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云直上(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遇到实在不会、不懂的问题,就诚实地告诉考官‘这个领域我目前还不了解’,千万别耍小聪明,不懂装懂,那才最要不得。”

李校长这番朴实却充满力量的话语,如同一颗定心丸,瞬间抚平了陆青大半的惶惑与不安。他紧紧握着那叠带着校长体温与信任的纸币,喉头哽咽。

最终,只能朝着这位可敬的师长,深深地、近乎九十度地鞠了一躬。这份沉甸甸的期望与毫无保留的支持,他刻骨铭心。

面试培训班设在市区一家颇具规模的教育机构,负责一对一指导陆青的,正是李校长的老相识——谢莹老师。

谢老师年近四十,齐耳短发,衣着干练,眼神锐利,行事作风雷厉风行。

她迅速判断出陆青在面试经验上几乎是一张白纸,便将辅导重点集中在他的语言表达流畅度、逻辑思维层次感和临场应变能力上。

陆青学得异常刻苦,他像一块被投入知识海洋的海绵,拼命吸收着那些对他而言陌生却又至关重要的技巧:如何组织语言才能条理清晰、层层递进;

如何通过呼吸调整和积极心理暗示来克服紧张情绪;如何在展现自信与实力的同时,不失谦逊与真诚的态度。

谢莹老师经验丰富,一针见血地指出:“青云梯面试的核心,绝非考察你们掌握了多少超纲知识,而是要穿透表面,看清你们的品行、志向和抗压能力。”

“问题必然会紧密围绕你们的个人理想、对未来人生的规划、以及遇到巨大困难时如何思考与解决来展开。”

“记住,真诚、坦荡、有礼有节,这八个字的份量,远胜过任何精心编织的华丽辞藻。”

陆青将“不卑不亢”这四个字,连同这八字真言,一同牢牢刻在心间。

在深入了解陆青立志攻克病毒难题、报效国家的人生规划后,谢莹老师展现出惊人的负责与投入。

她花费大量个人时间,熬夜查阅资料,收集整理了大量与病毒学、微生物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前沿动态,精心编纂出一份详尽的应试参考手稿。

这份手稿她反复修改,字斟句酌,大到整体框架与遣词造句,小到每一个术语的准确性与表达的严谨性,都力求完美。

她围绕着面试最可能涉及的五大核心领域——“我为何参加青云梯”、“我的特长与潜力”、“如何克服学习困境”、“人生理想与规划”、“如果未被录取该如何面对”。

进行了高强度的、具有极强针对性的押题式准备,并勒令陆青必须将所有要点理解透彻,并背诵得滚瓜烂熟!

谢老师性格中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从面试时的着装搭配(最终选定了一套最合身、最干净的校服作为正装替代品)、进门敲门的礼仪、与考官的眼神交流、鞠躬的角度,到回答问题的语速快慢、语音语调的起伏、乃至每个字的咬字是否清晰,都提出了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要求。

“细节决定成败,”她反复强调,“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让你前期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她模拟真实面试场景,进行全流程演练,刻意营造考官的压迫感,甚至故意提出尖锐刁钻的问题,设置各种意外情况,以此不断挑战并修正陆青身上暴露出的任何一点问题。

面对如此高强度的训练,陆青没有喊过一句苦,叫过一声累。他只是埋下头,更加拼命地背诵、理解、消化那些面试题目,力求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极致完美。

有时,谢莹老师甚至表现得比陆青还要焦虑,她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到处搜寻、分析青云梯面试可能出现的各种新题型、新动向。

她比任何人都更清醒地认识到“青云梯计划”那令人窒息的竞争激烈程度。这可谓是真正的“优中选优”,其难度堪比千军万马争夺通过高考独木桥的省状元!

她曾私下对同事感叹:“全国笔试筛选后还有十五万佼佼者,而最终,只有区区一千八百个幸运儿,能真正享受到高中三年一切费用全免的国士待遇!”

“国家现在各方面都急需建设,百废待兴,这简直是勒紧了全国人民的裤腰带,才挤出这一笔无比宝贵、寄托着未来希望的教育基金!甚至有可能,这一批就是空前绝后的唯一一批!”

几天后,陆青在谢莹老师的亲自陪同下,穿着那身洗熨得干干净净、代表着青阳中学的校服,怀揣着全校师生的殷切期望,更怀揣着自己对那片更广阔天地、对那个锦绣前程的全部向往,踏上了那列南下的、喷着白色蒸汽、呼啸着开往梦想之城——广深市的绿皮火车。

站台上,陈伯、刘姨、李雯菁老师,以及许多闻讯赶来的老师同学都在用力挥手。火车缓缓启动,加速,窗外的景物开始飞速后退。

陆青将额头抵在微凉的车窗玻璃上,看着生活了十几年的小城在视野中逐渐缩小、模糊,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上。

前方,是未知的广深市,是决定命运的面试考场,也是一条真正通往“青云之上”的、漫长而崭新的征途。

他清澈的眼眸中,倒映着窗外飞速流转的风景,那里面,有离乡的淡淡怅惘,有对未知的些微忐忑,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般的沉静,以及一往无前的坚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