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诗(第2页)
三诗的创作:技艺和天才
贺拉斯在吟唱毕诗人的荣高使命后,紧接着就探讨诗歌的创作。他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比较接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既承认天才、灵感的作用,更重视诗人后天的技艺和勤奋。他声称,天生的才能和后天的勤奋,都是创作好的诗歌不可或缺的:
有人问,好诗要靠天才还是靠技艺,
依我看,勤功苦学而无天生的品赋;
或者虽有天才而无训练,皆无用处,
因为两者必须彼此协助互相亲睦。[79]
并以竞技场获胜的人之所以能夺得锦标,阿波罗节日竞技会上的吹箫人为例,以说明勤学苦练的必要性。
这里,诗人在创作上,虽然主张天才和技艺并举,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但在他处更其倾向于技艺和后天的勤奋。他批评德谟克里特片面强调天才无视技艺,把头脑健全的诗人排除在诗神缪斯居住的赫利孔山之外,即排在诗歌领域之外。不少诗人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以致不修边幅,远离人世。怨天尤人,将写不出诗歌归咎于运气不好;有时写诗泄愤,丧失理性;有的自诩虽不能写诗,却能做批评家,指点别人:诗人的职责和功能何在;从何处可以汲取丰富的材料;诗人是怎样形成的;什么适合于他,什么不适合于他;正途会引导他到何处去,歧途又会引导他到何处去。贺拉斯斥责这类人肯定不会获得诗人的尊荣和名誉的。[80]他在《诗艺》的结束部分,集中攻讦和讽刺佯狂的诗人[81],更足以证明贺拉斯认为,较之天赋才能,更其强调技艺和后天的勤奋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四诗人的修养
贺拉斯正由于意识到诗歌的崇高使命,意识到技艺和后天的勤奋在诗歌创作中的决定性作用,所以特别重视诗人自身的修养,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
第一,强调理性和思想修养。贯穿在《诗艺》和《诗话》中的清醒的理性精神,正是“得体”说的哲学基础,将诗人的立身处世、诗的创作源泉、诗的功能和评价等都归之于理性精神。这在古往今来的大诗人中并不多见,因为一般诗人都以形象思维见长,崇尚情感。贺拉斯强调创作的源泉,既不凭借天才,也不是来自生活实践,而是来自“正确的见识”(“智慧”、“判断”、“正确的思考”、“正确的思辨”)。这种观点本身带有片面性,但他强调理性则是明确的。
诗人认为只要作者具备了“正确的见识”,就可以从某个古人,例如苏格拉底[82]那里获得创作的题材。有了题材,辞藻也就自然而然跟随而至。也就懂得他对国家、朋友的责任,懂得元老和法官的职责、出征的将军的作用,从而将这些人物写得合情合理。也就懂得应该写什么,再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寻找“模型”:
我对从事模仿的诗人奉劝一件事:
向生活寻找模型,向习俗汲取言词。[83]
表明贺拉斯在强调理性思维“正确的见识”是创作的源泉,从古人的著作中去寻找创作题材的同时,仍还重视从生活中找创作的源泉,从生活中寻找模型,从习俗中汲取语言。也可以理解为,他是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从生活中寻找模型,从生活习俗中汲取语言。综观《诗艺》第309—318行这段文字,后面的这种见解,显然是主导的。与此同时,他还强调题材的内容比辞藻更为重要。他声称,一出戏剧因为有许多光辉的思想,人物又刻画得非常恰当,即便没有什么魅力,写的是平凡的事迹,缺乏力量或技巧,但比之内容贫乏,徒事华丽的辞藻,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更能使观众流连忘返,“心旷神怡”[84]。
第二,甘于清贫,不求闻达,反对急功近利。贺拉斯强调诗人从事创作,要以希腊人为榜样,以诗本身为重,“希腊人不追求什么但求诗坛盛誉”[85]。要是徒事追求钱财,“铜臭和贪欲”就会腐蚀诗人的灵魂,这样也就写不出不朽的诗篇。因此,强调诗人要甘于清贫:
诗人的心灵不慕货财只热衷于诗,
火灾破产,奴仆星散,唯有一笑置之;
诗人决不会欺骗朋友或后生小子,
他食的虽是粗饭豆羹,但甘之如饴。[86]
斥责有些喜剧诗人,由于贪图钱财,尽写些寻欢作乐的内容,从而导致堕落:
喜剧舞台上尽是乱七八糟的家伙,
诗人只顾腰囊里的铜臭越来越多,
却不管他的喜剧站得住还是堕落。[87]
进而要求其他诗人和他一起,甘于寂寞,不为一时得不到读者和帝王的赏识而牢骚满腹,深信总有一天会得到帝王的赏识,时来运转:
我们也曾因为无知的读者看不到
我们精心制作的妙处而大发牢骚。
我们怀着莫大希望,但愿终有一朝
您听到我们作诗,命诗人进宫应召,
您让我们摆脱贫困而以吟咏自豪。[88]
第三,精益求精,善于接受批评。正由于贺拉斯意识到诗歌文艺创作的崇高使命,他力主在创作时要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反对率尔操觚;徒事写作平庸的诗篇,那是神人不容,也不受书商和读者们欢迎。因此,在创作上要精益求精力争上游,否则便要一败涂地,沉湎下游,成为笑柄。为此,他劝诫皮索兄弟在创作上要持严谨的态度,多多听取不同人士的批评,特别是当时著名批评家迈齐乌斯等的批评。并且还告诫他们不要急于发表,放置上九年才决定其发表与否,否则仓猝发表,错误就难以改正:
但如果你想作诗,首先要请人批评,
念给迈齐乌斯或令尊和我一听,
然后就束诸高阁,再过九年才决定。
未判之诗能焚毁,已出之言难更正。[89]
特别是要耐心地接受善意的批评,改正一些败笔,反复不断地进行锤炼。与此同时,要高度警惕阿谀奉承,特别是当你饶有资财时更其是这样,否则便会上当受骗:
所以如果你想作诗也要知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