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卷第十二02(第3页)
賦也。箕、斗二星,以夏秋之間見於南方。愚按:六、七月間見於南方者,指當時昏見為言也。云北斗者,以其在箕之北也。愚按:此謂南斗,即上文夏秋之間見南方者也。或曰北斗常見不隱者也。翕,引也。舌,下二星也。南斗柄固指西,若北斗而西柄,則亦秋時也。董氏曰:「箕,其踵似箕,且有舌。斗,其方如斗,且有柄。箕四星,二為踵,二為舌,踵狹而舌廣,故曰『翕』。斗,四星為斗,三星為柄。」○言南箕既不可以簸揚糠粃,北斗既不可以挹酌酒漿,李迂仲曰:「古人多以箕、斗為虛名,蓋此數星皆人間器用之物,有名而無實,故以為喻。」而箕引其舌,反若有所吞噬;斗西揭其柄,反若有所挹取於東,是天非徒無若我何,乃亦若助西人而見困。甚怨之詞也。歐陽子曰:「自『維天有漢』以下,皆述譚人仰訴於天之詞。其意言我譚人困於供億,取資于地者,皆已竭矣;欲取於天,又不可得也。末言箕、斗非徒不可用,箕反若有所噬,斗反若有所挹取於東,是皆怨諷之詞也。」輔氏曰:「二章、三章以下,文意奇逸,其辭雖若闊疏,而意脉實相連屬。作此詩者,非唯怨得其正,其亦老於文墨者歟?」
《大東》七章,章八句。
《序》:「刺亂也。東國困於役而傷於財,譚大夫作是詩以告病焉。」
譚大夫未有考,不知何據,恐或有傳耳。
四月維夏叶後五反,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寧忍予叶演女反!
興也。徂,往也。四月、六月,亦以夏正數之,建巳、建未之月也。○此亦遭亂自傷之詩。言四月維夏,則六月徂暑矣,我先祖豈非人乎?何忍使我遭此禍也。無所歸咎之詞也。
秋日凄凄七西反,百卉許貴反具腓芳菲反。亂離瘼音莫矣,爰《家語》作「奚」其適歸?
興也。凄凄,涼風也。卉,草。腓,病。離,憂。瘼,病。奚,何。適,之也。○秋日凄凄,則百卉具腓矣;亂離瘼矣,則我將何所適歸乎哉?呂東萊曰:「秋日、冬日,猶云秋時、冬時也。」李迂仲曰:「感興言下民困病,如秋日凄凄然而百草俱病也。」
冬日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叶音曷?
興也。烈烈,猶栗烈也。發發,疾貌。穀,善也。李迂仲曰:「天下莫不被禍,乃云民莫不善者,此據作詩者之言也。」○夏則暑,秋則病,冬則烈,言禍亂日進,無時而息也。輔氏曰:「此章亦興也,而先生但連上二章為説,云:『夏則暑,秋則病,冬則烈,言禍亂日進,無時而息』。如此説則却似賦體。其不解所以為興者,蓋此章之説已見於《蓼莪》篇矣。」彭氏曰:「天地之運,隨時變遷,四時之景,本無美惡,惟夫歡樂者遇之,則為美景;憂愁者觸之,則為惡。況今《四月》之大夫,夏則苦徂暑之薫灼,秋則悲百卉之彫瘁,冬則傷飄風之迅急,是皆遇景生悲,觸緒增感,其心無一時得以自寬焉。吟咏其詞,可見當時之亂矣。」范氏曰:「言夏秋冬,獨不及春,蓋天氣和暢,萬物發育,治之象也。自古治世少,亂世多,觀四時可知矣。」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叶莫悲反。廢為殘賊,莫知其尤叶于其反。
興也。嘉,善。侯,維。廢,變。尤,過也。○山有嘉卉,則維栗與梅矣。錢氏曰:「卉,草也。通言之,則草、木皆卉也。」在位者變為殘賊,則誰之過哉?
相息亮反彼泉水,載清載濁叶殊玉反。我日構禍,曷云能穀?
興也。相,視。載,則。構,合也。○相彼泉水,猶有時而清,有時而濁;而我乃日日遭害,則曷云能善乎?
滔滔吐刀反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寧莫我有叶羽已反?
興也。滔滔,大水貌。江、漢,二水名。紀,綱紀也,謂經帶包絡之也。瘁,病也。有,識有也。○滔滔江漢,猶為南國之紀,今也盡瘁以仕,而王何其不我有哉?
匪鶉徒丸反匪鳶以專反,叶以旬反,翰飛戾天叶鐵因反。匪鱣張連反匪鮪于軌反,潜逃于淵叶一均反。
賦也。輔氏曰:「此章本亦興體,但有所託之物而無所興之辭,故不可謂之興。又有四箇『匪』字,故亦不可謂之比,而只得以為賦也。」鶉,鵰也。鳶,亦鷙鳥也,其飛上薄雲漢。鱣、鮪,大魚也。○鶉鳶則能翰飛戾天,鱣鮪則能潜逃于淵,我非是四者,則亦無所逃矣。陳少南曰:「言雖欲高飛深藏,而不可得也。」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音夷。君子作歌,維以告哀叶於希反。
興也。杞,枸苟檵計也。《本草》曰:「枸杞,一名地骨,春夏採葉,秋採莖實,冬採根,皆可食。」桋,赤栜色也[39],樹葉細而岐鋭,皮理錯戾,好叢生山中,可為車輞。○山則有蕨薇,隰則有杞桋;君子作歌,則維以告哀而已。輔氏曰:「維以告哀而已,無他事也,則其情切矣。」
《四月》八章,章四句。
《序》:「大夫刺幽王也。在位貪殘,下國構禍,怨亂並興焉。」
小旻之什,六十五章,四百十四句。
詩傳通釋第十二
[1]「言」,《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傳》附《劉向傳》無。
[2]「艾」,輔廣《詩童子問》卷五作「乂」。
[3]「它」原作「他」,據朱熹《詩集傳》卷十二改。「何」原作「河」,據朱熹《詩集傳》卷十二改。
[4]「履」原作「禮」,據朱熹《詩集傳》卷十二改。
[5]「各」上原無「之」字,據明修本及輔廣《詩童子問》卷五補。
[6]「鳴」原作「鳥」,據《小宛》經文改。
[7]「亦」下,《朱子語類》卷八十有「一」字。
[8]「履」原作「里」,據朱熹《詩集傳》卷十二改。
[9]「予生」至「南斗」,謝枋得《詩傳注疏》卷中作「予生之初,月在南斗」。韓愈《三星行》作「我生之辰,月宿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