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詩卷第十五(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苕之華,其葉青青子零反;知我如此,不如無生叶桑經反。

比也。青青,盛貌,然亦何能久哉?

牂子桑反羊墳扶云反首,三星在罶音柳;人可以食,鮮息淺反可以飽叶補苟[15]。

賦也。牂羊,牝羊也。墳,大也,羊瘠則首大也。莆田鄭氏曰:「牝羊本首小,今也羸瘰,反首大而身小。」罶,笱也。罶中無魚而水靜,但見三星之光而已。言饑饉之餘,百物彫耗如此,苟且得食足矣,豈可望其飽哉?

《苕之華》三章,章四句。

陳氏曰:「此詩其詞簡,其情哀,周室將亡,不可救矣。詩人傷之而已。」

《序》:「大夫閔時也。幽王之時,西戎東夷交侵中國,師旅並起,因之以饑饉。君子閔周室之將亡,傷己逢之,故作是詩也。」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叶户郎反?何人不將?經營四方。

興也。草衰則黄。將,亦行也。○周室將亡,征役不息,行者苦之,故作此詩。言何草而不黄?何日而不行?何人而不將?以經營於四方也哉!

何草不玄叶胡匀反?何人不矜古頑反,《韓詩》作「鰥」,叶居陵反?哀我征夫,獨為匪民。

興也。玄,赤黑色也,既黄而玄也。無妻曰矜。言從役過時而不得歸,失其室家之樂也。哀我征夫,豈獨為非民哉?謝疊山曰:「《東山》《采薇》《出車》《杕杜》諸詩,序情閔勞,皆以室家之望者為説。同為天民,血氣嗜欲,豈有異哉?先王以民待民,幽王之待民如犬馬耳,故曰『哀我征夫,獨為匪民』。」

匪兕徐履反匪虎,率彼曠野叶上與反。哀我征夫,朝夕不暇叶後五反。

賦也。率,循。曠,空也。○言征夫非兕非虎,何為使之循曠野而朝夕不得閒暇也?

有芃薄工反者狐與車叶,率彼幽草。有棧士板反之車,行彼周道。

興也。芃,尾長貌。棧車,役車也。周道,大道也。言不得休息也。

《何草不黄》四章,章四句。輔氏曰:「《苕之華》言國家之衰微,時物之凋耗,人民不聊其生,天運窮矣。《何草不黄》言士民役使之繁數,征行之勞苦,上之人視之與禽獸無異,人事極矣。周室至是,無可為矣。此《黍離》之所以降為國風也。」

《序》:「下國刺幽王也。四夷交侵,中國背叛,用兵不息,視民如禽獸,君子憂之,故作是詩也。」李迂仲曰:「文王之民無不得其所矣,而猶視之如傷,此周之所以興也;幽王之民愁苦甚矣,而幽王曾不之恤,視民如禽獸,此周之所以亡也。興亡之鑒,豈遠乎哉?」

都人士之什,十篇四十三章,二百句。

詩傳通釋第十五

[1]「衆」,原無,據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二十四補。

[2]「君子」二字,原無,據朱熹《詩集傳》卷十五補。

[3]上二句,《毛詩正義》卷十五之二作「是其世為公卿,明與周室為昏姻也」。

[4]「襜」原作「[imgalt=""sragesimage584-1。jpg"]」。今按《采綠》二章有「不盈一襜」,據改。

[5]「襜」原作「[imgalt=""sragesimage584-1。jpg"]」,據朱熹《詩集傳》卷十五改。傳文中「襜」字亦據改。

[6]「周」下,《周禮注疏》卷十一有「輦」字。

[7]「者」原作「焉」,據四庫本及朱熹《詩集傳》卷十五改。

[8]「蔚」原作「鬱」,據四庫本改。按,《禮記·大學》:「《詩》云:『緡蠻黄鳥,止於丘隅。』」鄭玄注:「鳥擇岑蔚安閒而止處之耳。」據此,應從四庫本作「岑蔚」為是。

[9]「莫」原作「蒲」,據朱熹《詩集傳》卷十五改。

[10]「何」原作「河」,據明修本及朱熹《詩集傳》卷十五改。

[11]「叉」原作「义」,按《朱子语類》卷七十九作「畢是叉綱,漉魚底叉子」,故「义」當為「叉」之訛,據改。

[12]「綱漉魚」,《朱子語類》卷七十九作「凡以畢漉魚肉」。

[13]「久」原作「夕」,據唐慎微《證類本草》卷十三改。

[14]「生」原作「上」,據朱熹《詩集傳》卷十五改。

[15]「補」原作「蒲」,據朱熹《詩集傳》卷十五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