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斯多葛学派的兴起和发展(第1页)
第一节斯多葛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斯多葛学派起源于东方希腊化国家。这个学派的奠基人及主要代表人物,几乎都来自希腊化的东方国家,进入公元前2世纪时期,情况基本上仍是这样,晚期时才有罗马的代表人物。这种情况,正如策勒所指出的那样:
纪元前的所有重要的斯多葛学派分子,都是出生于小亚细亚、叙利亚和爱琴海东部岛屿。接着是一串罗马斯多葛学派分子,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爱比克泰德,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弗里基亚。而在严格意义上出身希腊的,毫无例外地都是由二、三流人物来代表的。[3]
这种特征,影响了斯多葛学派学说的内容、发展和传播。
斯多葛学派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从其创始人开始,历来就和统治阶级的上层关系密切。创始人芝诺是马其顿国王安提戈诺二世(前276—前239年在位)的朋友和顾问,这个国王被认为是:“哲学能声称他是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君王。”[4]他曾慷慨赠款给该学派。[5]芝诺曾派他的学生斯斐洛斯(约前285—前221年)去斯巴达国王克莱俄美涅三世(约前285—前219年)宫廷工作。此外,埃及托勒密四世(前222—前205年在位)宫廷也有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出现。中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帕奈提乌,在罗马时曾结交权势显赫的西庇亚(也有异译为“斯基庇俄”的)集团,从而将斯多葛主义介绍给罗马上层统治集团。他自己曾随小西庇亚(约前185—前129年)出征东方国家,当时罗马的达官贵人中有不少是他的学生。晚期的斯多葛学派,更其是罗马帝国的典型的官方哲学,其中著名代表人物本人就是皇帝(如马可·奥勒留)、宫廷大臣(如塞涅卡),或与统治集团关系密切的人物(如爱比克泰德)。此外,当时在斯巴达、帕加马、罗马出现的社会政治运动,有不少也是与斯多葛学派有关的。由此可以说,斯多葛学派是晚期希腊—罗马时期的官方哲学。
在长达六百年的传播过程中,斯多葛学派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早期阶段
早期斯多葛学派是由芝诺创立的,由于他于公元前300年开始在雅典市场北面的画廊开设学校讲学,所以斯多葛学派又名画廊学派,在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00年,奠定了斯多葛学派学说的基本内容。
芝诺(Zeno,约前336—前264年)是塞浦路斯商人基提翁的儿子,公元前311年来到雅典听当时柏拉图学园校长波勒蒙(前4—前3世纪)和麦加拉学派的克罗诺斯的狄奥多罗(?—约前307年)讲学,接着,在犬儒学派克拉底斯(约前365—前285年)的影响下转向犬儒学派,后来,又信奉苏格拉底的学说。此外,他还更多地接受赫拉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斯多葛派的自然哲学大部分是赫拉克利特的,而它的逻辑学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相似。”[6]并还受到先于他在雅典创建花园学派(即伊壁鸠鲁学派)的伊壁鸠鲁的影响。建立了以逻辑学(包括认识论)、自然哲学、伦理学为主要内容的哲学体系。生前,他就受到雅典人的高度尊敬,是当时统治雅典的马其顿国王安提戈诺二世的老师和挚友。他撰写的著作有:《论法律》、《论宇宙》、《伦理学》、《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问题》等。有关美学方面的著作有:《论风格》、《荷马问题》(五卷)、《诗歌读本》、《修辞学手册》等。[7]这些著作都已佚失。整个斯多葛主义的框架和基本内容是由芝诺奠定的。
早期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克莱安塞(Kleanthes,公元前331/330—前232/231年),出生于小亚细亚的何索斯,原为拳师。公元前282年,他到雅典听了芝诺的讲学后,成为芝诺的虔诚的信徒达十九年之久,并于芝诺在公元前264年自杀后,成为斯多葛学派的第二任领袖。他在哲学上缺乏创造性,除了全盘接受芝诺的观点外,只是使之带上浓厚的宗教色彩。后来也绝食而死。撰有《论时间》、《论政治家》、《论神》等,以及美学方面的著作《论艺术》、《论荷马》、《论美》等。[8]
早期斯多葛学派的第三任领袖是克莱安塞的学生克律西波(Chryrippus,约前280—约前207/206年),出生于小亚细亚的索利或塔尔苏斯。公元前260年左右来到雅典,开始时听中期柏拉图学园的阿尔凯西劳(约前315—前241/240年)的讲演,受到逻辑学和辩证法的训练。后来,他接受克莱安塞的影响,于公元前232年成为斯多葛学派的第三任领衲。他的学问渊博,又长于论证,在建立这个学派的体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称为是仅次于芝诺的“第二个奠基人”。撰有有关逻辑学、伦理学、自然哲学方面的著作达705种(篇)之多,其中与美学有关的是《论诗》、《论艺术和非艺术》、《论善或道德上的美和快乐》(十卷)等。
