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美和审美(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节美和审美

作为折中主义美学代表人物的西塞罗和普卢塔克,对于美及其种种复杂的本性,有一系列值得注意的论述。但也正由于他们是折中主义者,在有关的观点间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且他们的有些观点,往往表述得并不是很清楚的。

一美的客观性

无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柏拉图,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亚里士多德,还是有着明显唯物主义倾向的斯多葛学派,从各自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都肯定美的客观性。这点在前面都已经具体讨论过了。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西塞罗同样也肯定美的客观性,并把这种客观性同事物本身的秩序联系起来:

事物的这种秩序有如此的力量,以致哪怕其中有极小的变化,这些事物都不可能再一起存在下去。它有这般的美,以致甚至难以想象还有比它更美的自然外貌。[14]

西塞罗进一步声称,这种取决于秩序而形成的事物带有必然性:

你们转而想一想,人的形状和姿态以至其他动物的形状和姿态吧,你们会发现躯体的每一部分,都不是没有某种必要的用处的,而且整个结构仿佛是凭借技艺而不是偶然地完成的。树木的情形是怎样的呢?树干、枝条甚至树叶,无一不是为了维持和保持它们的本性而形成的,可是在树木中没有一个部分是不美的。[15]

事物之所以美取决于事物本身的秩序,因此只有这种秩序继续存在下去,这类事物才仍然是美的。要是这种决定事物之所以美的秩序起了变化,哪怕是极小的变化,这种美也就会发生变化。这些都是取决于事物的秩序,取决于事物的整个结构,所以它并非是偶然出现的,并非是偶然地形成的。

普卢塔克在关于美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方面,与西塞罗有相类似的见解。他在《论哲学家接受的意见》中谈到:

任何美的东西的产生,都并非是偶然和没有目的的,它产生于创造了美的技艺。世界是美的,这种美我们是从它的形状、颜色和体积,以及围绕着它的多种多样的星群中分辨得出来的。因为世界是球形的,这种形状比其他所有形状都要美。[16]

这里,普卢塔克所谈到的美的客观性、必然性、凭技艺而形成的等,都是与上述西塞罗的观点一致的。至于将球形看作是美的标志,这是古希腊人审美观中的传统观点。值得注意的是,将美的问题和目的论联系起来。这正是前面提到过的“宗教的柏拉图主义”观点,在其折中主义美学观中的具体反映。这种目的论,带有明显的宗教神学色彩。

西塞罗的美学观同样也带有明显的宗教神学色彩,这点在下面讨论到他对天赋观念的信仰,以及对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具体运用和重新解释中会体现出来。从他的《论神的本性》中可以看出,西塞罗除了抱着严肃的态度来评价艺术以外,还像罗马诗人一样,对客观的自然风景的美,有了愈来愈敏锐的感觉,但他将这种客观的自然归诸神意:

让我们把有名的美术品撇在一边,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看看我们所谓由神意形成的那些东西的美吧。[17]

在这一系列由神意而形成的自然界的美的事物中,他列举出的有嶙峋的岩石、山洞和山脉。这点,在他用先验论的天赋观念说来解释艺术家如何创作美的艺术品时,就更为明显了。

二美是心灵所固有

总的来讲,西塞罗的哲学重视实用。尽管他承认包括自然哲学在内的知识,本身自在自为地就是一种善,它确保了最纯和最高的享受[18],但他更强调的是行动,认为哲学研究的终极目的是对实际生活发生影响,知识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完成它自己。因此行动比认知有更高的价值,研究最高的善是一切研究中最重要的,这种研究决定了全部哲学。

西塞罗认为行动,包括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是建立在天赋观念上的。他声称,哲学家是独立于外界的,将他的信仰建立在直接的内在的确定性上面,建立在天赋知识,即对真理的天赋感受上面。这种见解,正如策勒指出的那样:“对后来,特别是对基督教哲学有重要影响,他是最先明确地阐明的。”[19]策勒阐明的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西塞罗以前的希腊哲学中,从未提出过严格意义上的天赋知识。柏拉图的回忆说,是借助方法论上的论证来阐明的,伊壁鸠鲁的概念和早期斯多葛学派的共同概念,都是从经验中抽象出来的,而西塞罗的这种天赋知识,是先于一切经验和科学的,它所涉及的是他所谓的最重要的真理。

西塞罗就此认为,德性的萌芽是天赋的,要是它们的发展不受干扰的话,科学就是不必要的了。例如,正直的意识原来是人性所固有的,后来由于恶的倾向的形成而蒙蔽了它。对神的信仰,也是建立在同样基础上的,人的精神的美德是与神密切关联的,关于神的意识,是由人的自我意识直接提供的。因此,人只有记住他自己的起源,才能导使他回到创造主。[20]天性教我们以神的存在。[21]此外,灵魂不朽,同样属于这些天赋真理之列,意志自由同样也是如此。这样,在天赋知识的基础上,西塞罗的哲学、伦理学、神学是统一的,或者说是一回事。美学和文艺理论也同样如此。

西塞罗认为,艺术家借以进行创作的观念,以及美的理念都是天赋的,都是心灵所固有的。他在《论演说家》中明确宣称:

我坚持这种见解,认为:没有任何一种如此美的东西,以致会被其摹本(如摹仿面孔的假面具)的美所超过。这种理想是不能凭借眼睛或耳朵,或任何其他感官所感觉得到的,但我们仍然能凭借心灵和想象把握它。[22]

接着他以斐狄亚斯的雕像来说明他的观点。他声称,斐狄亚斯创作出来的雕像,是人们所见到过的雕像中最完美的作品。还有他原先提到过的那些绘画,尽管这些绘画都很美,但人们能想象得出比这些美的绘画更美的东西:

确定无疑,伟大的雕塑家在创作朱庇特或智慧女神弥涅耳瓦的形象时,并不是着眼于他用作模特儿的人,而是在他自己的心灵里有着一个无比优越的美的幻象。在他凝视和专心致志于它的,他就指导他那双艺术家的手去创作神的肖像。[23]

艺术家是凭借自己的心灵进行创作的,但创作出来的复制品,人们却是凭感官来察觉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