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史学 中华民族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论纲43402(第6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345]《周易·贲卦·彖传》,《十三经注疏》,阮元校刻,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7页。

[346]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93~394页。

[347]班固:《汉书》卷一百《叙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4208、4235页。

[348]《韩非子》卷十九《五蠹》,诸子集成本,王先慎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第342页。

[349]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8页。

[350]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太宗八”,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92~693页。

[351]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五《边防一·边防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4979页。

[352]杜佑:《通典》卷四十八《礼八》后议,北京:中华书局,第1355页。

[353]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汉文帝”,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2、47页。

[354]王夫之:《读通鉴论·叙论四》之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12页。

[355]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一“唐高宗”,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726页。

[356]魏徵等:《隋书》卷六十四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522页。

[357]司马迁:《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443页。

[358]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九《范睢蔡泽列传》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25页。

[359]曾巩:《曾巩集》卷五十一《说势》,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694~695页。

[360]范祖禹:《唐鉴》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2页。

[361]苏轼:《东坡志林》卷五“秦废封建”条,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03页。

[362]以上所引均见《读通鉴论》叙论三、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10~1115页。

[363]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五《至当》,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68页。

[364]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九《孟子·离娄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01页。

[365]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页。

[366]龚自珍:《龚自珍全集》第一辑《尊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81页。

[367]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300页。

[368]刘知幾:《史通》卷十《自叙》,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70页。

[369]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三十一《与韩愈论史官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99页。

[370]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8页。

[371]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文集五《与人书二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98页。

[372]本文原载《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373]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75页。

[374]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79页。

[375]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82页。

[376]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85页。

[377]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91页。

[378]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96页。

[379]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96~97页。

[380]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07页。

[38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6页。

[382]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13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