早期斯多葛学派中与美学有关的有巴伦的第欧根尼(DiogenesofBabylon,约前240—前152年),是克律西波的学生,后成为该学派的领袖,曾于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155年造访罗马,对斯多葛主义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贡献在语法理论方面,著作有《艺术的辩证法》等。
对早期斯多葛学派的著作,我们主要依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的《皮浪学说纲要》和《驳数理学家》等,以及斯托拜乌的《箴言和牧歌》(大体编写于5世纪)等著作中的有关记载,来研究他们的美学思想。
斯多葛学派认为:“智慧是关于人的事物及神的事物的知识,哲学便是企图产生那样知识的艺术实践。”[9]从事哲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他们的道德生活寻求一种稳固的支撑,获得幸福和独立,追求达到哲人的理想。就这一点来讲,是与犬儒学派一致的。但斯多葛学派又强调自然哲学(物理学)和逻辑学的研究,主张科学知识是道德行为必不可少的条件,认为没有知识,真正的道德行为是不可能的。在这点上,又是和苏格拉底,甚至和柏拉图是一致的。这样,他们采用柏拉图学园的传统,将哲学分成三部分:(1)物理学(即自然哲学),考察宇宙同它所包含的东西;(2)伦理学,考察人的生活;(3)逻辑学或辩证法,专门探讨理性。[10]他们在讨论这三者的关系时,或者将哲学比作是动物:逻辑学是骨骼和腱,自然哲学是其有肉的部分,伦理学是灵魂;或者将哲学比作鸡蛋:逻辑学是蛋壳,伦理学是蛋白,自然哲学是蛋黄。[11]
也因为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芝诺,接受当时在雅典流行的各种哲学学派的影响,因此他们的体系中有不少自相矛盾的见解和内容。正像哲学史家默兰指出的那样:
斯多葛学派可以按两种方式来解释,我们在其中,或者能看到对神的“世俗化”和物质化的解释;或者是恰恰相反,在其中能看到对物质的神化和精神化内解释。[12]
这种特征,自始至终贯穿于早、中、晚期斯多葛学派的学说中。此外,创建于公元前300年的斯多葛学派,虽然受过创建于公元前306年的伊壁鸠鲁学派的影响,但在一系列问题上是彼此对立的。
二中期阶段
早期斯多葛学派就有明显折中赫拉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学说的倾向[13],以后由于受到柏拉图学园的批评,以及随着与罗马世界的接触,倾向于注重实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派的面貌。从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到公元前50年是中期斯多葛学派时期,更多地接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帕奈提乌、波塞多纽和赫卡通(约前2世纪—前1世纪)。这里简要介绍前两个人的一般思想。总的来讲,中期斯多葛学派对美学问题,远不如像早期斯多葛学派那样关注。
帕奈提乌(Paius,约前185—前109年),罗德岛人,曾在雅典学习哲学,是当时斯多葛学派领袖巴比伦的第欧根尼和塔尔苏斯的安提帕特的学生,于前129年至前109年继安提帕特成为该学派的领袖,和当时罗马统治阶级关系密切。前144年到罗马,曾随当时罗马统帅小西庇亚出征东方。后在罗马积极宣传斯多葛主义。具备天文学、地理学、历史学、哲学史和宗教史等广博的知识,致力于将斯多葛主义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相结合,使之向折中主义演变。研究重点由宇宙学、逻辑学转向伦理学。在哲学上,放弃世界大焚烧说,接受亚里士多德的宇宙永恒说,放弃占卜和占星术,认为气候的影响比星辰更重要,接受怀疑论学派卡尔尼亚德的影响,认为灵魂随肉体的死亡而死亡。在社会伦理道德学说上,认为保护私有财产是政治家首要的职责,也是国家的根本作用。热衷于调处个人主义、世界主义与现存罗马国家之间的矛盾,为罗马共和国的扩张政策辩护,认为它和人性的原则并不冲突,并用统治者的人性和被统治者的野蛮来进行辩护。反对哲人脱离社会离群索居,而是要求他们积极参加国家活动,强调实践的智慧和美德的意义。尤为注意外在的善,如健康和财富等,认为至善就是过符合自然(本性)的生活,人类的自然愿望就可以使他达到美德。对在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天命论,重新作了解释,认为命运只是人类生活的有益调节器,是极端热情奔放的性格的教育者。主要著作有《论愉快》等,都已佚失。
尽管帕奈提乌在相当程度上改变和重新解释了早期斯多葛学派的体系,但当时的斯多葛学派仍然承认他是这个学派的成员。[14]帕奈提乌的学说,正像贝利指出的,是罗马化的斯多葛主义,对斯多葛学派在罗马世界的传布和生根,起了重要的作用。[15]他不仅对中期、而且对晚期斯多葛学派的形成和发展,都起了显著的作用。
