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史学 中华民族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论纲43402(第7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383]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16页。

[384]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32页。

[385]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34~135页。

[386]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35~136页。

[387]如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史学概论》(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开篇也是论述“历史”与“史学”的区别,也讲到历史观的重要,讲到史学的姊妹学科,讲到史学同文学的关系,讲到史学工作者的任务等。

[388]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9页。

[389]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1页。

[390]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1页。

[391]李大钊:《史观》,《李大钊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54~255页。

[392]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李大钊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43页。

[393]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页。

[394]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李大钊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46~147页。

[395]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76页。

[396]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34页。

[397]郭沫若:《十批判书·后记》,《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65页。

[398]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9页。

[399]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新版引言》,《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页。

[400]郭沫若:《史学论集》,《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43页。

[401]侯外庐:《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8~9页。

[402]侯外庐:《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9~19页。

[403]侯外庐:《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2~13页。

[404]侯外庐:《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3页。

[405]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1938年)有系统的论述,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导论卷》以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相结合而展开的论述,都是有代表性的论著。本文重点不在于此,故不评述。

[407]见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近年,北京出版社把这6篇文章辑为一书,名曰《史学遗产六讲》,收入“大家小书”第三辑(2004年1月出版)。

[408]白寿彝:《谈历史文献学》,《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07页。

[409]白寿彝:《再谈历史文献学》,《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58~559页。

[410]白寿彝:《谈史书的编撰》,《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25页。

[411]白寿彝:《谈历史文学》,《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36~537页。

[412]白寿彝:《谈历史文学》,《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49页。

[413]侯外庐:《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8页。

[414]侯外庐:《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8~19页。

[415]侯外庐:《中国古代学说思想史》,上海:上海文风书局,1946年,第1页。

[416]侯外庐:《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页。

[417]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07~321页。

[418]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6页。

[419]毛泽东:《致郭沫若》,《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41~242页。

[420]郭沫若:《十批判书·后记》,《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65页。

[421]郭沫若:《青铜时代·后记》,《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611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