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文化批判与对话的辩证法(第3页)
[32][德]卡西尔:《人论》,143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3][法]保罗·富尔基埃:《存在主义》,57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4]参见[英]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1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5][英]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6][匈]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3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37][美]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28页,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38][美]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5页,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39][德]卡西尔:《人论》,263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40][德]卡西尔:《人论》,266、269、275页。
[41][美]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167页,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42][美]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525页,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43]参见《哲学译丛》1984年第6期,1985年第1期。
[44]转引自夏禹龙:《科学学基础》,5页,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45][德]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9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6][日]猪木正文:《爱因斯坦以后的自然探险》,6页,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1。
[47]《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3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8]转引自《现代物理学参考资料》第3卷,9页,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49]《列宁全集》第55卷,7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0][美]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6页,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51][美]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6页。
[52][美]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6页。
[53][美]怀特:《分析的时代》,24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4][法]保罗·里克尔主编:《哲学主要趋向》,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55]参见[美]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中文版序、导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56][美]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中文版序、导论。
[57]参见[美]弗兰克:《科学的哲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8][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10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59][德]霍克海默:《批判理论》,242、243页,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60]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