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济格局02(第3页)
第三,研发能力的不断增强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使辽宁省的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拥有一批国内领先的技术,如机器人制造技术、流程工业自动化技术、基因重组多肽药物技术、燃料电池制造技术、数控技术、部分催化技术、纳米材料制备与处理技术。燃气轮机的生产世界领先。
第四,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民营高技术企业和股份制高技术企业占全省高技术企业的比重近90%。一批国内排头兵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全国软件百强企业中东软集团,是我国唯一能够生产CT、彩超、X光机和磁共振4大数字医疗设备的企业,其产品遍布国内20多个省市,并打入欧美等国际市场。
第五,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效果显著。重点实施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装备制造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带动了石化、冶金等行业的技术进步。
四、交通运输
辽宁省拥有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多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组成的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它以铁路为骨干,港口为门户,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为支柱,形成了干支相连、完整配套的综合化运输体系,为辽宁经济的发展,密切省内外经济的联系,促进地域分工协作和对外开放等发挥了重大作用。
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789。6×108元,增长33。2%,客货运输持续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增长9%,其中,铁路1342。5×108tkm,增长3。8%;公路661。2×108tkm,增长16。4%;水运4333。0×108tkm,增长9。6%;航空1。8×108tkm,下降4。4%。货运量127293×104tkm,比上年增长10%。其中,铁路17400×104tkm,增长5。1%;公路100615×104tkm,增长11。3%;水运9267×104tkm,增长5。6%;航空11×104tkm,下降6。1%。旅客周转量871。3×108人km,比上年增长8。1%。其中,铁路465。9×108人km,增长6。7%;公路298。5×108人km,增长13。3%;水运7。8×108人km,下降7。4%;航空99。1×108人km,增长1。2%。客运量77950×104人km,比上年增长9。3%。其中,铁路11958×104人km,增长14。8%;公路64708×104人km,增长8。6%;水运598×104人km,下降8。1%;航空686×104人km,下降1%。港口货物吞吐量48768×104tkm,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2058×104tkm,增长2%。
(一)铁路
辽宁省原有的重要铁路是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对旧中国和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铁路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同时,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陆续修建了一大批新线,如沟海线、魏塔线、开丰线、田五支线、南票支线、沈丹线东段复线及其他联络线和支线等,从而基本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
到2010年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为4012km,平均每百平方千米土地上拥有营业里程2。71km,位居全国第一。辽宁省内铁路的客货运输量是全国较大省区之一,并且主要集中在几条干线上,沈山线运输密度最大,其次是长大线,仅这两条线路承担的货运吨千米就占全省的77%。
1。哈大客运专线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之一,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年末批复立项。全线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投资为923×108元,由铁道部和辽吉黑三省政府共同建设。哈大客运专线已于2007年8月23日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年底,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全线铺轨贯通。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北起黑龙江哈尔滨,南抵辽宁大连,全长904km,途经东北3省4个副省级城市和6个地级市,其中辽宁省境内553km。哈大客运专线采用复线电气化铁路,基础设施按350kmh的速度建设,区间运行列车均为动车组,平均时速超过200km。投入使用后,沈阳到大连只需1。5h左右。
2。烟大铁路轮渡
