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梯(第2页)
但她更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
陆青性格敏感多思,沉默内敛,所有情绪和压力都习惯深埋心底,自我消化,这类孩子最容易陷入精神内耗的泥潭,长此以往,势必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她没有强行制止或空洞说教,只是在一个黄昏,抽出了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地对陆青说:“陪老师去操场走走吧,散散心。”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李雯菁没有谈学习,更没有提考试,她像一位闲话家常的长辈,分享起自己这些年的人生感悟。
“老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初中成绩也很好,总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可上了高中才发现,天外有天,比我聪明还比我努力的人比比皆是。理科跟不上,挣扎了很久,最后只能从理科班转到文科班。”
“后来考上了师范院校,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也遇到了更多才华横溢的同学。”她的语气平静,带着一丝回忆的怅然。
她顿了顿,声音里多了些复杂的情绪,“我出身在那段物质匮乏的灾荒年代,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砸锅卖铁,几乎是倾尽所有才供我读出书来,在我那个年代,这简直是件奢侈到不敢想象的事情。”
“后来师范毕业,看着病弱年迈的父母,实在放心不下,就选择回到了老家教书,顺便奉养他们。未来,大概就像个最普通的人一样,成家立业,一辈子留在这座小城,平平淡淡地过完这一生。”
她转过头,看着陆青,嘴角带着一丝幽默而坦然的笑意,“是不是觉得老师这样的人生,挺无趣的?或者说,在你们这些志向远大的孩子眼里,这样的人生就算是……完蛋了?”
陆青迷茫地摇了摇头,诚实地回答:“没有,老师。”他的人生阅历太浅薄,尚无法评判何种人生才算成功,他只知道,自己必须竭尽全力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
李雯菁收敛了笑意,语气变得语重心长:“老师跟你说这些,不是为了打压你的自信心,恰恰相反,是希望你能更全面地‘正视’自己,正视这个世界。”
“人活一世,能力终究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完美,更不可能掌控所有。不要过分苛责自己,那会成为一种枷锁。”她引用了那句古训,“有句古话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陆青,你心中有‘兼济天下’的理想信念,老师发自内心地为你感到高兴。因为曾经的老师,也是这样满腔热血,想着报效国家,建设祖国!”
“可后来我发现,我能力有限,又有家庭羁绊,所能做的,就是站在三尺讲台上,尽力托举更多像你一样的孩子,让他们能看到更远的风景。你说,这难道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回馈国家吗?”
李雯菁的目光深邃而温暖,“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努力不成为社会的负担,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壮举!”
她知道陆青的身世,话语直指核心:“老师知道,你的人生‘容错率’很低,你总觉得一步都错不得。但陆青,它也没有低到因为一次考试失败、一次错误的选择,你的人生就要‘完蛋’的程度!记住,你只是可能做错了题目,绝不是做错了人!”
她深深地看着陆青清澈却藏着惊惶的眼睛:“老师希望你,有时候能‘自私’一点,先做到‘独善其身’,稳固好自己,才有能力和资格去想着‘兼济天下’!”
“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请你一定、一定不要放弃自己!请你一而再,再而三,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拯救自己于世间的水火之中!”
“陆青,老师希望你永远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人生,更永远、永远不要否定自己生命的存在价值!”
她看出了陆青内心深处那不为人知的脆弱与孤独,深知自己无法永远陪伴在他身边,所能做的,就是在他心里埋下一颗坚韧的种子,让他自己强大起来,拥有无论身处何种绝境都不会放弃生命、放弃希望的底层力量。
“不要过度苛责自己!因为你已经做得足够好、足够努力了!在老师眼里,你永远都是最棒、最优秀的孩子!”
陆青早已泪流满面。这些朴素却充满力量的人生道理,从来没有人如此系统、如此真诚地告诉过他。
身为孤儿,他比谁都更早品尝到无人托底的恐慌与艰辛,所以他才会如此拼命,甚至时常钻入“不成功便成仁”的牛角尖里!
但此刻,李老师的话像一道温暖的光,照进了他封闭而逼仄的内心世界。
他用力抹去眼泪,郑重地、如同立誓般向李老师承诺:“李老师,我记住了!我一定会好好爱惜自己这条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尽可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答应您,先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李雯菁看着他那双重新焕发出坚定光芒的眼睛,终于如释重负地笑了。
————
其他科任老师知晓陆青的情况后,也总会寻着机会,在课间、在放学后,看似随意地与他聊上几句,无不是劝他放宽心态,莫要给自己施加过大压力。
“一次考试决定不了未来漫长的人生。”
“有没有通过‘青云梯’的选拔,都无法否定你为此付出的全部心血和努力。”
“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就好。”
陆青将这些饱含关怀与智慧的话语,一字一句,牢牢镌刻在心底,它们逐渐内化为他的人生信条,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他树立更健康的成败观和人生价值观。
他心中充满难以言喻的感动,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苦熬。他认真调整节奏,回归课本,巩固基础,同时有意识地放松身心,保证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