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8 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不时有潺潺的涧水声和啁啾的鸟鸣声划过,使深邃的山林更显清幽。

花木兰、苏小小和薛令晖沿绵长斜缓的石径一路前行,还未到香山寺的山门,便有幽香袭来,这不是寺庙焚香的味道,而是夹杂着青绿感的柔和飘忽的花香。

走进寺来,便看到几株正绽放着嫩白娇红花朵的桃树,散发着清新甜美的春天的气息。原来春天离开洛阳城后,便来到这远离尘嚣、僻静幽雅的香山寺。

寺院落坐在山肩一处开阔的平台上,前面是正殿,后面是禅房,左边是僧舍,右边是斋房,中间是讲经堂,规模中等,一应俱全。

院内除了种植有竹、松树、柏树、紫薇、银杏、槐树等树木外,还间杂种有洛阳人喜欢的桃树、玉兰、石榴树、枣树等花开时节香气四溢的果树和花树。

与南方寺院遍植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糖棕、地涌金莲等佛性植物,以营造“四季有盖、岁岁花开”的庄严法相不同;

北方寺院则利用落叶树的季相反差:春赏花、夏遮荫、秋观果、冬看骨,以“枯荣轮回”暗合禅意,并在夏季短暂复刻“清凉绿荫”的丛林意象。汉传佛教本土化的植物配置营造了一种宁静、空灵、引人沉思的“禅境”,追求的是自然与心灵的契合。

站在山崖边,可以隐约地看到对面—西山山腰上有大批工匠、民夫、车马正在忙碌。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为缅怀冯太后,便在西山山腰上开凿石窟并修建寺庙,当今皇上即位以来也继续石窟建造工程。

而由于佛教在洛阳的兴盛,不少达官贵人、商贾巨富乃至各商业行会,都捐资在山上修建石窟、佛像以积累功德。

俯视山下,则林壑优美,水色潋滟,蔚然而深秀。

花木兰、苏小小和薛令晖游目骋怀之际,不禁想起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的名句: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薛令晖向寺院布施了十两银子,拿来一捧香,三人便在殿前香炉焚香祈愿,之后,被一个小沙弥引入斋房就膳。

已是寺院午休时间,花木兰,苏小小和薛令晖就膳后,便在禅房旁的桃花树下的石凳上背靠背坐着休憩。

斑驳的阳光像时间的碎片从树叶的缝隙中漏下来,落在桃花般娇美的面庞上,让人觉得这花将永不凋谢。

慵懒的微风轻抚过来,让登山后疲倦的身体通透舒畅,睡意逐渐像夜幕笼罩下来。

不知道了多久,一阵琴声让她们从迷蒙中醒来;

琴弦的清亮的泛音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随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之间;

继而旋律渐缓,琴声变得从容庄重,似有人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叹息低吟,徘徊四顾,陷入忧郁沉思。

美妙的琴声吸引花木兰、苏小小和薛令晖走到琴声飘出的禅房前,禅房柴门虚掩,苏小小轻轻推开门,但没有入内,三人倚靠在柴门旁边聆听起来。

两个身着官服的四十岁左右的男子坐在琴案边,一个四十多岁身穿袈裟的僧人正在一台七弦古琴前轻轻抚弄。

旋律突然变得急促、激昂,犹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激昂过后,旋律转而低回、哀婉,仿佛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顷刻,琴声再次振作,旋律变得起伏,曲调沉稳苍劲而坚定;

随继,音区逐渐拉宽,节奏果决铿锵、激愤交加,正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再后,琴声突然加速,节奏也变得自由奔放,急促的旋律仿如金戈铁马、长驱直入、刀光一闪、鲜血四溅。

高潮过后,琴声骤然平静下来,节奏逐渐舒缓,施律回归深沉、悠远,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曲罢,两个身穿官服的男子大声喝彩,苏山山、花木兰、薛令晖在门口也不禁叫好起来。

僧人抬眼看到她们,说道:“女施主,请进”。

三人走入禅房内。

苏小小道:“这曲子可是传说中被誉为琴曲之王的广陵散?”

“正是“,僧人答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