波塞多纽(Poseidonius,约前135—前51/50年)出生于叙利亚的城市阿帕米亚,和芝诺一样是希腊主义化了的闪米特人(即犹太人),曾在雅典学习哲学,是帕奈提乌的最著名的学生。从事过广泛的游历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在当时希腊化—罗马世界享有盛名。被哲学史家称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希腊最渊博的思想家。”[16]公元前97年,他在罗德岛创办学校,西塞罗曾于公元前78年到该地就学。他本人虽未到罗马传布过哲学,但在罗马世界享有盛名。[17]他在政治上支持当时的罗马统帅庞贝(前106—前48年)。
波塞多纽继续发展了帕奈提乌的折中主义,使斯多葛主义和柏拉图、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结合起来。他的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当时罗马共和国同希腊化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并逐渐正在取代后者的地位。波塞多纽的思想活动,正是反映了这种时代特征。一方面,正像策勒指出的那样:他“不仅是一个斯多葛学派分子,而且还是一个叙利亚的希腊主义者”[18];另一方面,他处在东西方、希腊化和罗马世界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正如德国学者文德兰德指出的那样:是“能够理解并独立地面对罗马世界的最后一个希腊人”[19]。“不仅是希腊和罗马之间的中介人,而且是东方和西方之间的中介人。”[20]正因为这样,波塞多纽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哲学家。
波塞多纽的哲学思想发展有它的独特性,一方面步帕奈提乌的后尘,进一步接受柏拉图的影响,以致被德国著名的古典学者耶格尔称作:“第一个新柏拉图主义者”[21];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正统的斯多葛学派,“从总体上来看,他的思想模式,毫无疑问地是帕奈提乌的学生”[22],但在一系列问题上,回到了早期斯多葛学派的观点。
波塞多纽相信世界大焚烧说,肯定灵魂不灭和魔鬼的存在,接受占星术和天命论。他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一切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相联系的,因此是彼此交感的,世界是有生有灭的。神是不生不灭的,是有秩序地安排这个世界的创造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全部本体吸入自身,并由自身创造世界。人类和万物都是由神创造的。宇宙受理性和天命支配,其中每一个细节都由神圣的天命安排,从而形成宇宙的普遍和谐和结构上的有秩序。他接受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提倡以君主政治、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原则相结合为基础的国家制度学说。他认为政治上的美德,在于使人类回到史前的无邪状态,那时的哲学家是立法家和民众的教育者,是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物质世界和神的世界的中间人。政治和伦理是一回事,任何形式的道德伦理或政治活动,都是宗教上的责任。人能够使自己自由,并拥有有关精神天赋的知识,它使人在死后享有最高形式的存在。还提出历史、文化发展的理论,认为天真无邪的原始黄金时代是由聪明人(哲学家)治理的,但由于堕落和暴力行为的流行,就需要法律制度。积极关心数学、天文学、人种学、历史和文学等,试图从中发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及和谐,以展示宇宙的理性结构以及历史的理性发展。
波塞多纽的学说,是从早期斯多葛主义并通过斯多葛主义化的柏拉图主义,向新柏拉图主义过渡的环节,对以后的哲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主要著作有《论预言》、《历史》等,都已佚失。
就现有的有关资料来看,中期斯多葛学派对美学的关注远不如早期斯多葛学派,后者不仅奠定了斯多葛学派美学的哲学基础,而且在美学的具体问题上都有所论述。
三晚期阶段
晚期斯多葛学派又称为罗马斯多葛学派或新斯多葛学派。时间跨度是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3世纪中叶,基本上和前期罗马帝国相始终。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马可·奥勒留。他们又回到早期斯多葛学派传统,对美学问题比较关注,而且他们的著作都被保存下来了,从而在探讨他们的美学观点时,有了直接的可靠的原始资料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