檜一之十三(第1页)
檜一之十三
檜,國名。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孔氏曰:「《左傳》梓慎云:『鄭,祝融之墟也。』鄭滅檜而處之,故知檜是祝融之境。」在《禹貢》豫州外方之北,滎波之南,居溱、洧之間,其君妘姓,祝融之後。孔氏曰:「祝融,重黎也。重黎之弟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四曰檜人[1]。案《世本》,會人即檜之祖。」《釋文》曰:「王肅云:『周武王封祝融之後於濟、洛、河、潁之間,為檜子。』」周衰,為鄭武公所滅而遷國焉[2]。今之鄭州,即其地也。愚按:即今河南省汴梁路鄭州是也。蘇氏以為檜詩皆為鄭作,如《邶》《鄘》之於《衞》也。未知是否。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直遥反,叶直勞反。豈不爾思?勞心忉忉音刀。
賦也。緇衣羔裘,諸侯之朝服。錦衣狐裘,其朝天子之服也。嚴氏曰:「《玉藻》云:『君衣狐白裘,錦衣以裼之。』天子以日視朝,諸侯在天子之朝亦服之。」舊說,檜君好潔其衣服,逍遥游宴,而不能自强於政治,故詩人憂之。張南軒曰:「其所事惟在衣服之間,則其不能强於政治可知矣。」嚴氏曰:「非以羔裘狐裘為大故,而以逍遥翱翔為可憂也。」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豈不爾思,我心憂傷。
賦也。翱翔,猶逍遥也。堂,公堂也。
羔裘如膏古報反,日出有曜羊照反,叶羊號反。豈不爾思?中心是悼。
賦也。膏,脂所漬也。日出有曜[3],日照之則有光也。
《羔裘》三章,章四句。輔氏曰[4]:「『勞心忉忉』,思之也。『我心憂傷』,悲之也。『中心是悼』,則知其不復可救也。『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其君之服飾,非不美也。『豈不爾思,中心是悼』,則其所闕者,蓋可見矣。」
《序》:「大夫以道去其君也。國小而迫,君不用道,好潔其衣服,逍遥游燕,而不能自强於政治,故作是詩也。」愚按:詩中但言「豈不爾思」,亦未有以見去其君之意。
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力端反兮,勞心慱慱徒端反兮。
賦也。庶,幸也。縞杲冠素紕皮,既祥之冠也。黑經白緯曰縞,緣去聲邊曰紕。李迂仲曰:「其冠用縞,以素為紕,故謂之素冠。」棘,急也。喪事欲其揔揔總爾哀遽之狀[5]。胡庭芳曰:「棘人只是如棘之人,若所謂瘦瘠如柴之義也。」欒欒,瘠貌。慱慱,憂勞之貌。○祥冠,祥則冠之,禫則除之。愚按:喪禮:再期而大祥,自喪至此,不計閏,凡二十五月。大祥之後,中月而禫。中,間也。禫,祭名,澹澹然平安之意。至此,不計閏,凡二十七月。禫,音萏。今人皆不能行三年之喪矣,安得見此服乎?當時賢者庶幾見之,至於憂勞也。李迂仲曰:「詩人思見服既祥之素冠,棘人形貌之欒欒者,今無此人,所以此心慱慱而憂也。」輔氏曰:「言『庶見素冠兮』,而繼之以『棘人欒欒兮』,蓋言情與服之相稱也。不然服於外而忘於内,則亦何以為哉?」
庶見素衣兮,我心傷悲兮,聊與子同歸兮。
賦也。素冠則素衣矣。與子同歸,愛慕之詞也。李迂仲曰:「言庶幾欲見服既祥之素衣者,今無此人,故我心悲傷也。如有其人,則我且與之同歸矣。」謝疊山曰:「同歸,如《書》云『同歸于治』、『同歸于亂』,非與之同歸其家也。」
庶見素韠音畢兮,我心藴於粉反結叶訖力反兮,聊與子如一兮。
賦也。韠,蔽膝也,以韋為之。孔氏曰[6]:「古者佃漁而食[7],因衣其皮。先知蔽前,後知蔽後。後王易以布帛,而猶存其蔽前者,不忘本也。」冕服謂之韍,其餘曰韠。韠從裳色,素衣素裳則素韠矣。藴結,思之不解也。與子如一,甚於同歸矣。輔氏曰:「素衣素冠,不祥之服也,常情之所厭見也。檜國之俗不能行三年之喪,則不復見此既祥之衣冠矣。而當時賢者庶几見之而不可得,則至於憂勞如此,是其心必有大不安者也。幸而得見之,則又為之愛慕,而欲與同歸為一焉,是又必有大慊於其心者也。此秉彝之心也,先王之制喪服,亦以是心而已,豈强民而為之哉?」
《素冠》三章,章三句。
按喪禮:為父為君,斬衰三年。鄭氏曰:「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李寳之曰:「以布為衰,綴之於衣,因統名此衣為衰。先言斬者,斬之而後成衰裳也。不言裁割而言斬者,取痛甚之意。《喪服四制》曰:『其恩厚重者,其服重。故為父三年[8],以恩制者也;為君三年[9],以義制者也。』」昔宰予欲短喪,夫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10]。」輔氏曰:「子生三年,後然免於父母之懷,此君子所以不忍其親,而喪必三年之故,自天子達於庶人也。」李迂仲曰:「三年之喪,皆出於人情之所同,然聖人因人情而為節文,練、祥與禫,衣冠皆有隆殺。如此,豈聖人為此以強人哉?」《傳》曰:「子夏三年之喪畢,見於夫子,援琴而弦,衎衎而樂。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不及。』夫子曰:『君子也。』閔子騫三年之喪畢,見於夫子,援琴而弦,切切而哀。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過也。』夫子曰:『君子也。』子路曰:『敢問何謂也?』夫子曰:『子夏哀已盡,能引而致之於禮,故曰「君子也」。閔子騫哀未盡,能自割以禮,故曰「君子也」。』夫三年之喪,賢者之所輕,不肖者之所勉。」輔氏曰:「子夏、閔子騫之事,《毛傳》所載如此,與《禮記》不同。先生併取宰予之事言之,而不加一辭焉。然熟讀而詳玩之,則自有所發,而可以為情性之正矣。」又曰:「非以三年之喪為足以報其親,所謂『喪三年以為極,亡則弗之忘矣者』也。至於聖人,既為之中制,則賢者必當俯而就,不肖者必當跂而及也。」
《序》:「刺不能三年也。」曾氏曰:「不能三年,雖不知為服歲月,然宰我謂期可已矣。齊宣王曰:『為期之喪,猶愈於已乎?』古之不能三年者,意皆如此。」
隰有萇丈羊反楚,猗於可反儺乃可反其枝。夭於驕反之沃沃烏毒反,樂音洛子之無知。
賦也。萇楚,銚遥弋,今羊桃也,子如小麥,亦似桃。陸璣曰:「葉如桃而光,尖長而狹,花紫赤色,其枝莖弱,過一尺,引蔓于草上,一名業楚,生平澤中,子細如棗核,苗弱,不能為樹。」猗儺,柔順也。夭,少好貌。沃沃,光澤貌。子,指萇楚也。○政煩賦重,人不堪其苦,嘆其不如草木之無知而無憂也。
隰有萇楚,猗儺其華方無、胡瓜二反。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家古胡、古牙二反。
賦也。無家,言無累也。
隰有萇楚,猗儺其實。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室。
賦也。無室,猶無家也。
《隰有萇楚》三章,章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