到圣西门身边,接替了梯叶里的秘书工作。这时的圣西门也进入著作高产期,几乎手不停笔。1817—1818年,圣西门出版了四卷本选集,总书名为《实业,或为献身于有益和独立的劳动的一切人的利益所作的政治、道德和哲学讨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给一个美国人的信》和《论财产与法制》,前者宣布政治即关于生产的科学,后者提出所有制是社会大厦的基石,还提出了“一切通过实业,一切为了实业”的口号,表示要用“实业制度”改造现实社会。1819年发表《寓言》即《关于组织者》一文集中批判资本主义,提出了实现未来社会的目的和手段问题。同年还出版了十二册文集《政治家》,并利用文集的材料出版了单行本论文集《论蜜蜂与胡蜂的不和或生产者与不事生产的消费者的彼此地位》。1819—1820年又发表了书信和论文集《组织者》,并因其中的《关于组织者》一文被控“冒犯皇族宗室”,后被宣告无罪。
这一时期,他的周围也逐渐聚集了一批新人,不仅有著名学者、诗人、美术家、演员、书籍出版家,还有著名的企业主和银行家。他们都对圣西门感兴趣,因为他们都是圣西门笔下的“实业家”,而且是“实业界的领队们”。当然,这些人一时间并没太弄明白圣西门学说的真谛。他们所关心的,并不是圣西门著作中号召改善工人遭遇的那部分理论,而是允许实业家享有权力的那部分理论。圣西门在他的著作中已向他们发出呼吁,计划在最近的将来建立他们的统治。他们对圣西门的著作爱不释手,有一段时期,他们甚至为这位哲学家的“狂想”不惜花费重金。圣西门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时髦人物。人们争相邀请他去沙龙。他本人又设置了一间沙龙,也成了名流荟萃之地。圣西门的个人生活也安定了下来。白天他同秘书一起工作,有时口授,有时长时间交谈,有时激烈争论。晚上写作时则由夫人茹利安陪着充当秘书的角色。
1820—1822年间,圣西门周游了法国的一些城市,考察了许多纺织和制造企业,旨在实地体验一下他的“实业家”的生活。但亲眼目睹的残酷现实却让他极度失望:“实业家”们并不想按照哲学家为他们规定的规则生活,企业主只想着如何发财致富,根本不会去考虑改善工人的生活。工业繁荣的背后掩盖着的是劳动者越来越糟糕的生活,工人们的惨况与当年他流浪时亲眼所见的贫民区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他发表第一部著作那天算起,已经过去了二十年。想着自己为了理想忍饥挨饿、饱尝艰辛,而眼前的情形却异常严酷地告诉他:这一理想在他有生之年恐怕是难以实现了!人们却依然像过去一样对他的预言不理不睬,有权势的人照样压迫弱小者。这让圣西门失望到了极点。
这也让圣西门愤怒,他向企业主们发出了抱怨甚至警告。然而,抱怨和警告换来的是当初热心支持和赞助他的那些资本家们的不快和疏远。工厂主和银行家们对他越来越冷漠,赞助也陆续停止了。自1822年起,圣西门又开始为生计操劳。虽然境况较之当年的困窘要好得多,但对于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而言无疑也增添了不少烦恼。
于是,圣西门想到了解脱。1823年3月9日,圣西门开枪自杀。但自杀只是导致右眼失明。他很快摆脱了意志消沉状态,重新振作起来,继续从事写作。
19世纪20年代上半期是圣西门创作活动的高峰期,他的具有代表性的成熟著作差不多都是在这个时期发表的。1821年出版了《论实业体系》,其中的各篇论文、意见书、书信和呼吁书系统阐述了他对未来实业制度的设想。同年发表的短文《无产阶级》对无产者失业的痛苦深表同情。1822年发表的《以促进欧洲社会改组为目的的哲学、科学和诗学研究》一文,提出了西欧的工人,特别是法国的工人,已有足够的能力在社会中自己处理本身的事情。《实业家问答》是他自杀未遂后写的第一部著作,出版于1823—1824年。这部著作是《论实业制度》的继续和发展,全书共分四册,以问答形式阐述了实业制度学说,其中第三册由孔德执笔,圣西门只对这一册写了一篇序言,其中阐述了他同孔德之间的意见分歧。1825年,圣西门又出版了《论文学、哲学和实业》,书中附有充满乐观精神的题词:“直到目前,人们都盲目地传说黄金时代是属于过去的事,其实它还在将来。”这本书表明圣西门对无产阶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他指出无产阶级有充分的远见和管理财产的能力。
1823年5月,29岁的罗德里格来到圣西门身边,二人一见如故。罗德里格继孔德之后成为圣西门的助手,直到圣西门去世。圣西门与罗德里格合作,写下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新基督教》。1825年4月,《新基督教》出版,这也是圣西门最成熟的一部著作。他在这部著作指出,“人人都应当兄弟相待”“这个原则经过修改以后,将具如下的形式:宗教应当引导社会走向最迅速地改进最穷苦阶级的命运的伟大目的”[10]。马克思认为,圣西门在最后一部著作中“直接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言人出现”,表明他“努力的最终目的是工人阶级的解放”[11]。《新基督教》的问世,标志着圣西门乌托邦社会主义体系的最终完成。
《新基督教》一书出版的第二天,圣西门就病倒了。5月19日,圣西门与世长辞,享年65岁。
二、圣西门的社会历史观
圣西门的乌托邦社会主义学说是建立在他独特的社会历史观基础上的,而其社会历史观又是以他的自然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一)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受人类理性支配的,哲学家和天才是人类理性的化身
圣西门一生对哲学情有独钟。在其科学研究中,哲学始终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15世纪以来特别是17至18世纪的唯物主义传统,认为实证方法不仅应当运用到自然科学的研究,而且也应当运用到人类科学的研究上。真正科学的哲学体系,应当建立在不仅对自然而且对人类社会历史的事实进行精确、周密的考察即实证的基础上。
圣西门把自己的哲学称为“万有引力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万有引力规律”支配下的运动着的物质构成的。“万有引力规律”乃是支配一切物质和整个宇宙运动的普遍的、绝对的规律。它不仅支配自然界,而且也同样支配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同18世纪的唯物主义者一样,圣西门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人类理性的发展,因此,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理性的发展史。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研究人类理性至今走过的道路,向人们指明人类理性在科学活动和幸福道路上还应该迈出哪些有益的步伐。圣西门按照理性发展程度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伟大的历史时代”即准备工作时代、臆测体系的组织时代和实证体系的组织时代。准备工作时代,是先驱者为人类开创科学体系准备必要条件的时代;臆测体系的组织时代是圣西门一个人开创的新的科学体系的时代;实证体系的组织时代,则是完成圣西门科学体系的时代。
圣西门把天才人物视为人类理性的化身,认为只有天才人物才具有最高的理性,只有他们才具备充当领导所需要的优秀品质,才能给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人们才可以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使历史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但大自然非常吝啬,它给全人类提供的天才人物非常少,包括他本人在内不超过21个。圣西门以最高的天才人物、伟大的哲学家自居,认为只有他才能肩负起为人类造福的使命。而下一个天才人物的出现,将是二十至二十五个世纪以后的事情,那时将会有一个像他这样的伟人来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即完成他的科学体系的时代——实证体系的组织时代。
(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上升的和进步的过程,每一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都是历史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