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联姻(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叶氏继承人叶濯舟与经纬掌门顾兆和订婚,强强联合重塑行业格局》

《财经快讯:LunarHorizon与经纬集团宣布通过联姻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这场备受瞩目的联姻,不仅成为财经版块连续数日的头条,更在无形中悄然改变了诸多未来的轨迹。

无人知晓,在这场盛大联姻的幕后,十一岁的叶濯缨,已用他独特的方式,与这位新加入家族的商业巨子,完成了一次无声的、关于未来合作可能性的交锋与确认。

棋盘之外,另一局关乎家族、产业与未来的大棋,正在缓缓展开。而叶濯缨,已然落下了属于他的,清醒而精准的一子。

家宴结束,送走所有宾客后,顾兆和与叶濯舟回到了他们在市中心的顶层公寓。夜已深,城市的霓虹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斑斓的光影。

顾兆和松了松领带,却没有立刻去休息,而是径直走向书房,打开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经纬集团复杂的供应链结构图清晰可见。

叶濯舟端着一杯温水走过来,放在他手边,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和节点,了然地问:“还在想濯缨的话?”

顾兆和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眼神却异常明亮:“不是‘还在想’,是必须立刻行动。濯缨指出的那15%,精准地戳中了我们近年来增长乏力的痛点。传统供应链的惯性太大了,即便我们意识到了问题,推动变革也面临内部重重阻力。”

他指着屏幕上的几个关键节点:“面料采购依赖长期订单,无法灵活应对突发潮流;生产排程固化,小批量、多批次的定制化订单会严重拉低整体效率;仓储物流也主要是为大规模铺货准备的……这些问题,我们内部报告提过,但像濯缨这样,用一个简洁的数字直指核心,并且立刻给出一个具备可行性的技术方向……”

顾兆和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赞叹:“他才十一岁。濯舟,你弟弟是个真正的天才。他的眼光,超越了年龄,甚至超越了许多在行业里浸淫多年的资深人士。”

叶濯舟微笑着在他身边坐下:“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说他‘很厉害’了吧?那不仅仅是学业上的聪明。”

“我明白了。”顾兆和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聚焦在屏幕上,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起来,“他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契机,也指明了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深度求索。赵文嘉……我记得他,一个很有冲劲和技术远见的年轻人。没想到濯缨那么早就投资了他。”

接下来的几周,经纬集团内部悄然掀起了一场由顾兆和亲自推动的“供应链敏捷化”变革。

第一步,精准诊断。顾兆和没有大张旗鼓,而是组建了一个直接向他汇报的精干项目组,依据叶濯缨指出的方向,利用内部数据和市场分析,对供应链进行更精细的扫描和建模,精确量化那“15%”的成本与机会损失。

第二步,技术破局。通过叶濯缨的非正式引荐(更多是顾兆和以叶濯缨“哥夫”的身份主动联系),顾兆和与深度求索的创始人赵文嘉建立了联系。双方一拍即合。经纬集团提供了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和海量数据,深度求索则派出顶尖算法团队,为其量身定制开发“基于神经网络的动态需求预测与智能排产系统”。

第三步,循序落地。变革并未激进地推翻原有体系,而是选择几个核心产品线和区域市场作为试点。新系统通过分析社交媒体趋势、销售实时数据、天气、甚至娱乐热点等多维度信息,提前预测爆款潜力,动态调整面料采购计划,并优化生产线排程。试点区域的快反产品上新周期显著缩短,库存周转率大幅提升,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客户满意度也达到了新高。

第四步,全面推广。试点成功的数据说服了董事会和内部持保守态度的高管。顾兆和趁热打铁,将优化后的供应链模式向全集团推广,并重新梳理了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协作流程,构建了一个更具弹性、反应更迅速的供应链生态网络。

数月后,在一次集团战略复盘会上,看着屏幕上显示的供应链综合效率提升报告(最终优化效果甚至略超过了最初预估的15%),顾兆和不禁再次想起订婚宴上那个冷静提出建议的小小身影。

他给叶濯舟发了条信息:“濯缨随口一提,帮经纬集团撬动了百亿级别的效率提升。这份‘订婚礼物’,实在太厚重了。”

叶濯舟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然后写道:“他说,这只是基于公开数据和基础模型做的粗略估算,没想到你们执行得这么彻底和高效。他还说……下次见面,可以聊聊更深度的协同优化可能性。”

顾兆和看着手机屏幕,摇头失笑,心中对那位年轻小舅子的评价,再次拔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不仅仅是天才的洞察力,更是一种深藏不露的布局能力。他隐约感觉到,与叶濯缨的这次交集,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叶家这位小公子,必将给整个商业格局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变数。

而经纬集团优化的这条产业链,也成为了后续叶家、顾家乃至深度求索之间更紧密合作的坚实桥梁,悄然影响着未来商业帝国的走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