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黎平府:治开泰县(今黎平北),领二县、二厅。

镇远府:治镇远县(今镇远西),领一州、三县、二厅。

思州府:治思州城(今岑巩),领二县。

铜仁府:治铜仁城(今铜仁),领一县。

石阡府:治石阡城(今石阡),领一县。

思南府:治思南城(今思南北),领三县。

遵义府:治遵义县(今遵义市),领一州、四县。

平越直隶州:治平越城(今福泉),领三县。

松桃直隶厅:治松桃城(今松桃)。

赤水直隶厅:治赤水城(今赤水)。

盘州直隶厅:治盘州城(今盘县)。

(六)中华民国时期贵州政局和建置

中华民国时期,贵州政局多变,行政建制时有变化。

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同年11月4日,贵州宣告独立,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由都督、行政总理、枢密院三方组成,废除了清朝在贵州所设的巡抚、布政司、提法司、提学司及各道,但仍保留府、县、州、厅的行政建置。

1912年,军阀唐继尧率滇军入黔,以武力解散大汉贵州军政府,另组贵州都督府,总揽全省军事、民政,从此贵州进入了长达23年之久的军阀混战时期。1913年1月15日,北洋政府颁布新官制的组织令,贵州设立都督府和行政公署,实行军、民分治,都督府设都督,负责军务;行政公署设民政长,主持民政。府、厅、州一律改县。府撤销后,地方行政组织采取三级制,在省与县之间恢复道的建置,道官称观察使。当时分贵州为黔中、黔东、黔西三道:黔中道驻贵阳,辖贵阳等31县;黔东道(又称镇远道)驻镇远,辖镇远等27县;黔西道(又称贵西道)先驻安顺,后移至毕节,辖安顺等23县。

1916年1月27日,贵州宣告独立,以都督兼管军、民两政,并撤销各道道尹,改设东、西、中三路刺史。7月6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申令各省督理军务的长官称督军,民政长官改称省长。1920~1923年,先后废除黔中、黔东、黔西三道,所辖各县皆直隶于省。1927年3月1日,国民政府下令改省公署为省政府,废省长,设省主席。

1935年,国民党政府势力进入贵州以后,建立了一套行政机构,设立了省政府委员会,设主席一人,下设若干处、厅、局政府机构:各设厅长、处长处理日常事务。行省下设11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分管各县。1937年合并为六个行政区,各县的区划也有变动。1941年,置贵阳市,另于市西南华西镇置贵筑县,同年改定番为惠水,改安南为晴隆,并广顺入长寨改名长顺县,撤后坪县并分别划入沿河、务川二县,划威宁东北地置赫章县,划务川西北地置道真县。此后,为了加强对贵州政治、军事上的统治,又根据各县土地面积、人口、文化、交通等条件,将各县划分成一、二、三等,至1948年,设一个直辖区,六个行政督察区。

表1。11948年贵州省行政区划一览表

此外,还在县(市)之下建立了乡镇保甲制。截至1948年,贵州有乡镇1397个,保12940个,甲128435个。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调整

1949年11月15日,贵州省省会贵阳市解放,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当时,贵州省政府将全省的行政区划划为一个省辖市,即贵阳市,8个专区,即贵阳、遵义、铜仁、镇远、独山、兴仁、安顺、毕节,1个专区辖市,即遵义市,改雷山设治局为雷山县,共置79个县。

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省的行政区划及建置,根据各个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多次较大的变动。

1952年,贵阳专区更名为贵定专区,独山专区更名为都匀专区,兴仁专区更名为兴义专区。撤惠水县、炉山县、丹寨县,设惠水彝族苗族自治区、炉山苗族自治区、丹寨苗族自治区。

1953年,平越县改名为福泉县;贵阳市第四区并入第三区。

1954年,惠水彝族苗族自治区改名为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区;撤台江县、雷山县、罗甸县、威宁县,设台江苗族自治区、雷山苗族自治区、罗甸布依族自治区、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区。

195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改为贵州省人民委员会。3月,将遵义市改为省辖市;12月将7个民族自治区改为民族自治县,将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区改名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将贵阳市第一、第二、第三区划为云岩区和南明区。

1956年,先后撤销贵定、镇远、都匀、兴义四专区。将原镇远专区的余庆县划归遵义专区,将原镇远专区的其余11个县和原都匀专区的黎平、榕江、从江、麻江、丹寨共16个县,划归新建立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将原都匀专区的都匀、独山、荔波、三都、平塘,原贵定专区的长顺、罗甸、惠水,原安顺专区的紫云、镇宁,原兴义专区的望谟、册亨、安龙、贞丰共14个县划归新建立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957年11月,将安顺专区的贵筑县划入贵阳市。

1958年,全省行政区划有两次较大的调整:一是增加建制市的数量,扩大市区范围。撤安顺县,设安顺市,由安顺专区管辖;撤都匀县,设都匀市,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管辖;撤遵义县并入遵义市,并改为专区辖市;将清镇、修文、开阳、惠水划归贵阳市管辖;撤贵阳郊区,划为花溪、乌当两区。二是将小县并为大县,县的数量减少,县域范围扩大。将道真县并入正安县,凤冈、余庆并入湄潭县,福泉县并入瓮安县,龙里县并入贵定县,荔波县及平塘县的东半部并入独山县,平塘县的西半部并入罗甸县,紫云县分别并入望谟县和长顺县,册亨县并入安龙县,贞丰县并入兴仁县,关岭县并入镇宁县,晴隆县并入普安县,江口县、玉屏县并入铜仁县,天柱县并入锦屏县,台江县并入剑河县,从江县并入榕江县,施秉县并入黄平县,岑巩县、三穗县并入镇远县,丹寨、雷山、麻江、炉山4县合并设置凯里县。同年,大定县更名为大方县,息烽县划归遵义专区,瓮安、福泉、龙里、贵定4县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省共辖一个省辖市、4个专区、2个自治州、3个专区辖市、49个县、3个自治县。

1959年,婺川县更名为务川县,鳛水县更名为习水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