烟大铁路轮渡是山东省烟台市至辽宁省大连市之间的铁路轮渡,海上运输距离约86。28km,是中国最长的跨海铁路轮渡,也是世界上第37条跨海铁路轮渡。北部通过旅顺支线连接到哈大铁路,进入东北铁路网,南部通过蓝烟铁路,与山东铁路衔接。2004年10月27日开工,2006年11月6日开始试运营。可以改变绕道京山铁路、津浦铁路、胶济铁路的运输状况,运距可缩短600~1000km。初期运量可实现650×104t,近期为830×104t,远期可实现1240×104t。烟大铁路轮渡的北港码头为大连旅顺羊头洼港,南港码头位于烟台芝罘岛,由全长12。004km的铁路引线连接蓝烟铁路。
(二)公路
截至2009年年底,辽宁省拥有各级公路1845条,公路总里程达到100380km,其中高速公路2833km。全省公路密度为68。57km102km2,2002年已实现全省乡乡通油路。全省农村公路里程达到85762km,2009年10月已实现100%的行政村通油路。全长1443km的滨海大道建成通车,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全面开发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图3-4、表3。5、表3。6、图3-5)。
图3-4辽宁省国家级公路分布图
表3。52008年辽宁省内国家级干线公路
资料来源:中国公路网,作者整理,。ahigh>
表3。6辽宁省高速公路一览表
资料来源:辽宁高速公路一览表,http:。a-highway。bendy。php?aid=228832008-08-06,有改动。
图3-52007年辽宁省14个省辖市公路里程比较
(三)水路运输
辽宁省南部海岸曲折,港湾众多,近海水域辽阔,岛屿棋布,内陆又有辽河、鸭绿江、大凌河等水系,加上腹地宽广,货源充足,形成了以大连港为中心,丹东、营口为两翼,包括葫芦岛、锦州、庄河、大东港在内的港口集群,成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重要门户,也是引进技术和知识的主要窗口。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亚太地区经济地位的增强,特别是欧亚大陆桥的建成,辽宁水路运输将会有前所未有的发展。
辽宁水路运输包括海洋运输和内河运输两大类。历史上,辽宁内河运输曾经十分繁盛,特别是辽河水运最为发达。清光绪时期,“辽河上游自通江口至营口八百余里间,大小船只号称七千五百艘以上。”辽河原来的支流浑河、太子河也曾通航。营口港于186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以“东方贸易良港”闻名中外,1936年吞吐量达到246×104t,其中辽河运量占一半左右。但是,自长大铁路建成后,许多货运弃水走陆,加之水土流失、沿河截流,航道逐年淤浅,拦河筑坝,桥梁碍航,航程日益缩短,航运遂衰退下来。
2008年,辽宁省沿海港口码头长度为58715m,港口码头泊位351个,货物吞吐量48768×104t,旅客进出港量648。8×104人(表3。7)。
表3。72008年辽宁省沿海港口基本情况
注:码头泊位包括浮筒泊位。
资料来源: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大连港在黄海的大连湾和大窑湾内,避风条件好,湾内水深浪小,不淤不冻,港域宽阔,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不断扩建、改造和新建,2007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108t。
营口港有鲅鱼圈港和营口老港2个港区。老港位于营口市大辽河河口段,距大辽河出海口约10km。100多年前,这里是海运与内河运输及海盐生产的集镇,186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后,逐渐成为东北第一个对外重要商埠。营口港冬季封冻,航道水浅,一般只能停靠3000t级以下的货轮。鲅鱼圈港位于营口市南70km的辽东湾东岸,2007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108t。
丹东港位于鸭绿江下游,为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港口和边境口岸。丹东港现辖大东(海港)和浪头(河港)两个港区,共有生产性泊位19个,年吞吐能力4000×104t。
在辽宁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后,在瓦房店市西南沿海,开始建设长兴岛港,2007年12月19日正式通航。长兴岛港的顺利通航,填补了大连市渤海岸线港口建设的空白,标志着大连市港口总体规划已经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可以进一步拉动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发展,可以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航空运输
辽宁境内现已投入使用的国际机场有两个:沈阳桃仙机场和大连周水子机场。其中桃仙机场为北航基地;周水子机场为国际中转机场。其他机场还有沈阳东塔、大连长海、鞍山腾鳌、丹东浪头、锦州、朝阳6个民航机场。
1。沈阳桃仙国际机场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干线机场,东北地区航空运输枢纽,全国八大区域航空枢纽之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桃仙乡。地理位置优越,距沈阳市中心20km,距抚顺、本溪、鞍山、铁岭、辽阳、营口等城市均不超过100km,并通过高速公路与各城市形成辐射连接。
截至2010年2月末,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每天有210多架次飞机起降,将来将容纳600多架次日的飞机起降,形成覆盖东北亚地区的航线网络。候机楼面积逾7×104m2,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606×104人次。