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食堂风暴(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赵刚等人的转学,如同拔除了扎在肉里的一根深刺,让陆青的校园生活暂时恢复了呼吸般的顺畅。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成绩稳居年级榜首,成了各科老师交口称赞的对象。

然而,校园并非与世隔绝的净土,新的不公,如同暗流,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悄然涌动。

青阳中学是半寄宿制,大部分学生中午都在学校食堂就餐。

对于陆青而言,每一分餐费都来自陈伯从福利院本就拮据的经费中艰难挤出,承载着沉甸甸的期望和不易。他习惯了精打细算,对食堂饭菜的价格和分量异常敏感。

最近,他敏锐地察觉到不对劲。饭菜的分量肉眼可见地缩水,以前勉强能见到几颗肉星的菜肴,如今几乎成了素菜的天下,连那几片青菜也显得蔫黄寡淡,油水少得可怜。

更让他心头一沉的是,餐费没有任何减免的通知,依旧按照原来的标准扣除。

这还不算完,学校突然下发通知,强制要求所有学生订购一套价格不菲的“名校名师精选习题集”和一套全新的、质量却明显粗糙的校服,费用直接从他预存的、本就所剩无几的餐费里划扣!

许多学生私下里怨声载道,走廊里、操场上,总能听到低声的抱怨。

“这饭是喂鸟的吧?还这么贵!”

“那习题集根本就是废纸!校服料子扎人!”

“学校想钱想疯了吧!”

抱怨归抱怨,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忍耐,毕竟直接对抗学校权威,需要莫大的勇气。

陆青没有参与这些无谓的抱怨,他像一只经验丰富的猎犬,沉默地竖起耳朵,收集着空气中每一丝信息,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可能的突破口。

他知道,在这种涉及集体利益和学校管理层的问题上,个人的直接抗议无异于以卵击石,他需要找到更巧妙、更有效的杠杆。

一天午餐时间,陆青端着几乎看不到油花的餐盘,刻意坐在了几个平时比较活跃、家里似乎有点小背景的男生旁边。他们是(五)班的罗云睿,父亲是区里某个科室的干部;

(七)班的方鹏,家里做生意,条件优渥;(九)班的薛一帆,性格直爽,好打抱不平。

果然,罗云睿刚吃了一口那寡淡的炒白菜,就忍不住把筷子一摔,低声骂道:“操!这喂猪的饭还要这么贵!家里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方鹏立刻接话,压低了声音,带着点神秘兮兮:“睿哥,你小声点!我听说,周校长因为上次霸凌事件的影响,提前退休了。食堂换了个新的承包公司,据说是新校长的小舅子,背景硬得很!”

听到这话,陆青拿着筷子的手微微一顿,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关系户?背景强硬?这可比对付赵刚那种学生混混要棘手得多。

他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破局之策。硬碰硬肯定不行,借助上次霸凌事件的经验,舆论和上级压力或许是方向。

他轻轻叹了口气,用刚好能被旁边几人听到的音量,仿佛是无心之言,低声自语道:“唉,听说……市教育局和物价局最近好像在联合严查学校的乱收费问题,尤其是这种克扣学生伙食费、强制订购无关物品的行为……查得挺严的。”

他的话,像一颗精准投入干柴的火星。

“真的假的?”薛一帆眼睛一亮,立刻凑了过来。“妈的!我就说这钱交得不明不白!怪不得饭菜这么差!”

罗云睿也来了精神:“对!举报!必须举报!我回去就跟我爸说!”

方鹏摩拳擦掌:“算我一个!我家里认识物价局的人!”

陆青见目的达到,便不再多言,重新低下头,安静地、缓慢地吃着自己那份难以下咽的午餐。他只是“不经意”地提供了一个方向和工具,点燃了这几人心中的怒火和行动力。

很快,以罗云睿、方鹏、薛一帆为首,联络了更多对食堂和强制订购不满的学生,一场小范围的“举报行动”悄然展开。

他们有的偷偷用家长给的旧手机拍下了惨不忍睹的饭菜照片,有的搜集了强制订购的通知和收费单据,投诉电话和信件,直接指向了市教育局和物价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